回忆“少共国际师”(文/肖华)

潋江肖屋 发表于2018-12-13 18:13:12

当我看到亿万青少年雄姿英发地朝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高歌挺进的时候,看到祖国年轻的一代在灿烂的新生活中蓬勃成长的时候,不能不回忆起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峥蝾岁月,不能不回忆起战争年代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美丽青春的年青战友,不能不回亿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一少共国际师,的青年指战员们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革命业迹。“少共国际师“,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我国青少年向往社会主义新中国、忠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生动标志,是中国青年值得引为骄傲的灿烂花朵。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少共国际师”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放射出的革命光辉,是不可磨灭的。它必将成为激励和鼓舞我们进行新的长征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九三三年的事情了。那时,祖国的天空还被阴暗的云雾笼罩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根据地,才如光华四射的晨曦,透过层层云封雾锁,投给苦难的中国以光明的生机。毛泽东同志开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更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希望所在。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反动派从一九三O年开始,几度派兵遣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但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引下,在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武装起来的根据地军民面前,敌人的狂妄企图,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一九三三年春天,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围剿”刚被粉碎,它就象一条斗红了眼的恶狼,顾不上舔干净自己身上的污血,又拼命反扑了过来,纠集它所能调动的全部兵力和飞机,由蒋介石亲自部署,准备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进攻。数十万反动军队陈兵苏区边境,张牙舞爪,箭拔弩张,形势是十分严重的。“紧急动员起来,保卫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捍卫胜利果实”,成为当时工农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中心战斗口号。从湘赣边到闽浙赣,从赣粤边到中央区域腹地各县,风起云涌地出现了扩军运动的热潮,到处是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参军,以及模范少先队、赤卫军整排、整连、整营、整团武装上前线的动人景象。一九三三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就有七个少先队模范团拥入红军,相继成立了著名的“工人模范师”、“兴国模范师”和“瑞金模范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击队作用,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召开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共青团中央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于五月二十日作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接着六月下旬,少年先锋队总队部召开了江西、福建、湘赣、粤赣等省和边区的少先队队长联席会议。敬爱的朱德总司令亲临大会讲话。他向到会同志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根据地面临的国民党第五次军事“围剿”的严重情况,阐述了动员青壮年积极参战和建立“少共国际师”的迫切意义,号召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朱总司令的讲话,传达了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要求,对青少年是巨大的鼓舞。到会的一千多名团的干部和少先队干部,争先恐后,带头报名。会后,一个创立“少共国际师”的扩军运动,就如火如茶地在根据地青少年中展开了。

    当时的红色根据地,普遍进行了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中心内容的土地革命,世世代代受压迫受剥削的贫苦农民打倒了骑在自己头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分得了土地和房屋,翻身做了主人。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保卫红色政权和革命果实,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当时的政治思想工作也是很细致,很生动的。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各级干部接到团中央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以后,发扬长冈模范乡干部“日着草鞋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的优良作风,深入到广大乡村,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宣传和组织青少年积极报名参加“少共国际师”。永丰县行动最快,团县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长,从瑞金开会回来,从上到下,立即开展了大规模的发动工作,几天工夫就动员五百多名青少年拥入“少共国际师”,被誉为用飞机速度扩军的模范。兴国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长冈乡,是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个乡命名的模范县,土地改革、生产建设和扩军备战等各项工作都走在根据地各县的前面。一个只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县,在红五月扩军运动中,即组织了五千多人上前线。在这个基础上,七月份又动员了四千多名少先队员整排、整连地参加“少共国际师力。整个土地革命时期,兴国青少年参加红军人数在八万人以上。博生县(今宁都县)戴坊区,在团区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的带领下,不到一个月时间,率领一千二百多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到军区报到。胜利县(包括于都、兴国、宁都各一部分地区)原来分配的指标是四百五十人,结果有一千五百多人报名,组建成“少共国际师胜利团”。福建的长汀、龙岩、漳州等地,也有几千名青少年参加到“少共国际师力的行列中来。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许多女共青团员和青年妇女,积极动员自己的亲人上前线,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瑞金县黄柏区女团员吕群英,一个人就宣传了十一名男同志加入“少共国际师”,还带领青年妇女连夜赶制布鞋、草鞋五十多双,上面绣着“参军光荣”、“英勇杀敌”等字样,慰劳新战士。博生县赖坊乡女团员曾月英、黄九秀,水东乡女青年张新秀、李玉英、杨玉秀等人,细心地做好公婆的思想工作,全家男女老少愉快地唱着山歌,背着背包,欢送亲人出征。在那些炽热的日子里,整个根据地都欢腾起来了。模范少先队的队员们,高举红旗,胸戴红花,手持梭镖、长枪,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四面八方列队向宁都开拔。通衢路口挤满了欢送的人群,到处是鞭炮轰嘀,锣鼓喧天,口号声、山歌声此起彼伏。老大爷、老大娘们捧着自己酿造的赣南蜜酒,为儿孙送行;列宁室、俱乐部、蓝衫团的文工队员们,跳着优美的舞蹈,送别自己的战友;连儿童团也组织了扇子队,为过往的战士扇风驱暑,成立茶水站、歌咏队,欢送共青团、少先队的大哥哥们踏上征途。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这样的壮丽场面,堪称革命史上的壮举。

