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特等功臣王清珍

源泉西高庄 发表于2019-08-11 18:25:47

    在共和国第48个华诞的日子里,全国11位著名的战争年代老英模相聚北京,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亲切接见了他们。我也有幸受到了接见,并和英模们一起在北京参加了各种节日活动。

    老英模中有一位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的女卫生员、特等战斗功臣王清珍——她是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迟浩田亲切地握着王清珍的手说:“你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救伤员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你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是我应该做的,谢谢首长鼓励。”王清珍激动地说。

    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1997年10月1日6时5分,当北京天安门广场英姿勃发的国旗护卫队和军乐队出现在金水桥上时,满头银发、胸前挂满勋章、奖章的王清珍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她激动地说:“为了五星红旗的升起,我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了几十年,看到国家一步步富强,人民生活一步步提高,我太高兴了!”

    在天安门城楼,游览的人们听说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上甘岭》电影中女卫生员的原型,一下子沸腾了,上百人涌过来,争先恐后与她握手,合影拍照,并请她签字,称赞她是“共和国的骄子,人民的优秀儿女”。王清珍却一再谦虚地说:“我不是英雄,我是人民的女儿,功绩归功于党,归功于祖国,归功于人民,归功于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归功于黄继光……”此时此刻,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

    在北京10月1日之夜的国庆晚会上,战争年代老英模与朝气蓬勃的中青年欢聚一堂,心心相印,情深意切,放声高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年逾花甲的王清珍唱起了《上甘岭》电影曲《我的祖国》,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炮火连天的朝鲜上甘岭坑道里……

    14岁成为光荣的人民战士

    王清珍的老家在北京,父亲是平汉铁路T人。她于1936年清明节出生,故取名清珍。日本进攻武汉时,她家随之搬到了贵州威宁。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她的家乡。解放初,土匪依然横行乡里,扰乱人民的安宁生活。解放军第四十五师为剿匪进驻威宁。那时部队医院缺人,王清珍在医院帮忙。几个月的相处,她和部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那火热的军队生活。

    在部队完成剿匪任务,即将离开威宁的时候,王清珍早已压在心底的当兵想法顿时迸发出来。

    院长看着王清珍那清秀的面容,稚气的神态,觉得是个当卫生兵的好材料,就答应了她的要求。

    14岁的王清珍穿上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战士,从此改变了命运,掀开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年轻的王清珍随部队由贵州到四川,沿长江乘木船到汉口,再乘火车到达河北邢台。这时,王清珍才知道部队将要赴朝作战。

    一场空前残酷的战争已摆在这位年轻的姑娘面前。初生牛犊不怕虎。听了首长的动员报告,她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决心誓死保家卫国。部队已进入临战前的状态,师医院改为收容所,进行着紧张的作战训练。经过学习,她初步掌握了一些应急救护技术,随时准备奔赴前线,去接受血与火的考验。

    车辚辚,马萧萧,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五军这支威武雄壮之师,于1951年3月奉命赴朝作战。王清珍随部队乘车到达丹东,从这里出发,跨过了鸭绿江。这时的王清珍心里感到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庄严。她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再不是一个文弱的姑娘,而是一个威武的战士。

    鸭绿江那边是一个血与火的世界,王清珍的心被震撼了。敌人的飞机轮番轰炸,炸弹坑遍地皆是,满目疮痍;村落被炸,房屋倒塌,一片狼藉;朝鲜老百姓伤亡不计其数,有的孩子趴在死去的妈妈身上哭,有的妈妈抱着死去的孩子哭天喊地,那悲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美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激起了王清珍对敌人的愤恨,她决心把美国鬼子赶走,解救水火中的朝鲜同胞。部队行军、打仗,危险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有一次,部队徒涉一条急湍的河流。为防止意外,班长让王清珍抓着马尾巴。她走到河中间,脚一滑跌倒在河里,班长一下抓住她背的药袋,才避免了被冲走的危险,但衣服全湿透了。那时每人只一套衣服,她只好忍着寒冷继续行军。

