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史》十二 、幸福的晚年(文/慕彦夫)

mmmm 发表于2019-07-29 21:59:03

1952年大哥从朝鲜回来,分配在华北军区工作,又将四姐慕超调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1 953年春节,我从朝鲜战场上来京看母亲。至此,7个子女母亲全部见到了。不迷信的母亲常对我们说:“也不知是那个菩萨保佑的,在那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你们7个人一个都没少,而且都是党员还都当了干部。就是你父亲没有好命呀!如果他能活到现在,看看解放后的今天,再看看你们姊妹7个人,那还不高兴死了?他的寿都折给了我,他的福都叫我享了。我享的福比谁都多,爷爷奶奶没有享过我这些福,姥爷姥娘也没有享过我这些福。姥爷84岁还上山拾草,一跤从山上摔下跌死了,姥娘是在47年国民党进攻胶东时,硬饿饿死的,我真的很知足了,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呀!”

    此时的母亲可称得上不愁吃不愁穿,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母亲在北京生活是幸福的。大哥家的生活条件好,有厨师有警卫员也有保姆,家中又有电视机和收音机,不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很充实。原先母亲住在景山后街,后来搬到护国寺117号,这里离人民剧院很近,母亲几乎成了他们的基本观众。什么梅兰芳、周信芳、尚小云、程砚秋,凡在这里演出的戏她都看过。而母亲最喜欢看的是越剧。她对《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数家珍。1956年,二哥慕柯夫创作的大型话剧《双婚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时,母亲看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二哥领了剧本创作奖回来,母亲更是乐得合不上嘴。没想到儿子成了有名的剧作家。1962年大哥慕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晋阳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时,母亲每天都要听。她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打动,有时落泪,有时欢乐,也有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孙子孙女说:“奶奶,那是爸爸写的小说,又不是真的。”

    母亲说:“怎么不是真的?有些事俺都经历过。”

    母亲也常到公安部慕丰韵家住上几天,有时将慕丰韵的母亲接来住些日子。两位老人真有说不完的话,回忆过去战争年代的生活,是两位革命老人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母亲在北京也有住腻了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出去走走。有时到二哥家,有时到大姐、二姐家,也有时带着孙女回蓬莱老家北林院。因此她住过沈阳、大连、青岛、杭州、南京、福州。我们都戏称这是母亲出巡。母亲的子女也很孝顺,除大哥、四姐在北京外,我们5个都在外地,有时进京开会或休假,都要专程来看母亲,也经常给母亲寄些钱和补品。母亲成天乐哈哈的,无忧无虑感到很幸福。

浏览:79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仙乡福华
    仙乡福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