“少共国际师”着手组建时,我正在前线。有一天,周恩来副主席把我叫了去,告诉我说,你们青年部关于建立少共国际师的提议,已经得到党中央批准。现在,经过军委研究,决定你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我听了,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有几分胆怯,因为我当时才十八岁,虽然参军几年,在总政治部也工作了一段时间,但还缺乏独立带兵打仗的经验。我把自己的顾虑向周副主席作了汇报。他爽朗地笑了起来:“正因为你年轻,才叫你去嘛!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支部队不就更加富有朝气么!”他还勉励我说,带兵的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革命战士经过斗争磨炼就会逐步成熟。看着周副主席两道浓眉下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听着他亲切慈祥的教导,我心头发热,浑身是劲,感到吸取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兴奋地接受了党交给的这副不算轻的担子。的确,“少共国际师”在当时的红军中,是一支最年轻的部队。战士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左右,还有不少十四、五岁的红小鬼。这支部队虽然年轻,但政治素质却是很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指战员是党员和团员,阶级觉悟高,对共产主义怀有坚定的信念,对阶级敌人抱着刻骨仇恨,所以打起仗来勇猛顽强,有敌无我,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也能不折不挠地跟着党和毛主席革命到底。经过长期的战争考验,许多至今健在的老战士已成为我党我军备个方面的工作骨干。

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力,

“九三”在江西誓师出征去。

高举着少共国际光辉的旗帜,

坚决的果敢的武装上前线,    

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

最后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少共国际师歌》)

    “少共国际师”是一九三三年九月三日在博生县(宁都)正式誓师成立的。但是它的光荣旗帜,在这一年的“八一”建军节,就已经飘扬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上空了。那一天,红军总部在邻近北部战线的一个丛林环抱的广场上,举行了庄严的阅兵式。

“少共国际师”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队,在没有正式颁发番号以前,被特准派出代表团,同战功卓著的老大哥部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各部一起,接受了总部首长的检阅。会上,朱总司令代表中央军委向功勋彪炳的红军高、中级指挥员颁发奖章。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以及彭德怀、贺龙、徐向前、董振堂等同志被授予一级红星章。获得二级、三级奖章的有八十多人。在雄壮的音乐声中,周副主席代表红军总部向各战斗部队授团队旗帜,并作了讲话。他在颁授“少共国际师”旗帜的时候,强调指出:“要爱护你们光荣的战斗的团旗,英勇奋斗,把它插遍全中国!”我们庄严地接过团旗,默默地宣誓:“少共国际师”决不辜负亲爱的党的期望,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明天,我们将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今天,当我们满怀激情回首往事时,可以无愧地向年轻的朋友们宣告,“少共国际师”的战士们没有辜负周总理当年的嘱咐,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洒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如今还活着的人们,也焕发青春,跟着党中央在新长征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少共国际师”所以选择九月三日正式成立,是因为这一天在当时被规定为国际青年节。誓师地点是在博生县的一个广场上。中央军委、团中央和江西省军区的代表出席了大会。“九三一誓师以后,部队就开赴广昌,进行军事政治训练。我师各级军事干部,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红军学校和各军团选拔来的,具有较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战士们都是从模范少先队——当时的武装基干民兵组织中输送来的,在地方上虽然程度不同地接受过军事训练,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实际战争的需要。当时敌人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集训中,我们把军事训练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开头,除了战士们自己随身带来的梭镖、长矛、大刀以外,很少有别的武器。我们就着重操练军事基本动作,上军事常识课,学习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挖战壕等土工作业,还用梭镖当刺刀,练习刺杀。后来,三军团打下了福建的沙县,全歼敌人一个师,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

“少共国际师”派一个团到前线去搬运武器,就这样把自己装备起来了。年轻的战士看到新缴获的武器,真高兴极了。个个爱不释手,精心地用布片擦得乌光漆亮。我们因势利导,在全师进行了爱护武器的教育,开展争取”军事训练模范营”的竞赛活动,掀起了大练兵、大比武的热潮。从清晨到傍晚,在操练场,在军营旁,军号声、武器撞击声不绝于耳,到处可以看到战士们龙腾虎跃的身影。许多战士连休息时间和假日都放弃了,用来练习射击、投弹和刺杀。训练结束时,举行了一次全师的比武大会,四十五团第二营荣获第一,四十四团三营名列第二,原来训练成绩比较差的四十三团几个连队,也迅速赶了上来。战士们的投弹距离,由开始的二、三十米,很快提高到四、五十米以上,一个班,三、四个钟头就可以构筑成一个坚固的地堡,射击瞄准、刺杀动作的准确熟练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同志们高兴地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练成硬工夫,消灭白狗子。”

