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炮兵显神威(上篇)文/陈锐霆

盘龙庄 发表于2019-03-06 15:40:52

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遭到惨败后,匆忙建立长江防线,以维持残局,企图隔江而治,蓄谋东山再起。当时,从湖北宜昌至上海1800公里的长江沿线上,蒋介石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兵力,并以120余艘舰艇及四个空军大队支援步兵作战。

    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案,为加速解放全中国的进程,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共同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京(宁)沪杭地区。1949年2月,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的统一领导下,这个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担负渡江作战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共7个兵团24个军l00万余人,总前委决定组成东、中、西集团:以二野第三、第四、第五兵团组成西突击集团,以三野第八、第十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以三野第七、第九兵团组成中突击集团,还有苏皖的地方武装和有组织的民工及船工。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进抵鄂东地区,保障二野的侧翼安全。

    按照三野前委关于“特纵全部出动参战,主要支援东突击集团和中突击集团”的指示,我组织三野特种兵纵队认真进行渡江作战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区分特纵各兵种的作战任务:

    炮兵:一是以封锁江面为主,保证步兵渡江不受敌人海军的袭击,并阻止敌人军舰东逃,迫使敌人海军起义或投降,以建设人民海军;二是压制对岸敌人火力点,特别是敌人的炮兵阵地,摧毁步兵登陆点的堡垒,保证我军顺利登陆和扩大战果,并在有效射程内阻止敌人增援;三是协助步兵扫清江北敌人的桥头堡垒。

    工兵:修复徐州至江边的道路桥梁,驾驶操舟机输送步兵渡江;修筑码头及到达对岸的活动码头。

    高射机枪部队:保护交通要道的主要桥梁(如淮河桥);保护渡江船只主要停泊港口;保护炮兵阵地的对空安全。

    根据各兵种的分工,我进而对特纵编成内的炮兵、工兵部队及高射机枪部队的兵力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分工:

    炮兵第二团配属第七兵团,在安徽无为以南沿江地域待命;炮兵第三团及炮兵第一团一营配属第八兵团,在江苏仪征、扬州以南地域待命;炮兵第四团及炮兵第一团二营配属第九兵团,在安庆以东沿江地域待命;纵队司令部率炮兵第五、第六团、第一团三营,配属第十兵团,在泰兴南之天星桥起至靖江东之张黄港一带沿江地区,占领阵地。

    工兵团以一营配属第八兵团,修筑蚌埠至滁县间公路及桥梁;二营(少一个连)配属第九兵团修路及架设津浦铁路之淮河大桥;三营先修筑宿县以南之公路,并改修固镇桥(原只能通火车,后改为火车、汽车均能通行),新筑湖沟桥,后又修蚌埠经明光、盱眙、天长至扬州公路。渡江时并以40部操舟机,配属第七、第九兵团,输送部队渡江。

    高射机枪营,一个连队担任淮河桥防空;另以两个连队配属第十兵团,担任天星桥及张黄港间各主要港口和炮兵阵地的防空任务。

    此时,特纵结合整编扩编实际,组织部队时事学习,进行“进军江南”的动员教育,指明渡江作战的伟大历史意义,叫响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口号。要一鼓作气,打过江南。当时,部队忙于整编,干部流动性大,教育也不及时。3月初,各部队抓紧参战的空隙时间,结合长江水性、坐船常识等继续深入贯彻进军教育,打破渡江思想障碍,鼓舞斗志,启发昂扬的进军情绪。在技术学习方面,则着重学习对兵舰活动目标射击的方法和严格的战备检查。

    我们还进行了政策纪律教育,提出解放军不仅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也是一个工作队。连队学习入城守则和城市常识等,连、排干部学习“约法八章”,营以上干部则以党对城市的各种政策与新区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之后,采取阅读文件、检查领导、制定决议的方法,进行政策纪律教育。

    很快,我们就迎来了向江南进军的光荣任务,战前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在全特纵展开。工兵团除抽调百余名班长以上干部和骨干,留在徐州突击学习驾驶操舟机、准备载运步兵渡江外,其余都分散配属各军,修筑被国民党军破坏的道路和桥梁。一营配属第八兵团,修筑蚌埠至滁县间公路及桥梁;二营(少一个连)配属第九兵团修路及架设津浦铁路之淮河大桥;三营首先修筑了宿县以南公路,然后改修原来只能通过火车的浍河固镇铁路桥,为火车、汽车均能通过之大桥。

    在建桥修路任务中,以运河、淮河、浍河三处架设桥梁工程较为繁重,而其中尤其以淮河架桥最艰巨,原有淮河铁桥被南窜国民党军队炸毁,在宽达280米的河床上,重新架设轻浮桥、中型浮桥与载重八吨的重浮桥三座。在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修复南进公路70余里和明光大桥、扬州通扬大桥,修筑了西起全椒、东至靖江沿长江的11个重要港口、29座码头和主要道路、桥梁、炮兵阵地和交通壕等,并改建12艘重泵船。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克服了材料缺乏、技术低下所造成的许多困难,完成了任务,使我军挺进江岸的千军万马,顺利地跨过河流,开赴江边。

    3月间,炮兵部队先后出发。由于大江北岸多系水网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而补给线过长,增加了不少困难,但沿途广大群众给予大力支援,供给了我们足够的粮食、担架、船只,并积极地帮助修桥补路。当我们部队开赴江岸时,沿途人民纷纷搭起“过江门”、彩牌楼,设“茶水站”,热烈欢迎与欢送我南进大军,给予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同时,还为我们炮兵补修了一些新公路与桥梁,以便我军炮兵能按预定时间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

