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锋与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文/李 珍)

博兴de 发表于2019-07-03 23:58:41

1965 年9 月,中共温州地委

根据农村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

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党中央、

毛泽东同志关于“把医疗卫生工

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精

神,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培

养农民医生、建立药用百草园,

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根本措施

之一。于是由点到面,首先在温州雪山疗养院举办农民医生师资训练班和农

民医生训练班。同年10 月,在景山(即今气功疗养院内)建立了温州药用植

物百草园,作为农民医生师资与农民医生教学实习基地,广泛搜集民间单方、

验方,总结民间传统医药经验,扩大示范、推广应用,为发掘祖国医药遗产,

为中国医药学的创新,进行了有意义而大胆的探索。

笔者当时在中共温州地委李铁锋副书记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主持此项工

作。至今时隔40 多年,记忆犹新,现追记当年情景,借此缅怀李铁锋同志对

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视与关怀,并为浙南医史补壁。

1958 年6 月,正当全国“反右运动”接近尾声时,笔者被错划为“右派”。

六十年代初自杭返温,经市委统战部安排,正在景山经受着那场异常深刻的

反省。一天,中共温州地委李铁锋副书记约我谈话,问我:“你对中医药研

究心得如何?”我说:“谈不上什么研究,由于我原来从事药用植物工作,

近年来在劳动中近水楼台,倒使我对其加深了探索与研究。”李铁锋同志就

地拔来许多药用植物,他见我能熟练地说出各种植物的学名、别名、性味归

经、功效以及临床应用,还能说出许多生动的故事,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接着,

李书记说,为了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号召,地委专门研究如何解决农民的治病问题,认为发展中草药是一件很

有意义的事。他又说,现在有人反映,说什么工人、干部享受劳保公费医疗,

怕死不怕病,农民则怕病不怕死;如果利用发展中草药,不仅可为农民解决

治病问题,也是对祖国医药学的创新。

李书记告诉我,地委已决定建立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并要我主持此项

工作。他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争取尽快将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建立起

来;(二)要我认真做好接待参观与教学工作;(三)要我主编《浙南本草》

等系列百草园丛书。他为了鼓励我搞好工作,不久即请温州市委组织部张思

孔部长和统战部仇雪清部长来看望我,并解决我的有关问题与具体困难。当

时虽然我身处逆境,但精神愉快,心情也很舒畅。

1965 年秋天,温州时令正是小阳春。药用植物百草园在景山苗圃全体职

工的支持下,开园辟地,立即着手筹建。地址就选在景山苗圃的后山,计30

余亩,按山坡地势辟地、筑畦、挖池;同时,组织人员上山采药,四方广罗品种,

并向药农取经。开始时,种植了96 科600 多个品种,后来发展到125 科1200

多个品种。

为了便于管理与参观,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特征,以及各

种药用植物所需的不同环境与生产繁殖条件,进行分区栽培,计有:乔木区;

灌木区;藤木区;多年生草本区;1—2 处生草本区;蔓草区;石生区;水生区;

寄生区;高山植物区。为了便于学习,每区挂上区牌,每种药物又挂上标本

牌,写上它的中文名、拉丁学名、科别、来源产地、主要用途等等,并加油漆,

以防风雨。又考虑到学员学习的需要,在具有小气候特色的山凹中,搭起别

致的荫棚,搞了一个标本园,盆栽种植,小巧玲珑,品种琳琅满目,景色美

不胜收。

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建立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农民医生师资训练班办

了6 期,培养师资100 多人。他们都是温州地区卫技人员中的骨干。然后分

派到平阳、瑞安、永嘉、泰顺等县,开办县农民医生师资训练班,分区、分

公社培养农民医生。同时,专署与市卫生部门又集中领导力量和师资力量,

在市区西郊、新桥、仰义、双屿、潘桥5 个公社,试办农民医生训练班。他

们都以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为教学基地,边参观、边辨认,教学效果很好。

由于温州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广大群众又有传统应用中草药防病治病

的经验,世代相传,长期积累,充分显示了中草药遍地有、容易找、花钱少、

疗效好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因而在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的启示下,温州

地区各地百草园遍地开花。为了扩大影响,李铁锋同志又亲自动员各级党政

领导、机关干部、解放军战士、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等前来参观。据不

完全统计,参观单位多达1000 多个,人数达1 万多人。全国不少省、地(市)

领导来温州调研考察或开会时,也都来园参观一番,景山岭脚,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当时温州地委书记王芳同志曾专程前来视察,他鼓励我热情接待来客,

并认真编好《浙南本草》,为农村防病治病作出应有的贡献。老红军、省农

会主任林辉山同志来园视察时,听了我的介绍后,指着我对陪同的李铁锋同

志说:“他肚子里都是药,比我认识的多得多,要好好总结,对备战、备荒、

为人民大有好处。”王芳同志还向我介绍了北方“婴鼠灰”(即未开眼的小老鼠)

止血的经验,林辉山同志也向我介绍了打游击时用华山矾(系华山矾科药用

植物)治子弹伤的经验。温州医学院师生来参观时,缪天荣教授听了介绍,

当场深有感慨地说:“利用古今中外的有关研究资料,把中草药的医疗价值

与文化内涵结合发掘出来,加以推广应用,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省委书

记江华同志来温视察时,李铁锋同志专门向他作了汇报。江华同志就如何办

好药用植物百草园也作过指示。

李铁锋同志当时正在雪山疗养院休养,与药用植物百草园近在咫尺,凡

外地代表团来温,他总是抽身亲自陪同参观、座谈,热情宣传建立药用植物

百草园与培养农民医生的政治意义与学术意义,倡导各地仿行。若遇李铁锋

同志因事不能抽身,则由当时温州市副市长刘毅同志陪客来园参观。新华社、

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南日报等媒体,均先后作了报道并发表评论,纷纷赞扬,

大力支持推广。

为了鼓励办好“百草园”,李铁锋当时还亲笔题诗:“百草治百病,祖

先赖生存;昔有李时珍,今则不乏人;种好百草园,培医为农民;西医有特长,

中医色不逊;中西医互学,农村中为本;政治挂了帅,医学能创新。”当时

温州市市长英宜之同志也给百草园题了词:“以毛泽东思想培育发展百草园,

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

正当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欣欣向荣、浙南大地农民医生像雨后春笋之时,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使温州药

用植物百草园与医学创新的思路终成“昙花一现”。但却为后来兴起的赤脚

医生与中草药采风运动打下了基础,开拓了前进的道路。“百草园”虽然有

如昙花,但对祖国医药宝库、对浙南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

用与深刻的影响。40 多年过去了。如今,温州药用植物百草园在浙南各地仍

然有口皆碑,在浙南医学史上永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作者系原温州市医学情报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已故)


浏览:85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