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胶东育儿所的一生因缘(李亚力)

道可道 发表于2021-02-09 11:07:48

    我出生于1945年2月的胶东牙山抗日根据地。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由于我父母都投身于抗日斗争,刚出生的我不可能带在身边抚养。当时胶东区党委在抗日根据地设立了育儿所,集中抚育抗战干部的子女。于是,在我出生不久,妈妈就把我送到了胶东育儿所。没想到,自此,我与胶东育儿所结下了不解之缘。

    父亲,李光远,山东蓬莱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蓬莱县青救会主任,八路军五支队政治部青年部部长,中共北海地委宣传部部长,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83年离休,1991年11月病故。

    母亲,宋兹心,山东蓬莱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三军二路大队政治指导员,妇女部部长,蓬莱、黄县妇救会主任,胶东妇联宣传部部长,《烟台日报》副总编,北海地委宣传部科长,青岛市妇委会主席,青岛市委秘书长,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12月离休,2006年病故。

    父母在战争年代,共生下四个子女。除一个夭折以外,其余都是送老乡抚养的。哥哥徐一东,1940年在沂蒙山出生,生下后便送到老百姓家,直到1957年上中学时才回青岛父母身边。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一直使用养父母起的名字“徐一东”,并且他的孩子都姓徐。哥哥参加工作,立即将养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住。哥哥结婚之后,自觉担负起为养父母养老送终的职责。

    我弟弟1947年出生,他出生后就送给老百姓家抚养,吃百家饭长大,妈妈给他起名“群生”,进城以后妈妈最早把弟弟接到身边。

    比起哥哥弟弟,我更幸运些。我的童年在胶东育儿所度过,生活条件、生长环境比他们优越一些。整个战争时期,胶东育儿所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先后哺育了1200多名革命后代。他们待乳儿胜过亲生,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乳孩子,用辛勤的汗水呵护孩子,而且用生命和鲜血保护孩子,在日军的残

酷“扫荡”和多次迁徙中,孩子无一伤亡。写下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我的乳娘是谁,已经找不到了。但我一直铭记乳娘对我的哺育之恩。我妈妈常对我说:“三个孩子中,你吃奶吃得最多。”当时我的乳娘奶水很多,我吃得白白胖胖的。

    乳儿都是分散在乳娘家中喂养的。等我稍大以后就被送到育儿所集中抚育。负责带我的保育员叫王爱翠,乳山哨里村人。她很喜欢我,对我的呵护无微不至。青岛解放后,又是她亲自带着我来到青岛,把我交给父母。记得小时候我对我父母不是十分亲,就是单单把王爱翠阿姨当作亲人。

    青岛是1949年6月解放的。8月份就成立了市立托儿所,主要是为了解决机关干部孩子的托养问题。其中所长、保育员和孩子有好多都是直接从胶东育儿所转过来的?说青岛市立托儿所的红色基因是乳山胶东育儿所毫不为过。

    王爱翠阿姨也在这里担任保育员,是供给制干部,行政23级:后来因工作需要,她到新创办的托儿所担任所长而离开了市立托儿所,我也和她失去了联系。在以后的四十年时间里,她先后创办和管理过8个托儿所,最后在青岛自行车公司退休:

    可巧的是,1993年我母亲在医院住院遇到了同时在住院的王爱翠阿姨,老同志重逢可以说是惊喜异常。后来妈妈告诉我在医院遇到了王爱翠阿姨,我听了十分高兴,也真想见见她。可是那时候她已经出院回家了。

    我妈妈在和王阿姨的交谈中了解到,由于王阿姨多年辗转多个单位,她的干部身份找不到了,无奈以工人身份退休:我妈妈当即答应为她写份证明。我妈妈出院回家以后,立即动笔写下了证明信:证明信以我妈妈对王阿姨参加革命工作经历的了解,证明她解放前为胶东育儿所的保育员,是供给制脱产身份,应该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但王阿姨一直没来取。因为当时也不知道王阿姨的住址电话,这事情就放下了。

    2006年,我母亲在患病卧床十多年以后去世了。我们在母亲写字台的抽屉里发现了整齐摆放在那里的这封证明信,可见把这封信交给王阿姨一直是我母亲的一个心愿。但从1993年到2006年迁延13年之久,期间我们又搬过一次家,两家人失去联系,找到的希望已经十分渺茫。但我一直企望能有转机,把这封信转交给王阿姨。

    2019年5月,乳山市委举办《红色乳娘精神暨乳山革命文化建设研讨会》,邀请我作为当年胶东育儿所的乳儿代表与会,同时邀请我弟弟一同前往。

    那次会议同绕着红色乳娘精神和山东革

命文化建设以及在乳山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问隙,市委领导接见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参观了乳山市区和许多大型建设项目?最使我激动的是还组织代表参观了胶东育儿所1日址和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展牌上我欣喜地发现乳儿名单里有我的名字。“可找到娘家了”。套用诗人贺敬之《同延安》的意境“几同回梦里同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使我有一种梦境成真的感觉?

    在纪念馆的展牌和有关历史资料上也有保育员王爱翠的名字: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没有进一步的联系线索:在会议期间我向乳山市委党史办的同志提出帮助寻找的要求,并给他们介绍说,这是我妈妈生前留下的一个愿望。我希望我能把我妈妈留下的证明材料亲手交到王爱翠阿姨的手中。

    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在乳山市党史办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联系上了今年92岁高龄的王爱翠老人:2019年11月5日,在乳山市委党史办与青岛市文登路幼儿园联合举办的《忆胶东育儿所的传承故事》座谈会上,我见到了王阿姨。老人一眼认出了我,我也一眼认出了王阿姨:此时此刻用欣喜若狂来形容我的心情一点都不为过:陪同前来的老人的女儿王卫告诉我:我们从小就一直听我妈妈念叨“亚力、亚力”的。她带大的孩子很多很多,最喜欢的就是大姐您。

    我依偎在王阿姨的身旁,拉着王阿姨的手不放,一直在说在笑:王阿姨也一直在说我小时候的事情。此情此景引起了现场采访的山东电视台记者的注意,他们把镜头一直对着我们俩。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145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道可道
    道可道
  • 胶东育儿所
    胶东育儿所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