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坚《峥嵘岁月》:一、从延安到胶东

周家湾 发表于2018-12-24 17:41:43

彩笔绘春秋——陈士榘读 《 峥 嵘 岁 月 》 有 感

(代序)

    周志坚同志的回忆录《峥嵘岁月》书稿,10多万字,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它把我带到往昔的峥嵘岁月。

    解放战争中,我担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周志坚同志是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在刘、邓大军渡过黄河,跃进大别山之时,华东野战军组成西线兵团,由陈毅、粟裕率主力挺进豫、皖、苏,经略中原。内线留下东线兵团,继续坚持敌后斗争,配合外线作战,逐步消灭山东境内之敌。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用6个整编师(军),20余万人,向胶东大举进犯,企图逼迫我东线兵团在胶东半岛与其决战。面对这险恶的情势,刚成立的十三纵队,在部队新、装备差,有的团队刚由地方武装编进来的条件下,与4万胶东儿女,共同迎接这严峻的考验。

    周志坚同志过去在中原军区,略有所闻。中原突围后,他由延安来到华东,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五师师长。为牵制敌兵西调,他指挥第五师进行齐家埠战斗,一举歼敌一个团。有力地策应了外线主力作战,得到上级赞誉。他作为十三纵队司令员,率领这支新军驰骋八省,征战万里。参加了华东战场历次重大战役,锻炼和培养了这支部队,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歼敌达16万以上。建国后,这支部队一直守卫在祖国的东南海疆。在他率领的这支部队中,一直流传着周志坚的种种传奇故事。曾经跟随他征战的胶东老兵,一直怀念与他们患难与共的第一任老军长。有人说:“没有周志坚,就没有今天的31军。”他却说:“没有31军就没有我周志坚。”

    周志坚把这支部队的征战史写下来,是有着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他以粗犷的文笔,饱满的激情,翔实记述了十三纵队——31军所经历的战役、战斗,刻画了一幅群英谱。胶东保卫战,艰苦奋战,在内线大量歼敌之后,巧妙地跳出外线。兖州战役,与兄弟部队并肩突破城垣,并将万余突围之敌聚歼于泗河之畔。济南战役,抢占商埠后,不怕牺牲,不惧强敌,连续突破敌坚固设防的两道高墙,最后摧毁守敌指挥中枢,为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担任主攻的一0九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淮海战役,强渡运河,切断陇海线,首战曹八集,断敌黄伯韬兵团西逃之路,再战灵璧,歼敌一个师,最后围歼黄维兵团,歼敌万余,并活捉敌五大主力之一——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上海战役,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鏖战浦东,最后封闭了黄浦江口。千里进军福建,插马尾,锁闽江,占福州,巧用奇兵,迂回漳州,歼敌于大陆,最后把五星红旗插上厦门岛,用战斗的胜利向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献礼。在这些战役中,涌现出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一一二团参谋长张子江指挥部队夺取海阳要点神童山,在战斗胜利时倒在红旗下;一一三团副政委、模范党员荣育德,保卫莱阳,抗敌大举增援,在危急情况下,挺身而出,鼓舞部队死守阵地,血洒将军顶;独臂英雄曲光喜,在济南城头,多次负伤,被打断左臂后还将自己的机枪推出城外,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息;副班长陈勤,在厦门滩头,用身体堵枪眼,威慑敌胆;团长王兴芳,越海攻坚鼓浪屿,在惊涛骇浪里化作一缕忠魂……这些英雄行为,使人感奋,给人力量。周志坚同志的这部回忆录,是我们部队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年轻人的一部好读物。

    周志坚同志写这部回忆录时没有避开矛盾。他写了纵横捭阖,也写了战马失蹄,他写了一片光明,也写了点滴阴影。周志坚同志骁勇善战,机智果断,进取求胜,在失败或错挫后,严于律己,承担责任,接受教训,表现了一个高级指挥员的优良品格。他用春秋之笔,把这一切都老老实实记述下来。胜利与挫折,光辉与晦暗总是相互交织着的。写回忆录,持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周志坚《峥嵘岁月》:一、从延安到胶东

    1946年6月26日,这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日子。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历史转折的日子。这一天,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蒋介石撕毁了他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的《双十协定》,以30万大军包围我中原军区,打响了反革命内战的第一枪。由此揭开了三年解放战争的序幕。

    中原军区下辖2个纵队、3个独立旅及3个军区共6万余人。敌人企图一举歼灭我中原军区部队,进而达到“在三个月内消灭共军”的目的。党中央根据当时形势和预定计划,决定中原军区主力由湖北省宣化店地区向西突围,越过平汉铁路到陕南建立根据地,其余部分地方武装就地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30个旅的兵力,应付敌人全面进攻。当时我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李先念、郑位三等领导同志确定由我指挥十三旅和十五旅四十五团,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突围。在这十分严峻和险恶的形势下,经过多次残酷的战斗,完成了掩护任务之后,我所指挥的部队受到巨大牺牲,与上级失去联系。面临敌众我寡,弹尽粮竭的绝境,我们无法再坚持战斗,只好掩埋了战友的尸体,把剩余人员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我只带少数随员化装到武汉去找党组织,以便“东山再起”。当时我的心情是极度悲愤的。我于1929年12岁时参加红军,从战士到师长,经过无数次战斗,有失败也有胜利,也经历过长征路上的危难,都和同志们一起坚持下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只能带几个随员化装走下战场。更使我痛心的是:从抗日战争以来,我在中原地区从一个团发展到一个支队,再组成十三旅,最后却使这些在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几千健儿血洒中原大地。