    我们的政治训练,着重是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教育,使每一个战士真正懂得人民军队的宗旨,明确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使我们这支年轻部队能够保持和发扬工农红军从她创建开始就具有的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当时正处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部队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经常缺油少盐,有时粮食匮乏,一天只能吃两餐稀饭,或者用南瓜、莲藕、番薯代替主粮,有时还得挖野菜,拣田螺充饥。我们队里有从井冈山来的老同志,就给大家讲井冈山斗争初创时期,毛委员、朱总司令和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的故事,使同志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到福建搬运武器,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稀饭,行军途中,饥肠辘辘,大家唱起掌红米饭,南瓜汤,餐餐吃得精打光”的革命歌谣,好象毛主席、朱总司令就在我们身边,顿时觉得饭香扑鼻,力从中来,走起路来也就格外精神了。三军团洋口一战,缴获了敌人大量辎重给养,“少共国际师”奉命搬运胜利物资。战士们除了携带自己的武器、被包,每人还得肩挑几十斤油、盐、粮食或布匹。我们师部的负责干部,无一例外地也挑着煤油桶或一挑盐担子行军。这对大家是很实际的教育,深切感受到红军的阶级本质,大大增强了作一个红军战士的光荣感和主人翁感。“少共国际师”是一支新部队,对群众纪律是抓得很紧的。战士入伍的第一课就是由指导员、连排班长手把手地教打草鞋。有的同志想不通,当兵吃粮,为什么还要自己打草鞋呢?干部们就用眼前的这双鞋,进行红军和白军两种军队的对比教育,告诉大家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处处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不能加重人民的负担,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行军打仗离不开一双铁脚板,会不会打草鞋,甚至会影响到作战的胜负啊。这样,通过一双小小的草鞋,使大家懂得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革命传统的大道理。广昌集训时,整个根据地正在深入开展查田查阶级运动。我们从指战员中,挑选了一批骨干分子,组成工作队、宣传队,到驻地附近的村庄帮助工作,既有力地支援了地方工作,满足了无地少地农民的土地要求,纯洁了地方政权和阶级队伍,也锻炼了部队的群众工作能力,密切了部队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受到了地方党和政府以及贫下中农的热情称赞。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部队,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青年特点。从集训开始,我们部队的文化生活就是搞得很活跃的。从团部到连队,普遍建立了列宁室、俱乐部、体育队等组织,广泛开展了识字、读报、政治演说、打球、体操等活动。师政治部还成立了宣传队、演剧队,举办了文娱活动分子训练班,经常举行各种军体、文娱晚会,用以活跃部队生活,增强部队的战斗意志。一九七八年,共青团江西省委的同志从历史档案中给我找到了一篇记录当年“火线上的青年晚会力的报道(载《青年实话》第二卷第二十四号),现在略作删削,刊录于下。通过这个文字粗疏的历史记载,青年朋友们可以窥见四十多年前我们部队生动活泼的战士生活的一个侧面:

    “五色缤纷的晚霞,照射着绿草如茵的会场。习习的晚风,从摆动着的森林中阵阵吹来。达达的脚步声,嚓嚓的刺刀声,雄壮的歌声,谱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从远处的树林中蜿蜒涌出的队伍,整列的集中到会场,接着又散开来。打球的呀,做游戏的呀,战士们愉快地进行自由活动。

    一声号音,主席宣布:‘青年晚会开始了!’满场眼睛,一齐注视着主席台上。

    第一个节目是防毒比赛。‘啼啼啼打,啼啼啼……’,象征性的毒瓦斯放出来了,参加比赛的战士们立即抽出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有的纵身爬上树枝,有的迅速往高坡上奔跑,有的用帽子堵住鼻子,卧倒在地下。呀,有几个同志中‘毒’了!原来他们违反防毒常识,慌张地站到了顺风而且低洼的地方。一阵清脆的哨音,刺杀比赛开始了。‘前进……一、二,后退……一、二,向左刺,杀!……向右刺,杀!’晶亮的刺刀,森寒的剑影,勇猛的动作,任何敌人都将在无敌的战士面前闻风丧胆!

    第三个节目,是田径赛和球赛。跳高的、跳远的、打乒乓球的,每一个竞赛场地,都围着一圈圈的人墙。人们用极大的兴趣注视着精彩的表演,用高声的呐喊为自己的战友助威。

    又是一阵号声,队伍重新集结。我们的政治鼓动家们登台了。他们讲演的题目,有的是‘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有的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有的是‘青年团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政治部的小同志到底训练有素,他们的讲演既有比较扎实的思想内容,而且富有强烈的鼓动力量。

    太阳收尽了它的余晖,唱歌比赛开始了。‘帝国主义国民党,他是工农死对头,……杀!……杀!’曲调威武雄壮,歌喉高亢激昂。每一首歇都是射向敌人的子弹,每一首歌都是鼓舞革命战士斗志的鼓点。

    天色完全暗下来了,满场灯火大放光明。主席宣布游艺比赛开始,第一幕是政治部演出的独幕剧‘少共国际师’,真人真事搬上舞台,使人倍感亲切。第二幕是司令部的活报剧‘国民党出卖华北’。接着是各个部队的小剧、舞蹈、山歌,每一个节目都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月亮偏西了,一队队的红色战士,披着满身银辉,迈着雄健整齐的步伐,向着各自的宿营地走去。明天,新的战斗任务又在等待着他们。……”

