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十一、 母子相见(文/慕彦夫)

mmmm 发表于2019-07-29 21:58:38

1948年冬天,大姐把母亲接到东海地委机关所在地文登城。大姐有个不足两岁的儿子安民,虽然有保姆照看,但母亲整天抱着不肯放下,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也非常开心。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为了做好解放青岛的各项准备工作,胶东区党委根据山东分局的决定,成立了青岛市准备接管委员会。对外称“教育研究会”。抽调大批干部集中学习训练。大姐和大姐夫章若明均在其中。并规定一律不准带家属和孩子。大姐同母亲商量怎么办?母亲说:“只要是革命需要,你们放心去吧,我带着安民回蓬莱老家。但有一条,安民在你们家比较金贵,有个闪失我担不起责任,最好叫他奶奶同我一起到蓬莱。’’

    大姐只好把婆母接来商量,好不容易动员通了,并亲自把两位老人和孩子送回蓬莱北林院,这也是大姐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

    母亲回到北林院,再也不象以前那样愁苦了,有了外孙又有亲家母作伴,连邻居都说老慕大娘熬出了头。

    亲家母没有母亲那样开通,为人也比较小气,这天村里来了许多解放军,他们要筹借母亲的麦杆秧做铺草,亲家母说啥也不同意。这件事被母亲知道了,母亲说:“亲家母呀,咱们的孩子在外面不也是这样么?咱不借谁借?咱们把孩子的命都舍上了,这点麦杆算了什么?”说完母亲把麦杆亲自送给解放军。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了,大姐随军进驻青岛,在市妇联任主任。10月便把母亲接到青岛,从此母亲便离开了蓬莱。

    母亲到了青岛后,这是她第一次见过这样大的城市,真是吃水不用愁,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方便极了。她更高兴的是7个子女,有6个都有信来,只有大哥还不知下落。

    组织上根据母亲从1939年就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长期过着供给制生活,并把7个子女都贡献给了革命斗争的情况,决定恢复母亲的供给制待遇。市里召开各界妇女座谈会等活动,都请母亲在会上发言,介绍她如何培养7个儿女参加革命的事迹。

    1950年秋,大姐突然接到三姐的来信,拆开一看,是大哥慕湘写给蓬莱县委的。大意是说他是蓬莱的一个老党员,离家十五六年音信不通。现在解放了,不知父母弟弟妹妹的下落,烦请组织查寻。蓬莱政府认真查找,找到了在北海医院工作的三姐。

    这突然的来信,大姐激动得含着泪跑回家告诉母亲。大姐一面念信,母亲一面掉泪。母亲说:“这不会是真的,不知是谁编造的信来骗我,16年了没有半点音信,还不知是死是活哩!”母亲不信归不信,她还是催着大姐快写回信问个究竟。几天后,大哥又来信了,并且还有照片和汇款。母亲悬了16年的思子之心,总算放下了。

    1951年春节的晚上,大姐在机关开会,母亲已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突然有人敲门,母亲问:“谁呀?’’

    门外的大哥说:“王少木在这住吗?”

    母亲说:“她去开会了,有事明天来吧。’’

    大哥一听是母亲的声音,激动地说:“我是少木的哥哥回来了……。”

    母亲赶快披上衣服去开门,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还带来一个小孙子。

      大哥一头扑在母亲怀里,叫了一声妈妈!母亲激动得再也止不住泪水了。

    16年哪!这是将近6千个日日夜夜!哪一日不是牵肠挂肚?那一夜不是梦幻俄顷,忧伤在念?如今儿子真地回来了。

    正在开会的大姐听说家中有人来找,她想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回家一看是大哥,真是百感交集,喜从天降。她连夜通知在山东军区工作的四姐慕超,第二天,四姐从济南赶来了。这离散16年之久的家,如今有一半入团聚了。几天中,大家不休息不睡觉,全都沉醉在高度的兴奋中。真是表不完的离情说不完的话,享不完的欢乐流不完的泪。

    青岛市委闻知大哥来了,给予十分热情的接待,又因李慕是青岛市长、孙自平是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还有一些老同学老战友都在青岛,因此宴请、拜访,应接不暇。

    相聚太幸福,别离太匆匆,5天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大哥提出要带母亲走,母亲自然高兴了。因为她爱她的孩子,但最爱的是她的大儿;她尊重她的孩子,最尊重的也是她的大儿。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跟着大儿子才是名正言顺的。这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也是她后半生的归宿。因此她毫不犹豫地跟随大哥走了,到了河北衡水大葛村部队的驻地。

    不久,大哥参加抗美援朝,把母亲送到北京大嫂许静处,从此母亲在北京一住就是30多年。

浏览:6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仙乡福华
    仙乡福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