    不久,王清珍病了,领导让她坐担架,她说什么也不肯,咬牙坚持跟着部队一起行军。她一连走了几天,真是筋疲力尽,连吹灰之力都没有了。经检查,她得了“回归热”。

    美军天天狂轰滥炸,运输线经常被炸断,后勤供应跟不上,到了5、6月份,干部战士还穿着棉衣,热了把棉花掏出来成了夹衣,再热了把里子撕下来变成了单衣,身上衣服有很多口子,走起路来一扇一扇的。当时有个顺口?留,记录了那段艰苦的生活:“志愿军不简单,全身上下是电扇,一走路它就扇,走得再快不出汗。”那时根本吃不上大米白面,能吃上高梁米就算是最好的了,经常是“一把炒面一把雪”,有时炒面吃光了,就饿着肚子同敌人拼杀。

    战斗越激烈,伤员就越多,收容所的担子就越重。这时,他们收容所的女同志有的病了,有的掉队了,只剩下王清珍,她不停地给伤员喂水、喂饭、洗绷带。她拼命地干,不知疲倦地干,没白没黑地干,觉得多做一件工作就多一分光荣,就多一分胜利。

    五次战役后,天气还是十分寒冷。有一天部队下来一批伤员,他们是向前方运粮涉水过河冻伤的。结冰的河水刺透了骨头,棉鞋成了冰鞋,脚和鞋冻在了一起,脱都脱不下来。他们来到包扎所,王清珍和其他卫生员给他们敷上冻疮膏,裹好绷带,战士们的脚还是没有一点热气,冰凉冰凉的。她不顾一切,解开棉衣坐在铺上,把伤员的脚放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把他们的脚暖热,暖热一个战士再换一个战士。

    有的伤员看王清珍是年轻姑娘,感到不好意思。她说,都是阶级兄弟姐妹,有什么不好意思,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只要能减轻伤员的痛苦,我愿尽一切力量。

  救死扶伤在上甘岭阵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4时30分,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王清珍所在的四十五师肩负了这次光荣的作战任务。上甘岭变成了粉末,山尖被敌炮火削去了两米,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与敌人顽强拼杀,展开了一场以坑道为主的阵地防御战。

    王清珍所在的收容所设在五圣山后面的几个坑道里,病床是用石头、树枝、稻草铺成的,被抬下的伤员大多是被炸伤的,且伤情很重。王清珍负责三条坑道二十多个伤员的护理。这时,她只有一个信念,千方百计抢救伤员的生命,尽最大努力减轻他们的痛苦。

    王清珍每天给伤员喂水、喂饭、洗绷带,背伤员到坑道外解大便,口对口地给伤员进行人工呼吸,用嘴给伤员吸痰。有一个面部负伤的战士,嘴又干又裂,咀嚼困难,磺胺片硬又难溶于水,王清珍就先抿一口水,将药片放在嘴里咬碎,含着水口对口地将药水送到伤员的口里。还有一个战士嘴巴化脓不能咀嚼,王清珍就把饭先嚼烂,一口口地喂到伤员口里。还有一个伤员面部烧坏了,张不开嘴,王清珍就把舌尖伸到伤员两唇之间,一点点地将药送到伤员嘴里。

    在上甘岭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收容所抬进了一位烈士,他叫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身躯堵在了敌人的火力点上,为国壮烈牺牲。王清珍和其他两位同志为烈士整容,他的两只手还高高地举着,全身已经僵硬。她们用热水给烈士连洗带敷,才把胳臂弯过来,洗去了他脸上的血迹,换上了新衣。

    望着黄继光那英勇不屈的形象,王清珍默默地想着:比比烈士,我做的这点工作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要以烈士为榜样,把伤员照顾得更细致、更周到….