    广昌集训刚告结束,蒋介石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布置就绪,开始了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少共国际师”奉命配合三军团和五军团,在东方战线投入战斗,抗击敌人。我们打的第一仗,是在闽北的拿口与白军周志群部的遭遇战。战斗规模不大,但打得很激烈。发现敌情后,我们立即分兵迂回,孔成一个口袋,将敌人团团围住。枪声一响,战士们一个个象猛虎下山岗,冲入敌阵,同敌人刺刀见红,展开肉搏战。直杀得敌人纷纷倒下,狼狈逃窜,逃不了的赶紧跪地求饶。我师以一个营的兵力,不到两个钟头,干净利索地全歼匪军一个连,扫清了增援东方前线的邵武要道。随即挥师渡过闽江,又击溃闽匪二百多人,还在莲花山歼敌一个排哨,前后共消灭敌人三百多,缴获了不少枪枝弹药。初次遇敌,就打了这么一个漂亮仗,士气更加高昂。第一方面军总指挥朱德同志、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同志和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同志,特地打电报给我们,称誉“少共国际师”的这次战斗为“铁拳初试力,勉励我们在胜利中,更要百倍提高军事技术,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争取更大的光荣。当我们将这封电报向全师传达时,整个部队一片欢腾。决心书、请战书象雪片似的向师、团领导递交上来。大家决心以血和火的战斗,回答总部首长的嘉奖,让“少共国际师。的旗帜更加鲜艳夺目。

在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队改变过去的作战方法,采取碉堡政策,以在数量和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依靠坚固的碉堡、工事,加上飞机、大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四面八方向我进攻。红军当时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下,实行单纯防御,以堡垒对堡垒,和敌人拼消耗,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战争打得很艰苦,但部队的斗志仍然很旺盛,充满着有我无敌、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九三四年春天,北路蒋军以三个师的兵力向建宁推进。“少共国际师”配合五军团十三师在黎川附近的将军殿一带扼守隘日。敌人的步兵,在飞机大炮的密切配合下,向我阵地作集团推进。面对优势敌人,我军奋起反抗。敌人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我们顽强的打击,好几天也挪动不了几公里。邱家隘一役,敌人以七倍于我的兵力,向我师警备连和兄弟部队三营的阵地冲锋。阵地上,炮火纷飞,子弹呼啸,山头上的树木着了火,泥土被翻了过来。敌机疯狂俯冲扫射,整个大地都好象摇晃起来。但我们的战士沉着应战,敌机来了,我们钻进了掩体,敌机走了,我们又上了阵地。敌人不到射程之内,坚决不开枪,而一当敌人扑近了,就瞄准射击,把一颗颗喷着仇恨火焰的子弹射向敌人,把一束束麻尾手榴弹扔向敌群,把一堆堆石头猛砸白匪军。敌人的一次次冲锋,都被英雄的战士打垮了,上千具死尸象烂木头似的堆满在山前,污血把山上的黄土染成了红色,可是我们的阵地却巍然屹立。邱家隘,成了一座打不垮、攻不下的钢铁堡垒,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接应了兄弟部队的侧翼进攻,迫使进占将军殿的敌十一师、七十九师,星夜溃逃,给了进犯建宁之敌以沉重一击。