    我历经艰险于8月底到汉口找到了军调部汉口执行小组的邝林同志(原中原局联络部长),他说:李先念同志已电请董必武同志(当时任中共代表团负责人)在武汉外围找我并收容突围失散人员。又说汉口执行小组是美、我、蒋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组织,我不便在汉口停留。于是为我们办理了证件,给了路费,让我们乘船去南京见董必武同志。9月,我和警卫员罗少华到了南京梅园新村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地,终于找到了党。董必武同志和钱瑛大姐亲切的接待了我们,我非常激动。这时悲愤、委曲、内疚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使我这从来只讲流血不讲流泪的红军战士,在他们面前像孩子似的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当时没能见到周恩来副主席,他已外出,忙于处理军调部和长江局的事情。

    自中原突围已3个月了。内战的烽火燃遍各地。与国民党继续和谈已毫无意义,胜负只有经战争来较量。董老决定要我随中共代表团第一批撤退人员到延安去。不久,便乘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美方飞机飞往延安。

    这是我头一次坐飞机,心情很不平静。飞机的发动机隆隆作响,我俯视吴越大地,平川、河流、山岳、丛林在机翼下闪过。飞机越飞越高,穿过一层白云,物像模糊了。当飞到河南上空,我看到黄河。我们华夏大地古老的河、民族的河。我们这个古老多难的土地和人民,什么时候能从苦难中解放出来?这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战。飞机越过群山和黄土高原,不久在延安机场降落。有几十个人在那里等候。我被安排在军委招待所,是一个小平房。住下不久,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来看我,说彭德怀副总司令要接见我。他的住处离这不远。我去看望彭老总,并向彭总简要的汇报了中原突围情况。他告诉我当前全国内战已全面打响,敌人进攻的重点在华东战场,那里打的很紧张,并说李先念和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主力共15000余人,突围之后已于7月下旬进入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合,在秦岭以东,伏牛山以西,陇海铁路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豫、陕、鄂游击根据地,并于8月初建立了豫陕鄂军区;另一路由王树声率领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和十五旅10000余人,突围以后,以武当山为中心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关于我的工作,彭总说:“李先念同志不久前曾来电报要你去陕南工作”。他征求我的意见,我考虑在中原突围中,我指挥的部队已经打散了,陕南那里不是敌人进攻的重点,还在游击战争阶级,没大仗好打。于是我向彭总提出:我不回陕南,我要去新四军军部,那里正面临敌人重点进攻,正在打大仗,我可以带一个部队去和敌人拼杀。彭总说:“你想到华东去打大仗这很好,可是李先念同志要你回去,我不好作决定”。第一次没能说动彭总,我第二次又去见他,彭总说:“你不去陕南,要去华东,这要经过总司令批准。”我说:“我去找朱总司令。”

    我很熟悉朱总司令,当年长征时在川西北,一、四方面军会师,朱总司令留在左路军,后来一、四方面军分开,一方面军北上,四方面军南下,我们在川西北滞留经年。那时住在一个大喇嘛庙里,与朱老总经常见面,还一起打蓝球。当时朱老总已年近半百,可身板硬郎,是个可亲、可敬的长者。虽然他是总司令,但我们这些师、团长都是毛小伙子,在蓝球场上还是和他你抢我夺,有时还争得很利害,不过也注意不要把他老人家撞了。

    总司令也住一个平房,我一进门,他站起来,伸出手笑道:“周志坚来了。”“我来看望总司令。”接着他就问:“你还要不要到陕南?”我说:“陕南不想去,我要去华东,要痛痛快快和敌人大干一场。”紧接着我又补充讲了一些理由。最后朱老总说:“你不去陕南也可以,华东也要人。”我一听这话,立即敬礼,说:“总司令,我马上走。”朱老总说:“不要急嘛,你在延安多休息几天,仗有得是你打的。”

    然后,我去看望徐向前司令员。一进门我就说:“我来看望您,一是很想念老首长,二是朱总司令已经批准我到华东新四军军部,我来向您告别。”他问了我一些情况,我看他身体很好,很高兴。