    在一个深夜,人们正在熟睡的时候,王清珍到2号坑道查房,听到“哎哟,哎哟”的声音,这是刚从阵地上抬来的腹部受重伤的曹排长。王清珍靠在他身边问哪里难受,他说没什么,但又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不说了。王清珍心里明白,他是要解手,就把罐头盒拿去,帮他解裤子。他把王清珍的手一推说,我白己来。王清珍说,你伤很重,不要动,我来帮助你。他还是说,我自己行。王清珍转身到了坑道口,忽听“哎哟”一声,接着罐头盒掉在地上。王清珍折身回来,对他说咱们都是战友,帮你解手是我的责任,你又何必这样呢,他还是不肯。这时有一个伤员说,曹排长你刚来还不了解,我们都是她帮助解手的,你就把她当成你的亲妹妹,别让她为难。王清珍细心地帮他解开裤子,将罐头盒接上。可是,他用了很大力气,一点都尿不出来。这时他又“啊呀”一声,“胀死我了”。他头上沁满了汗珠,已难受到了极点。王清珍一摸他的肚子,像打足气的皮球。他身体虚弱,伤口又痛,已无力排尿。必须立即排尿,否则膀胱破裂,会导致尿中毒,活人也能让尿憋死。王清珍赶快把导尿管涂上凡士林,轻轻地给他插进去,但毫无效果。王清珍咬着嘴唇,急得浑身冒汗。王清珍想去找医生,但一想情况紧急,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她又用注射器接上导尿管往外抽,可还是抽不出来。这时,忽听一位伤员说,我不能动弹,若能动弹,用口吸也要把尿吸出来,救活排长。“用口吸”,当时王清珍犹豫了一下,马上意识到,救人要紧。她立即蹲下,含着导尿管吸了一口,没吸出来,又吸了一口还是没吸出来,第三口,她用尽力气,终于吸出了一口尿,又咸又腥,呛得直想吐。她忍着这份难受,接上罐头盒,尿滴滴下淌。曹排长恢复了平静,拉住她的手,流下了热泪,说:“你比我的亲妹妹还亲。”伤员们你一句我一句,夸奖王清珍是一个好同志。第二天,曹排长转到后方医院去了。

    王清珍有着一颗圣洁的心,像大河一样宽阔,像碧玉一样圣洁,像金子一样闪光。王清珍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与战场上英勇杀敌,与战火中舍己救人的壮举同辉。

    每当看到伤员那痛苦的样子,王清珍总是揪心地难受。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她就给他们唱歌。有的伤员说,一听到你唱歌我的伤就不痛了。王清珍听到这鼓励,心里就热乎乎的。她说,虽说唱得不是那么悦耳,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我就坚持唱下去。

    历时46天的上甘岭战役以敌人的失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上级给王清珍记了二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勋章,在国旗前照了相。王清珍以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伟大祖国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为世人所敬仰。

    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从朝鲜回国后,1955年王清珍被确定退役。她对部队一往情深,不愿离开抚育她成长的人民军队,她说,一不要工资,二不要服装,只要能为伤病员服务就行。就这样,她被留在了部队医院。1958年,部队动员女兵复员、家属还乡,王清珍带头响应,回到北京老家,在东城区科伟医疗器械厂当工人。她在出席东城区“大跃进”青年积极分子大会期间,当时担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接见了她。胡耀邦握住她的手高兴地说:“听说你就是《上甘岭》中的王兰,好哇,在战场上是英雄,回到地方当模范,这正是我们党需要的接班人。”之后,她被选为厂团委书记。1966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知精神,她第二次穿上了军装。

    王清珍1982年从空军某部卫生处副处长的岗位上退休,1987年到空军某部干休所休养。

    退休后,她不忘英雄本色,工作又创佳绩。1989年,她应邀到武汉市利民综合医院工作。几年来,她为1.2万多人次解除了病痛,收到感谢信千余封,赢得了患者的普遍赞誉。有一位被大医院诊断为“植物人”的18岁的少女,王清珍根据病情,为她进行了按摩、针灸加药物综合治疗,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病人不仅能开口说话,还能慢慢地走路了。同济医院一位著名教授说,王清珍不愧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医生,奇迹,真是奇迹。

    1994年11月,一位患胃下垂的师专学生前来就诊,王清珍不仅给他治病,还给他讲英雄故事,病治好了,思想也进步了。这位学生说

说王清珍是个好大夫,使他思想、健康双丰收。

    在干休所,老干部有病,她都是随叫随到,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患中风的老干部何基贵、老干部家属张淑珍等,在王清珍的精心治疗下,基本恢复了健康。

    1997年10月,王清珍被聘请为K3718次列车的荣誉教导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五军军长、原国防部长秦基伟上将在回忆录中说:上甘岭战役中有一位女卫生员给人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这个姑娘为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这是老将军对王清珍的最高褒奖。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正是王清珍的生动写照。那张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全国先进退休干部荣誉证书,那“救死扶伤”的面面锦旗,那洋溢着真情的封封感谢信,再现了英雄昔日的风采,展示了一个老兵谱写的壮丽新篇。

谁在收藏
浏览:468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hinar
    hinar
  • 岳阳山人
    岳阳山人
  • 岳阳山馆人
    岳阳山馆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