一九三四年四月的团村战役,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战斗。当时,五军团十三师在德胜关抗击着从北面进犯的敌人,三军团的主力从敌人的右翼,“少共国际师”和三师一部从敌人的左侧,形成左右两个拳头,向敌人钳击。在兵力上,敌人比我们多好几倍,武器比我们精良,还有飞机大炮助战,气焰是非常嚣张的。战斗从早晨七、八点钟打响,双方争夺十分激烈。开始,敌人借助优势的炮火,轮番向我阵地组织集团冲锋。战场上烟尘滚滚,土崩石飞。我们的年轻战士,这时已是经过沙场考验的“老兵力了,他们同仇敌忾,互相鼓励说:“人在阵地在,决不让白匪军从我们身边前进一步。”在猛烈的炮火袭击下,有一个汀州籍的战士,腹部受伤,血流如注,肠子都迸了出来,他忍住剧痛,硬是用手将肠子塞了回去,继续反击敌人。有的战士头部重创,从昏迷中醒过来,立即拿起武器,跳将起来狠揍敌人。在我军的顽强回击下,敌人抱头鼠窜,狼狈溃逃。英勇的“少共国际师”的战士们,端起刺刀,跃出战壕,乘胜追击敌人。霎时间杀声震天,红旗飞舞,我军象潮水般向敌军阵地涌去。各级指挥员更是身先士卒,奋勇冲刺。我们的师长吴高群同志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网,深入前沿指挥。往往是哪里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打得最艰苦,他就往哪里冲。有一次,他在炮弹不断爆炸的山坡上往前沿阵地奔跑,警卫员把他按倒在地,一声巨响过后,他抖抖身上的泥土,又往前奔去。警卫员批评他太不注意安全了,他抹抹脸上混合着污泥的汗水,冲着警卫员说:“我又不是个泥菩萨,一打就散架,你以为我想死啦!我还想一直活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哩!”我们的吴高群同志,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理想、勇敢机智、性格粗犷的人。这一天,经过多次反复冲杀,我们将敌人三个主力师全部打垮,歼灭敌军一部,缴获了不少的胜利品。但敌人依仗黎川城的险要地形,构筑了多层集团工事,并在城外挖有水壕,设置暗堡,敷设地雷和铁丝网,作为外围屏障。我们当时还缺乏攻坚火力,敌人一缩回乌龟壳,我们就有点无能为力了。当战斗将结束时,夕阳已落到山沿,恼羞成怒的敌人又派出飞机向我军阵地轰击。敌机围绕在我们师部指挥所的山头上反复俯冲轰炸、扫射。它们是那样的猖狂,俯冲下来时,机翼擦着树梢,把地下的沙子都扇起来了。炸弹在空中、地上爆炸,撕扯着空气,发出怪啸声,尘土、石头、弹片四处飞溅,天空升起一团团黑烟。当时,我和吴高群同志正在一棵大树的两侧观察敌人的动静,一颗重型炸弹在我们的附近炸开了。一阵烟雾过去,我看到吴高群同志倒在地上,赶紧跳了过去,把他抱在怀里,只见他头部和腰部有七、八处挂了重花,鲜血象泉水般涌了出来。我命令警卫员立即去叫担架,但他坚持不肯下火线。当我们把他抬到绑带所时,已经无法救治了。他那钢铁一般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使尽最后的气力,断断续续地说:“亲爱的战友,我大概不行了,共产主义事业要靠同志们完成,请同志们为我们‘少共国际师’争光!为我报仇!”这位跟随毛主席坚持井冈山斗争的山鹰一样勇敢的青年指挥员,说完了最后这句话,就闭上了他那坚毅的眼睛,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英勇榜样,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吴高群同志和其他战友的壮烈牺牲,在全师激起了更加昂奋的歼灭敌人的热潮。七月二十一日在大脑寨战斗中,敌人集中了六个团的兵力向我师前沿阵地猛扑,火力比团村战役更加猛烈。我们的战士高喊着“为吴师长报仇”、“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为了新中国,冲啊!力等口号,固守阵地,反复冲杀,挫败了敌人。以后在十几次防御作战中,“少共国际师“也都打得勇猛顽强,和其他红军老大哥部队一样发扬了良好的战斗作风。解放以后,我回江西,重访了红军时代同敌人鏖战的故地,缅怀革命先烈,写下了悼念吴高群同志的一首诗:青年雄师战团村,出奇制胜创敌军。恼羞成怒蒋飞贼,夺我战友吴高群。智勇双全好战将,赤胆忠心为革命。壮烈青春献大业,英雄形象高山鹰。

    从一九三四年初秋驿前战役开始,“少共国际师”配属三军团指挥,整整打了一个多月的仗。其中以八月三十一日的战斗最为激烈。敌军前线总指挥陈诚以最精锐的五个师和国民党中央炮兵旅的兵力,向我军西华峰一带阵地猛攻,经过友军和我师反复的出击,给了敌人以极大的杀伤。那时部队一边作战,一边还得修碉堡、挖工事。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人叫苦。部队生疥疮和发疟疾的很多,但没有药品,卫生员们便向当地土郎中请教,用硫磺拌和适量的石灰水,煮沸后给生疥疮的病员擦洗,很快就治好了;没有菜吃,干部和战士大家动手,晚上点起火把到水田里抓泥鳅、拾螺蛳,白天就在阵地上挖笋子、找野菜。在长期作战的阵地生活里,吃不到热饭,有时整天吃的是炒米加冷水。连彭德怀军团长也不例外,和我们一样喝生水,吃炒米,甘苦与共。那时盐巴和食油很缺乏,几个月不知肉味,部队因过度疲劳及营养太坏,体力大大下降。但大家想到的是,我们眼前受苦受难是为了革命,为了建立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中国,让全中国老百姓都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所以大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自上而下都互相爱护,互相照顾,互相鼓励。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根据地人民群众和各县共青团、少先队、儿童团对子弟兵的热情爱护和帮助,那是我们永远也忘怀不了的。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后,根据地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生活是极端困苦的。但他们宁肯自己吃苦,也不忍心让子弟兵挨饿,把刚成熟的稻谷,边割边打边碾成米,自己不吃,先送给红军。我们没有草鞋穿了,他们及时送来了草鞋,没有黄烟抽了,又很快送来烟叶。有的大娘、大嫂,还把自己仅有的被单撕成碎片,打成布草鞋送给战士,叮咛我们牢记百姓一片心,狠狠打击白匪军。地方党和人民群众,还经常冒着敌机轰炸和炮火袭击的危险,派人上前沿来慰问我们,给了我们以极大的鼓舞,成为我们克服困难、抗击敌人的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是没有兵工厂的。缺乏弹药补充,是所有困难中最大的一项困难。团村战役后,每人十发翻造子弹早已打光了,从敌人手上缴获的弹药也消耗很大,剩下的一两颗土造麻尾手榴弹都被看成是宝贝。但是,你如果到连队去检查,每个战士胸前的子弹袋都是鼓崩崩的。原来这是同志们为了迷惑敌人,用竹子、木头雕刻成子弹模型塞满的。当时,打的是堡垒战。敌人的“乌龟壳”是用钢筋水泥构筑的,而我们的碉堡则是依山挖坑,上面覆盖三、四层粗大的松木和厚实的泥土,碉堡前围挖了深深的外壕,堑壕外边又敷设了竹尖桩、鹿砦等副防御。说到竹尖桩,倒是很值得大书一笔的。这是井冈山保卫战中,我根据地军民的一种创造。彭德怀军团长又把它推广应用到了广昌保卫战中来了。它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从山上砍来许多竹子,削成一根根二、三寸长的竹钉,放在锅里炒干,钉在木板上,然后把这些钉板铺在外壕的前面,上面再撒上泥土,铺盖杂草。在战斗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敌人开始是大模大样,嚎叫着往前冲,而当迫近我前沿时,就会一个个踮着脚蹦跳起来,尖声惨叫,再加上从头上飞过来的巨石和木段,队列顿时混乱不堪,你挤我轧,左奔右突,一批人踩着另一批人的身子碰碰撞撞地滚跌下去。嚣张的冲杀声变成了凄厉的哭喊声,就好象冲上海滩的浊浪,虽然来势凶猛,却终于栽倒在峻崖峭石前面了。西华峰战斗,我们就是依靠战士的智慧和勇敢,凭借着这样的土装备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凶猛进攻的。在广昌保卫战的那些日子里,无论在作战或修筑工事的时候,敌人的飞机和大炮总是整天的来捣乱。九月一日,彭德怀同志正召集我和彭绍辉同志去研究敌情接受任务,敌人的飞机在军团指挥所的阵地上丢了几个重磅炸弹,炸开了几个五、六公尺宽的深坑。我们劝彭总隐蔽一下,他摆了摆手,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看,蒋介石知道我们挖工事太辛苦,特地派飞机来帮忙。这一个个炸弹坑,稍作修理,不就是很好的掩体么?看来,我们真应该给‘蒋委员长’颁发几枚奖章哩!”说得在场的同志都哈哈笑了起来。