    部队胜利抵达长江北岸后,即抓紧战前空隙时间进行敌前技术学习与时事政策学习。部队在江岸上,不仅见到了平静的江水,而且已清晰地看到对岸敌人的动态,有效地消除了长江“无风三尺浪”、“两斤丝线探不到底”的恐慌心理。这时,部队又产生急躁、松懈情绪,领导上反复查评战前准备,特别强调了射击敌舰、重武器上船、登陆和观测所随伴步兵前进等技术准备问题,提出“争当渡江红旗班”,“争当渡江英雄”等口号,激励部队士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政策纪律再教育,教育全体官兵牢记人城十大守则、约法八章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规定,为解放宁、沪、杭地区,进入城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渡江作战的一切准备后,为争取国共两党谈判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数次推迟渡江时间。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派出的国民党代表团正在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就实现国内和平问题举行谈判,并于4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原则,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只待南京政府在4月20日以前做出答复。

    1949年4月中旬,解放军各路参战部队已抵近长江北岸,同国民党军江防部队隔江对峙。此时,长江航道实际已处于封闭状态,不见轮烟帆影,更无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黄金水道上一片沉寂。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最后选择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此前的4月15日,中央军委曾电示总前委和二野、三野:和平谈判以4月20日为期限,当日已向南京代表团宣布,彼方在20日前必须表明态度,该日以后我军即须渡江。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4月20日晚就开始渡江。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而适时的号令,也是人民解放军豪迈而激情的誓言,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发自心底而企盼已久的愿望。

    埋葬蒋家王朝的渡江战役,随即全面展开。

    在国民党军和解放军两军隔江对峙,等待国民党政府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之际,一场真枪实弹的“水陆大战”意外地发生了。

    4月20日早晨,江面上阳光普照,微风吹浪,仍是一片寂静。上午九时左右,一艘外国军舰划破江水,由东向西疾驶,舰身涂有英国徽记,米字旗在舰尾招展。这是英国海军快速舰“紫石英”号。在国民党军和解放军两军即将决战,解放军即将渡江的关键时刻,未经解放军许可,贸然闯入解放军控制的江面,究竟是何居心?部署在北岸的炮兵第三团向英国军舰发炮警告,英舰不予置理,继续沿江而上向西行驶,进入三江营江段。

    三江营南北江岸,呈乳状伸人长江,江流绕岸曲折,江面也因而狭窄。配属第八兵团的炮兵第三团在该江段配置了两个炮兵连,分别配备日式七五野炮和一零五榴弹炮,准备对干扰解放军渡江的国民党海军,或外国舰只坚决予以打击。

    对解放军警告置若罔闻的“紫石英”号驶进了三江营狭口和弯道后,当即受到炮兵第三团两个连的拦阻射击和前后夹击。“紫石英”号的还击无法压制解放军炮兵的准确射击,以致该舰炮塔被毁,指挥台被击中,舰长斯金勒少校重伤殒命,副舰长威士敦上尉也伤势不轻。“紫石英”号负伤后航向失控,偏离航道而搁浅在镇江附近的江面上,慌忙升起代表投降标志的两条白色的大床单,于是解放军停止了炮击。

    4月20日下午一时左右,原停泊在南京港的英国驱逐舰“伴侣”号疾驶三江营增援“紫石英”号。“伴侣”号的到来,立刻招致了解放军炮兵的射击。连中五弹的“伴侣”号继续全速下驶,以脱离解放军炮兵的火力范围。不久,该舰又折同沿北岸上驶,利用解放军炮兵掩体与江岸形成的死角,击毁了解放军野炮两门,但该舰被解放军炮兵榴弹炮穿透其联装主炮,击毁其指挥塔,舰长罗伯臣中校受伤。“伴侣”号在转舵下驶途中,又身中数弹,带着满身创伤,逃往下游江阴。

    设在香港的英国远东舰队总司令部接到两艘舰艇相继在长江中弹受创的报告后,其在上海的副总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立即亲率舰队旗舰“伦敦”号,并率快速舰“黑天鹅”号赶往长江出事地区。

    21日晨,梅登率“伦敦”号和“黑天鹅”号从江阴出发,以极缓慢的速度溯江西行,并不停地用望远镜向北岸窥测,好像想发现什么,并有所期待。下午到达口岸江面时,英舰突然向江北解放军阵地连续开炮,第二十三军第六十八师第二零二团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政治委员陈坚身负重伤。面对英舰的暴行,第二十三军炮兵团和配属第十兵团的特纵炮兵第六团当即向“伦敦”号和“黑天鹅”号还击,两舰中弹多发,其中一发美制榴弹击中“伦敦”号指挥台,舰长卡扎勒上校负伤,炮弹的碎片还撕裂了梅登的海军制服。此时,两艘英国军舰陷入了解放军炮兵的火网之中,只好掉头逃往上海。上海各大报都在头版以大字标题并附遭我炮击毁伤的英舰照片,及时报道了这一特大新闻,市民无不欢欣鼓舞。

    这是第三野战军炮兵首次同外国军舰作战。年轻的解放军炮兵指战员,对速度快、装甲厚、配置大口径火炮的江上活动目标虽无射击经验,但高昂的士气和无所畏惧的气概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大部分火炮进抵江堤前沿,直接瞄准目标射击。这一方面增强了射击的准确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伤亡。这次作战行动,极大地锻炼了部队,对鼓舞前线部队士气起到了巨大作用。在“紫石英”号事件中,我三野参战炮兵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值得史书上留下记载。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137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缨红
    缨红
  • 立春
    立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