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邵汝群同志(文/王镜如 高黎光 李哲 郭少川)

王称固 发表于2019-12-12 18:05:58

    邵汝群于1990年7月20日逝世了,我们和他相识是在抗日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一起工作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全国解放后,各在一方,地处南北。相距虽远,但我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心是相连的。有时见面,畅叙胸怀,忆往昔,谈现在,仍是像过去那样亲切,无话不谈,心心相印。

    邵汝群原名邵玉琢,山东朝城县(现为莘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刻苦好学,是全县有名的好学生。县教育局编印的小学课本里,专有一课是讲“好学生邵玉琢”的。后来在山东聊城师范读书,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受党的派遣,由孔繁阁、郭启亮带领高黎光、邵汝群等百余人进入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三十一师工作。后因情况变化,邵汝群去山西转赴延安,进抗大学习。1938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冀鲁豫边区县委书记、副书记,八、九地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温州市委第一书记,温州地委第二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哈尔滨东安机械厂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农机局局长,中共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冀鲁豫边区寿张县是建立抗日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较早的县之一。随着八路军对敌作战的不断胜利,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广大群众被发动和组织起来,各级地方武装逐步建立和壮大,各项对敌斗争工作进行得卓有成效,因此寿张县抗日根据地发展较快,不断巩固和扩大,工作效果较好。1941年上半年,根据地约为全县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征收抗日救国公粮面积达百分之百,把日伪军孤立在寿张县城、耿王楼和梁山3个据点里。

    1941年5月,敌人开始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推行强化治安运动,从点的占领,扩大为线的占领,进而碉堡林立,达到面的占领。1942年下半年,全县面积百分之六十左右沦为敌占区和游击区。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正在这个时候,邵汝群在中共寿张县委工作,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在这艰苦的岁月,县委一班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深入第一线,深入基层,与各级干部和群众在一起,开展对敌斗争。邵汝群在县委的集体领导中,贡献了他的智慧。

    回忆和邵汝群相处、共同工作的情景,深深感到,他的政治思想水平、工作作风,处世为人和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勤奋好学。在抗日游击战争的环境里,居无定所,活动频繁,他总是书不离身,不论走到哪里,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坚持不懈。除学马列著作以外,还读文艺书,特别喜欢读鲁迅、瞿秋白和茅盾的书。那个时候,我们都是青年,而他谈起话来,老成持重,朴实无华;研究分析问题,冷静深刻,周密中肯。这是和他勤奋学习、工作深入分不开的。

    他对工作认真仔细,善做思想工作。对干部进行教育,亲切耐心。他参加县委一个部的党小组生活会议,发现一位同志不大愿意做他该做的工作,会后立即找这位同志交谈,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他不是板起面孑L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同志式的谈心。从爱护出发,启发自觉服从党的需要。这位同志感到亲切温暖、心悦诚服,决心做好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数十年后的今天,对这次谈话他还记忆犹新。

    他对敌斗争立场坚定,对敌伪内部矛盾认识较为深刻。在全县大部分沦为敌占区和游击区的情况下,县委在反蚕食、反强化治安运动的方针指引下,把坚持和开展敌占区工作,加强对敌伪军的争取瓦解工作,作为当时工作的重点。邵汝群主动关心这方面的工作,听取汇报,研究分析情况和问题,确定对敌斗争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推动工作的开展,收到较好效果。

    他善于分析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941年5月,寿张县的抗日形势开始逆转。当时的抗日干部队伍,大多数是本县人,是在抗日形势发展顺利,广大群众抗日斗争情绪高涨时期涌现的积极分子组成的。在敌伪军事政治进攻的阴云密、风雨狂的日子里,干部家属面临敌伪迫害的威胁,个人生命随时有牺牲的可能。在这样的考验面前,干部队伍出现大浪淘沙的情形是难免的。少数不坚定的分子政治动摇被淘汰了;大多数经过风浪的冲击,则更坚定、更坚强了。在党的领导下,更勇敢地对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更深入地开展各项工作。主客观事态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1942年9月27日,日伪军对我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即“九二七”大扫荡。这次规模空前的扫荡,对抗日干部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已经稳定了的干部队伍,有些同志的思想又起波澜,个别干部政治动摇,退却回家了;有些则是对当时的形势认识不清,一时情绪低沉。面对这种情况,邵汝群提出要对干部进行抗日形势教育,着重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抗日必胜的信心。县委同意了他的意见,结合对敌斗争的开展,进行了这一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

    邵汝群重视党支部的建设工作,积极参与以减租减息、增佃增资为内容的民主民生运动。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对敌斗争的积极性,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在上级党委的部署下,1942年冬,寿张县在第七区和第二区的一部分地区派了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开展民主民生运动。县委提出在民主民生运动中,建设一批打不垮的战斗堡垒——农村党支部。邵汝群多次强调,要在对敌斗争中考验党员。他结合着动员群众投入民主民生斗争,和同志们在一起,对党支部进行教育和整顿工作,并吸收了在斗争中新涌现的积极分子入党,建设了一批战斗力较坚强的党支部,同时组建了一批基干民兵。1943年春,第七区出现了新的气象。基干民兵主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敌伪宪特不敢潜入,农村生产生活秩序较为稳定。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并有扩大。邵汝群在寿张县工作一年多,时间不长,但给广大干部和群众留下了好的印象。同志们说:他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深入,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他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有位领导同志认为,他为人处世老练,善于团结干部,特别是在同级干部发生矛盾时,能从中起疏通思想的作用。

    邵汝群的工作精神、作风和他的优良品质,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是他忠于党,忠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现。他在革命的一生中,能正确对待坎坷,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党的利益为重,始终如一地认真做好党交给的任何工作。对“64”事件,他立场坚定,态度明确,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离休不忘忧党忧国,对党内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由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取得的建设成就,对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出现的新气象、新事物,由衷的高兴,并寄予厚望。邵汝群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来信说:“三中全会深得民心,老同志听到后喘了一口长气,心里踏实多了。这些年生产飞腾发展,经济繁荣,但意识形态、作风变化太大,要解决不是轻而易举。只要党下了决心,肯定能解决,前途光明。”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他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

    邵汝群一生廉洁,善良正直,对人宽厚,对己严格。在病中常常想念过去,含泪嘱咐孩子们:“不要忘记这些老前辈,不忘记他们,才能不忘记创业的艰难。”他忍受癌症的折磨,但他从不因病痛表现悲伤和烦躁,总是自我克制,宽慰亲人,宽慰来看望他的同志。他健壮时,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不辞艰辛,任劳任怨;卧病时,还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关心国家大事,对党忠心耿耿;临终时,谆谆教育子女,“要永远跟着党走”,嘱咐亲人,“身后不向遗体告别,不登报,不向省外老战友发讣告,一切从简,不给党组织添麻烦。”他这种广阔的胸怀,一心想着别人,一心想着党的思想,他的高风亮节,感人至深。愿他的高尚品德长留在人间。

浏览:200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Volunteer
    Volunteer
  • 邵景强
    邵景强
  • 王称固
    王称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