    敌人依仗着强大的兵力和火力,步步向我们逼进,从四面八方缩小对我军的包围圈,但我们仍然积极机智地对付它。敌人有时缩在乌龟壳里几天不露头,我们便想办法把它引逗到我们的阵地前沿歼灭之。我们的侦察员更是经常神出鬼没地潜入敌人的后方,侦察敌情,捕捉俘虏。一次,我师的一名侦察连长化装成敌人的副官,混到敌人住地附近,正碰上敌军的一个司务长和两个采买人员在捉老百姓的鸡。这个侦察连长摆出敌人长官的架子,大声喝道:“住手!你们是那一部分的?为什么跑到前沿来捉鸡吃?”把这三个家伙训斥了一顿后,就命令他们“跟着我走!”当他把这三个人带进我军警戒线的时候,突然回过头来,掏出手枪,把帽子一摔,虎气逼人地喊道:“你看看我是什么人,老子是红军!”这三个呆头呆脑的家伙直吓得目瞪口呆,乖乖地举起双手,被活捉了。象这类机智歼敌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但是,部队的英勇作战,并没有能够挽救我们在反五次“围剿”中单纯防御路线的失败。一九三四年十月初,我们“少共国际师”承担着掩护军团主力转移的任务,展开了石城保卫战。这是整个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开始。这一仗打得很壮烈,损失也很大。连续战斗的伤亡,原一万多人的“少共国际师”到这时只剩下五千来人了。这时,根据地各县党和共青团,又陆续地向“少共国际师”输送了两千多名新战士。经过频繁的艰苦战斗,在革命战争的烈火中,我们这支年青的队伍,为了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理想,锻炼得更加坚强了。

红旗飘,

军号响。

子弟兵,

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

五次“围剿力敌猖狂。

红军急切上征途,

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

热泪沾衣叙情长。

与云遮天难持久,

红日永远放光芒。

    (《长征组歌·告别》)

    在一系列的转移作战中,我们逐步地告别了熟识的山水草木,告别了根据地里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战斗的现实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排斥毛主席在全军的领导地位,已经给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保存红军,挽救革命,深入到敌人的远后方去消灭敌人,看来我们已经不得不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离开我们用鲜血培育过的自由的乐园了!过去,我们每次出征都唱着:“我们是红色的战士,为了保卫根据地,拼!直到最后一个人。力谁曾想过有一天要离开我们可爱的革命故乡呢?但是,现实是这样的无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已经把我们党和我国革命推到了毁灭的边缘!不过,“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任何挫折也摧毁不了红色战士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大家仍然坚信,蒋介石是一定会被打倒的,新中国是一定会出现在亚洲的地平线上的,我们总有一天会打回来的。我们坚决地执行了上级的命令,从内线转向外线作战,许多战士默默地向家乡告别,路过家门也不入,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把自己壮丽的青春全部献给人民的解放事业。