    徐向前同志是我在四方面军的老首长,多年不见很想念他,能见到他就很满足了,我说了几句话便告辞了,徐司令送我出了窑洞。

    我转身进了彭老总的窑洞,他正在写电报,他一边写一边说:“你等一下,快吃饭了,我得把电报写好。”我坐下来等了一会,他把电报写好了,饭也送上来了。彭老总的夫人、女儿进来,他作了介绍,然后共进午餐。那餐饭很简单,三个菜:青菜、豆腐、一盘炒鸡蛋、一个汤,没有半点肉腥,而大米饭的数量不多,还有几个黑馒头。一个方桌,四个人各据一边。我吃了一碗米饭,不好意思再吃了,彭总叫我再吃,我说吃饱了。这顿饭虽不丰盛,但我觉得能在延安与彭老总一家共进午餐,也是我的一大荣幸。关于我的工作,我向他汇报了朱总司令已经同意我去华东新四军军部的意见。彭总高兴地说:“那好嘛,去就好好干吧。”

    在我正在办理去华东手续的时候,组织部通知我,毛主席设宴为从中原突围胜利归来的三五九旅和中原军区特务团连以上干部接风,也邀请我参加这个盛宴。

    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由王震同志率领自延安南下,准备到广东开辟华南根据地,行至中原,由于形势变化,留在中原军区。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南泥湾写下了我党我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史诗。在中原突围中又创新的业绩,全旅千里辗转胜利返回延安,后来这支部队成了保卫延安的重要力量。中原军区特务团,在中原突围前夕与三五九旅一起执行战斗任务,与三五九旅一起胜利突围。中原突围是个很大的胜利,我军虽然受了不少损失,但是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国民党没能达到歼灭我中原军区的罪恶目的。中原军区的主力已在陕南建立了根据地。我到延安以后又得知;皮定均同志率中原一旅向东突围已全部胜利到达华东,成为华东战场上的一支劲旅。还有不少整连、整营的建制部队,突围到大别山、桐柏山等地,重新点燃星星之火。现在毛泽东主席设宴为中原突围的勇士们接风,是党中央对中原部队的慰问,是对中原部队和全军的战斗动员,也是对敌人的一个回答。

    在延安大礼堂里,摆了3排共30多桌,几盏大气灯把大礼堂照得通亮。我走进大礼堂,见到了王震和总部的一些同志,寒喧之后便走到紧靠后的一张桌旁坐下。参加宴会的有二三百人,都把脸刮得干干净净,着装整整齐齐,大家精神振奋。过了一会,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和军委的首长来了。毛主席精神很好,但显得有点清瘦,他参加重庆谈判,运筹全国各个战场的战事,抗击敌人的全面进攻,劳心劳力。我在长征后,在红军大学学习时,听过毛主席讲课。那时红军刚到陕北不久,环境艰苦,部队还比较弱小,如今,经过八年抗战我党我军已经发展壮大。现在见到毛主席更增加了我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我激动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这时王震同志过来指着我对毛主席说:“周志坚同志也来了”。毛主席向我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你来了,很好,到前面去坐嘛!”我激动地双手握着主席的手说:“感谢主席,我在这里坐很好!”主席接着又说:“回到了延安,要好好休息!休息好了,再和蒋介石王八蛋斗嘛!”我本来有好多话要对主席说但激动得说不出来,连声说“好,好!”毛主席又用力地握了握我的手。

    毛主席就位后,以洪亮的声音,为中原军区胜利突围和三五九旅胜利归来祝贺!他最后一句话是:“为胜利,大家干一杯。”

    毛主席高高地举起酒杯。

    全体同志也都站起来,高高地举起酒杯。

    那天喝的是白酒,礼堂里飘逸着酒的芳香。喝酒的杯子也是着意准备的高脚玻璃杯,上面还刻着图案,十分精美,听说这些杯子是抗战期间,毛主席招待国际友人用的。

    毛主席一饮而尽,所有的人也都一饮而尽,我的酒量有限,这次也猛的一口咽下去,喝得十分尽兴,每桌十来个菜,都是大盘大碗,在那时候要算十分丰盛的了。

    吃完饭,大家兴致犹浓。毛主席请大家看京戏,毛主席坐在第一排,我坐在后边。我不懂京戏,可是大家都看得很入神。看完戏,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去向毛主席告别。

    第三天,我带上介绍信去山东新四军军部。

    从延安到山东,相隔千里,要通过大片的敌战区,沿途都有部队接送,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山东临沂新四军军部。我见到张云逸副军长,向他报到,请他分配工作。他介绍了华东战场当前的局势和部队的情况,还着重介绍了胶东军区和胶济线东段斗争的形势。关于我的工作,他要我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任副司令兼参谋长。我一听许世友是胶东军区司令员,我对他说:“许司令员是我的老首长,我到他那里去一定能干好。”之后,舒同副主任找我谈话,要我任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参谋长。我当时考虑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低,到老部队去情况不熟,对部队的战斗作风和特点不了解,做领导和司令部工作有难困。因此要求能到一个新部队,做一个师或一个军分区的工作都行。由此,我愉快地到了胶东军区。从此与胶东子弟兵经历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峥嵘岁月。

谁在收藏
浏览:410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39军
    39军
  • 睽睽众目5269
    睽睽众目5269
  • 牢记历史!
    牢记历史!
  • 永远的胶东
    永远的胶东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