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王启珠的南下岁月之七:“大饥荒”的年代

王军昭 发表于2015-09-03 13:49:33
大跃进刚过,即1959年1月,我母亲怀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这就是我,乳名四毛,大名叫王军昭。
在我出生之后不久,母亲就做了绝育的结扎手术。所以,我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一出生,就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后来也有史学专家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总之,那个时候,全国普遍闹饥荒。尽管父亲是县委的领导,母亲稍后也晋升为县妇联的副主任,但是哥哥姐姐们好像都吃不饱,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幸好大哥去了山东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否则,更是要减少大家的营养。
听母亲讲,在我出生之前,她就预先买了一大提篮奶粉。所以,我靠着这一大提篮奶粉在那个普遍闹饥荒的年代而没怎么太受饿。长大后我还见过这个大提篮,足可以把一个三、五岁的小孩放进去。看来确实很大。
尽管我有加白开水调制的牛奶补充,但也只能维持身体所需要的部分营养。据母亲讲,由于那个时候我常常没有吃饱,所以,坐在那里显得有气无力,大大的脑袋经常低着也不看人。有一次,她从农村蹲点回来时,买了几个鸡蛋拿出来给我看,我本来毫无表情的脸顿时笑了起来。
后来,我曾经问过父亲,1959年以后的那几年,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大饥荒。他讲,1958年本来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但因大办钢铁从农村抽掉了大批劳动力,许多庄稼没有及时收割就烂在了地里,这是其一。其二,是当时刮“共产风”,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办了大食堂,社员吃饭不花钱,浪费了很多粮食。其三,由于“放卫星”,虚报产量,结果被上级调走了许多粮食。所以,从1959年开始,全县就缺粮,不少农民因饥饿患上了浮肿病,一些地方还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
(我和姐姐及大哥二哥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照片。)
有一次,他去检查三道河水库修建的进展情况。在途中他亲眼看见路边有饿死的农民。于是,他立即返回县里,向襄阳地委写了紧急报告:“我下乡检查工作,见到农民因吃不饱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鉴于此,南漳县的粮食不能再外调了,应留下来供应缺粮的社队。”就是这样一份反映真实情况的报告不仅没有得到上级的重视,反而招来了上级的严厉批评。他们指责父亲大惊小怪,思想保守等等。
没有办法,父亲只有经常走出县委的机关大院,深入到农村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农民解决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由于普遍缺粮,所以,父亲在乡下蹲点时与社员一样吃食堂,一天三顿,顿顿都是喝菜粥。
有一天晚上,父亲回到房东家利用睡前的时间,看文件,记笔记。房东大娘拿了一个玉米饼子送给父亲吃,父亲当时很受感动,因为当时能有粥喝就很不错了,这个房东大娘是用自家自留地里收获的玉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玉米饼自己舍不得吃,而送给父亲吃。
父亲说:“大娘,你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感到很惭愧,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大办钢铁,结果是劳民伤财,不仅没有使你们过上好日子,反而使你们忍饥受饿,我们对不起你们。”
父亲其实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县委向群众真诚道歉。据父亲讲,那时的群众纯朴忠厚。他向大娘一番道歉后,大娘反而安慰他说:“你们是好心办错事,我们不怨党和政府。”
父亲后来说,有这么好的劳动人民群众,共产党再不把中国的事情办好,那就真是对不起养育他们的劳动人民。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纠正“左”的错误。
会议的前半阶段还是按照预定的主题展开,大家也比较轻松。但到7月14日,彭德怀元帅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对“大跃进”以来党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意见。这封信深深地刺激了毛主席。
毛主席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并指示印发与会代表,由此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展开了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作为县级干部,父亲只是通过中央文件的传达得知彭德怀同志犯了严重错误。但在私下当时议论时,据父亲讲,也有同志说彭德怀提的意见并没有错,只是这话不能由他来讲,而由毛主席本人来讲或许更好一些。如果那样,彭德怀也不会吃那么大的亏。
不过,历史总是公正的,党中央后来还是为彭老总平了反。
虽然庐山会议批判了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但毛主席本人毕竟还是清醒的。他立即组织人马分赴全国几个重要地区展开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以来“左”的错误。
例如,对如何办好人民公社,毛主席就专门组织有关人员根据调查研究掌握的真实情况,起草了《人民公社六十条》。对过去“一大二公”的某些做法进行了纠正,要求人民公社返回到“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格局。并且,解散了农村的公共食堂。同时,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增强群众观念,对农业生产不能搞“瞎指挥”。总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这期间,父亲经常在农村社队蹲点,并且,他从新华书店自费购买了许多有关科学种田的书籍。白天他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向老农请教,共同研究土、肥、水、种以及田间管理和增产增收之事。
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刻苦钻研农业科学知识和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他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贯彻上级指示与本县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浏览:138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杨卫星喆轩
    杨卫星喆轩
  • 鲁湘78
    鲁湘78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