    十月十六日的夜晚,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渡过于都河,最后离开了中央根据地,开始了长征。那时候,我师改归一军团建制,担负掩护军委机关纵队的任务。前面队伍很多,携带着大批骡马、辎重,行走在山中的羊肠小道上,因此行动缓慢。后边敌人又紧紧地尾追着我们,所以我们“少共国际师”一直处于紧张的戒备状态。但是,打仗也罢,行军也罢,年轻的战士们总是快活得很。情况稍一缓和,搿哎呀嘞”的兴国山歌声,“英勇上前线”的进行曲就在长长的队列中荡漾开来。空谷回音,此起彼和,威武雄壮,实在热闹。我们这支队伍确实象一趟逶迤不断的文化列车,即使在长征初期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也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战斗的欢乐。经过敌人统治区时,居民们开始对我们还有点回避,听到歌声,又看到红军不损坏他们的一草一木,就觉得这支队伍很有点奇怪,而且可爱了。不少青年就跟着我们看,混熟了以后,有些人就自觉自愿地跟我们一起走了。为着避免敌机的侦察和轰炸,我们都是夜间行军。在漆黑的夜里,走高低不平的陌生的山路是十分困难的,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在没有敌情顾虑的地方,每个人都准备了松枝或干竹竿,点起万千火炬,照亮着行进道路。在浓墨涂抹的夜幕上,蜿蜒着一条条红色的火龙,磷光闪闪,曲曲弯弯,连续不断,煞是壮观。在有敌情顾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就拄上一根拐杖,帮助探路,背包上都放上一条白毛巾,作为联络记号,再加上从前面不断传过来的誓跟上”“不要掉队”的口令,道路虽然难走,但也很少落伍掉队的。有时因情况十分紧张或发生了战斗,便化整为零,分路前进到指定地点集合。正是依靠着战士们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不管情况千变万化,我们的队伍始终是打不垮拖不烂的。

    夜行军最值得人回味的是睡眠。江南晚秋天气,不冷不热,最适宜于旅入夜营。大部队的前面稍微有一点障碍,或者传来一声休息,整个队伍顿时就不动了,大家把身体斜靠在路旁,很快就入睡了。这时,整个山川好象也睡熟了,除了打鼾的声音和秋虫的鸣叫以外,万籁一片寂静,似乎世界上什么也不存在了。但是,寂静中偶尔也会响起几声口令,暗夜里时或闪过几柱火光。

这是干部们在查哨;他们前后巡逻,为睡熟的战友放哨警戒。路旁的小憩,毕竟是短暂的。前面大队一动,棍子敲棍子,大家爬起来,擦擦眼睛又走了!那时,有的战士开玩笑说:“等到革命胜利了,我第一件事就是一觉睡它十天十夜!”在十分疲困的战斗生活中,能打上一个盹,睡上一会觉,确是一件快事啊!

    长征路上,敌情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不是碰到敌人的截击部队,就是敌人追击的部队赶了上来。我们的队伍人人都“弓上弦,刀出鞘”,几乎天天要和敌人打仗。从江西出发到贵州,我们冲过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在这些封锁线上,碉堡林立,敌人用钢骨水泥筑起了防御工事,还埋伏了层层的伏击部队,形成密密的包围圈,构成了绵密的火力网。但是,千难万险磨灭不了红军的战斗意志,敌人的万马千军又怎样阻挡住红军前进的步伐呢?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通过了赣江,占领城口,接连冲过了敌军设置在赣南、粤北之间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十一月十三日我军先头部队攻占宜章城以后,我们又掩护军委机关纵队以强行军、急行军一举通过了第三遭封锁线。这样一来,更加引起了敌人的严重注意,在湘桂道上的丛山峻岭间,蒋介石从广东、广西、湖南抽调的几个纵队已经赶到,对我们前阻后截,打算趁我们渡湘江之际,在全州、灌阳、兴安之间的狭窄地带一举消灭我主力红军。激烈的大战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对于我们担任后卫的部队更是严重的考验。

