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 四、父亲失业(文/慕彦夫)

mmmm 发表于2019-07-29 21:53:30

 1936年,日寇侵略中国的风声越来越紧,人心惶惶,百业凋敝。父亲所在的裕生泰倒闭了,父亲便失业在家,由此也断绝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难。当时二哥慕显德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乡下以教学的名义来搞救亡活动。父亲不得不把刚盖好的房子租出去还债,全家人挤在两间小屋里,有时几乎揭不开锅。这时大姐慕显风不得不辍学给人家织花边、打毛衣来赚几个钱,多少补贴家用。我和四姐经常饿得直叫,大姐实在看不下去,便把赚来的钱买个火烧或包子塞给我和四姐。母亲是个刚强的人,她不能眼看着全家饿死,便收拾一些细软去当。母亲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何况那时进当铺是件非常丢人的事,只好叫11岁的二姐拿到当铺去当。还没有柜台高的二姐,几乎把全城的当铺都跑遍了。当回来的钱,便在天门北头一个玉米加工店,买上3斤5两玉米面回来,再去城外挖些野菜做成糊糊,这便是全家的口粮。

      有一次,母亲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当的,便拿出结婚陪嫁的被子叫二姐去当。母亲还怕赎不回来,不到三个月又收拾一些东西去续当。三个月又到了,母亲再也没有东西当了,被子便死在当铺里。二姐深知母亲的心,每天都到当铺门外去看。第三天,她看到母亲的被子被拍卖了,便哭着回家告诉母亲说:“妈妈,被子没有了,被子叫人家买去了!”母亲听了也心酸落泪。

    多少年后,二姐仍记着这件事,总觉得对不住母亲,解放后,她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买了一条被子,而且每年都要进京去看望母亲,所以母亲生前常说,她的二女儿是最孝的一个。

    父亲是城里人,吃不了苦,更丢不下脸面,为了生活也常和母亲吵嘴。这时,韩复榘在紫荆山上挖战壕,母亲便做了些玉米面饼子领着我和二姐去卖。母亲是缠过足的,走又走不快。二姐又矮又小,还要拐着个篓子。我便跟在她们后面跑。好容易到了紫荆山上,可哪

里知道,挖战壕的都是些被有钱人雇来的穷苦人,哪里有钱来买?我便学着别人的叫卖:“卖饼子,谁不买谁停着……”。卖了一天,也卖不了几个,还是维持不了家中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也只好丢下脸面,开始在鼓楼下摆了个小摊,卖些家中的坛坛罐罐,后来又做些雪花膏、生发油以及针头钱脑之类的东西,同二姐到乡下去卖。

    二哥是个心底善良、忠厚、诚实的人。这年他只有16岁,却非常体贴家中的困难。他省吃俭用,把教学挣的一百多元大洋,如数交给了母亲。

    母亲手拿这许多钱,高兴得含着泪说:“孩子,你不买点什么吗?”二哥说:“妈妈,不用了”

    这一百多元虽然救了急,但救不了贫。1938年的春节前,二哥接到通知要出发到乡下参加三军二路起义,同他的同事吴善昌(县委组织部长)来家告别,父母知道很危险,但并没有阻拦。吴善昌看到家中过年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便回家把他家的年货,鱼呀,肉呀,面呀,菜呀,全都拿了来。母亲感动得流着泪,做了些油饼给二哥,让他们带在路上吃。不久,起义的队伍打开了蓬莱城,父母可高兴了,大姐在二哥的同学李雨枝和蒋宇全介绍下,参加了县妇救会的宣传队。大姐性格内向,是个文静、稳重、要强、自尊、自爱、也很清高的女孩子。但在大哥二哥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救亡热情很高。她不顾别人嗤笑,成天去发动妇女,宣传抗战,募集寒衣,慰劳前方将士等。7月,二哥从部队调到地方建党,并当上了县委宣传部长。9月的一天,二哥叫大姐到胶东抗日军政学校去学习,大姐真是高兴极了。父母亲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为她准备了行装,亲自送大姐去城隍庙集结。

    1 938年9月17日,大姐从蓬莱城出发,走了4天到达了掖县,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抗日军政学校,时年15岁。

    二姐慕显秀看到哥哥姐姐都走了,也成天吵着要去抗日,父母因她年纪太小,没有同意。二姐是个热情、开朗、活泼、直爽的女孩子。会演会唱,嗓音又圆又亮,所以年底被胶东后方司令部少年先锋队吸收,当时只有1 3岁。后又调到胶东青联孩子剧团当演员,因她唱歌唱得好而闻名胶东,被群众誉为“胶东歌后”。

    父母7个子女,参加革命走了4个,吃饭的人口少了,但仍没有解除家中的困境。这时社会上对我们家同情的少,指责的多。说什么不该让孩子都去当共产党啦。也有的说,男孩子去当“红胡子”大人管不住,怎么也让女孩子家去当“土匪”?更有的亲戚竟登门指着母亲骂,一口一个“穷共产党”“穷八路”“红胡子”“穷土匪”……父母虽然受到极大的精神压力,但他们知道,孩子走的是一条正路,是一条抗日救国之路。

浏览:41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仙乡福华
    仙乡福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