    湘西的十一月,阴雨连绵,河水骤涨,湘江上游的水面虽然不宽,但水深过顶,不能徒涉。从界首通往贵州的渡口又只有两个浮桥,困难确实很大。为了掩护军委机关纵队和其他主力部队渡过湘江,我们开始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湘敌四个团的追击,接连打了几天仗,等大部队过去以后,敌人的追击部队也已经逼近了,而且集结在全州和桂林两地的敌人,不顾死活地沿着湘江西岸向我们逼近,企图强占湘江的渡口截断我军。当时的情况是十分紧急的。我师为了执行军团下达的阻击敌人,掩护主力渡过湘江,通过全州、桂林公路第四道封锁的任务,曾经派出一个团直扑全州城东南的鲁塘圩,配合已渡河的红五团以佯攻牵制全州敌人,另以两个团和尾追的敌人死打硬拼,保卫湘江界首地段渡口。在掩护作战中,敌人的飞机十分猖獗,这些鬼东西,反复地向我们部队轰炸和俯冲扫射,有时飞得很低,连飞机上的驾驶员也能看得清楚;但是战士们并不怕它,大家知道,只要打垮了地面上的敌人,几架飞机是挡不住我们前进的。好些天,战士们都打红了眼,饭也吃不下,水也喝不进,一个个浑身是土,脸上漆黑,有些战士衣服上沾满泥土和血迹。在浓密的炮火轰击下,他们圆睁双眼,蹲在简单的掩体里,用刺刀和手榴弹等待敌人。放眼看去,真象一座座铁塔屹立在那里,使人产生一种坚定、沉着、自豪的感觉。从早上直到黄昏,敌人除了用炮轰以外,并不敢靠近我们。十二月一日下午,全州、桂林两路的人沿湘桂公路向我军渡河地段继续猛攻,到天色快昏黑的时候,相距我们的渡口不过三公里了,子弹都已落在渡口的浮桥上面。这时情况万分紧张,搞得不好我师就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我们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当我们率师的主力从咸水圩渡河以后,忽然发现一个团没有过来,而敌人却快逼近渡口了。这真把我们急坏了,但根据军团命令,又不容许我们回过头去接应这支队。而当我们翻越了上下几十里的大山,到达油榨坪集结的时候,他们却又神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个团在被敌人切断失掉联络后,独立地作出判断,从敌人的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了湘江,摔开了敌人的尾追,并在当晚以强行军赶上了师主力。看到他们,真使人喜出望外。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们这支年轻的部队,经过战争的摔打,已经锻炼得相当坚强了。

    冲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进入黔桂地区之后,虽然也不断地打了些小仗,但我们已把大股的敌人甩在后边。我军翻过险峻的越城岭,过了通道城,便分成二路前进。一路以四十三团为右翼,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攻占湘桂公路上的镇远城,歼灭了敌人一个营,担任对湖南方向敌人的警戒。我师的主力为左翼,经过苗岭向北继续挺进。苗岭位于丛山峻岭间,是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这些兄弟民族由于长期受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压迫,一看到汉人军队就有反感。一路上只见山峰入云,道路崎岖,山谷中树木葱茏,野草丛生,地面上淤积着腐烂的叶子,厚达数寸,显得非常偏僻、荒凉。路过的一些苗寨,连个人影也见不到,使我们的给养遇到很大困难。但我们认真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切实遵守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苗民不在家,我们照样给他们挑水、扫地,严格地保护和照看他们的房屋和财产、家具。有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吃了苗民的粮食,烧了他们的柴禾,就把银元留在他们的米缸里或吊在他们的屋梁上。过了四、五天,苗民看到红军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就陆续地回来了。经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和实际行动的影响,苗胞们和我们亲近起来了,主动当向导,抬担架,照顾留下来的重伤、病号和掉队人员。当我们离开苗区的时候,有的还跟着我们一起走,参加了红军。在我们“少共国际师”的队列里,又增加了一批苗族战士。

    我军连续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封锁线以后,于一九三四年底到达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剑河、台拱、镇远地区。    在一九三五年旧历新年前夕,我军先头部队渡过乌江天险,以战斗的胜利迎来了新春佳节。大年初一,我们“少共国际师”和红一师在乌江边上的余庆城胜利会师。按照在中央根据地时期的惯例,红军的各个部队都举行了聚餐会和联欢晚会。一师政委黄苏同志是广东人,参加过叶剑英、聂荣臻等同志领导的广州暴动,性格豪爽、热情、好客。他不知从那里弄到了一只小狗,亲自动手烹烧广东风味的狗肉来招待我们。过去我是不吃狗肉的,但长征途中的这一次狗肉筵席,其滋味之鲜而香,使我至今都难以忘记。这次聚餐,既充满着战斗空隙的胜利喜悦,又交织着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深切怀念的炽热感情啊!

    进入黔北以后,我师经遵义、桐梓到达了松坎,担任向四川方向的警戒。这时,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集中批判了王明路线在军事上单纯防御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重新肯定了毛主席为我军制定的正确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之后不久,周恩来副主席叫人把我找了去,告诉了我遵义会议的情况。我当时的兴奋心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我们从自己的实践中,就对王明路线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全军想念毛主席”,确实如同“迷雾途中盼太阳”。现在这一天终于盼到了,党得救了,红军得救了,怎能不使人欣喜若狂呢?我在《长征组歌》中写道:“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这实际上还不能表达我们全军指战员心情于万一。周副主席接着告诉我,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使部队更加精干,便于作战指挥,军委决定对全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嚣和红一军团主力合并,继续执行北上抗日的任务。周副主席亲切地询问我们,对这个决定有什么意见。我们认为军委决定是完全正确的,表示坚决拥护。周副主席在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少共国际师”一年半来的战斗业绩,指出,它作为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经过同敌人反复较量,经过残酷的战争考验,广大指战员已锻炼成为我军的一批骨干力量。中央军委对“少共国际师”的工作是满意的。“少共国际师”从此胜利地结束了它的光荣战斗历程。她的光辉的名字和她的革命的战斗传统,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我们相信,在新的长征路上,“少共国际师”所代表的中国青年的光荣战斗传统,必将为亿万青年所继承和发扬,从而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九五七年初春追记于首都; 一九七九年春于兰州第二次补充修改

(未校对,未经后人许可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29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古老的田
    古老的田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