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文甫在冀鲁豫(文/李卫国 李敬国)

看山水 发表于2023-06-11 16:35:16

    我的父亲李文甫,1932年2月参加革命,1932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组织领导者之一,是泰西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父辈们在党的领导下,驱逐倭寇,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史实激励着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将红色基因世代传递,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发动和组织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8月,周恩来、叶剑英来到南京国民党首都反省院,向被关押在那里的共产党政治犯做了当时抗战形势及第二次国共合作,主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报告。曾担任北平“左联”党团书记,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并判刑八年,已服刑近4年的李文甫,亲耳聆听了周恩来的报告,并详细记录了报告内容。事后,李文甫将整理好的周恩来报告内容,迅速扩散开去,在反省院内广为传抄。周恩来在南京期间与国民党达成协议,蒋介石同意释放共产党政治犯。

    1937年9月李文甫在日军飞机轰炸南京的隆隆声中被释放,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肥城县西里村,开始以共产党的名义组建抗日游击队。他先后同南京监狱释放的王少芬,北平(北京)监狱释放的徐麟村及从济南回到肥城任肥城教育局督学的张维之建立了联系,共同商讨以党的名义组建抗日游击队问题,这几名共产党员,还在李文甫主导下做了详细的抗日活动分工。张维之在教育系统广泛联系中小学教员,王少芬在四区做工作,徐麟村在县城附近做工作,李文甫做乡绅的工作。 

    徐麟村在回到家乡肥城前,曾去延安并经上级指示,回山东接受山东省委领导。1937年9月底,李文甫见到了同为北平地下党员的辛俊卿,并在辛俊卿的介绍下与领导鲁西北特委工作的张霖之接上了关系。李文甫向张霖之详细汇报了在肥城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宣传动员情况,张霖之给予充分肯定。为了加大对肥城抗日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宣传动员肥城的群众,张霖之协调以平津流亡学生为主组成的“三路军政训处战地服务团”来到肥城,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举办“抗日救国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学员,回到各乡、村后,广泛开展民众宣传动员活动,对组织群众参加抗战起到了推动作用。李文甫、王少芬、张维之、徐麟村分别在各自分管的区域内,广泛地联系各阶层爱国进步人士,组建抗日游击队,短短几个月时间,在肥城便发动并组织了数支共几百人的抗日武装队伍。这几支队伍有的直接参加了肥城空杏寺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有的在起义后迅速汇聚到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旗帜下。1937年11月间徐麟村在泰安与山东省委派到泰西发动起义的代表张北华取得了联系,在肥城马庄徐麟村家里李文甫见到了张北华,并向张北华介绍了肥城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情况。张北华向李文甫传达了山东省委准备发动泰西武装起义的决定。数日后,李文甫委托辛俊卿向张霖之说明了情况,征得张霖之同意将“三路军战地服务团”肥城训练班的骨干力量留在肥城。后来,辛俊卿本人也留在了肥城。

    1938年1月初,张北华、远静沧等10个人来到肥城空杏寺与李文甫、徐麟村、张维之、葛阳斋等人组织的80多人,王仲范、张魁三30多人会合。1938年1月16日,得到肥城城里只有汉奸范维新等20余人的情报。为防止情况有变,未等各路抗日武装到齐,在张北华指挥下,120余人冒着风雪,行军40余里,于17日晨到达肥城南门,并迅速夺取城门,冲进城里,干净利落地活捉了汉奸维持会长范维新,并公开将其枪毙,泰西武装起义第一枪在肥城打响了。枪毙范维新后,为防止驻泰安日军的反扑,起义部队当天撤出肥城城里,转移到肥城三区大小董庄一带,正式打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旗号,并选举张北华为团主席,李冠元、夏振秋为团副主席;远静沧为政治部主任,李文甫为政治部副主任;葛阳斋为政治部组织部长;程重远为总务部主任,徐麟村为总务部副主任;王少芬为政治部宣传组成员;自卫团成立了党的核心小组,由张北华、远静沧、李文甫三人组成,张北华为核心小组长。自卫团打开肥城,枪毙范维新的消息很快迅速传播,自卫团由初期几百人发展到1000多人。

    为了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李文甫带自卫团4大队在肥城搞了武装宣传队。4大队武装宣传队每到一地,都召开群众大会讲抗日道理,宣传武装打鬼子,这次武装宣传对发动群众抗日起到很好的效果。

    1938年4月6日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不幸在道朗战斗中牺牲,李文甫主持了远静沧追悼会,自卫团主席张北华致了悼词。道朗战斗后,自卫团给养更加困难,李文甫与张北华讨论下一步自卫团到哪里去,怎么办。初步想法向平阿山区移动,李文甫认为,4大队提出回长清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长清是前哨,济南的外围。李文甫力主4大队回长清,因为自卫团1、2、3、5大队是自卫团主力,肥城2、3大队不能向外放,以使维持肥城抗日局面,但光4大队回长清势单力孤,力量有些单薄,所以决定11、17大队同去大峰山。张北华带领自卫团主力开辟平阿山区,李文甫、徐麟村带自卫团4大队、11大队、17大队开辟大峰山区。

    二、建立大峰山抗日根据地

    大峰山位于长清西南部,地处平阴、长清、肥城三县交界处,距长清县城27公里,距济南47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重地。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至今绵延大峰山顶1500多米,是我国始于黄河止于大海的古长城。1938年3月份李文甫带部队进入大峰山区,初到大峰山的三个大队,已经没有外部供给。自卫团的三个大队,没有一分钱,战士们每天都是盐水粘糠窝窝头,就是这样的糠窝窝头也是有上顿没有下顿。李文甫去聊城找到张霖之请求给于支援,并向张霖之请示将大峰山自卫团三个大队改为大峰山独立营。张霖之表示同意,并写信给共产党领导下的范筑先10支队政治部主任王幼平,拨一些武器弹药与服装给大峰山独立营,又从10支队调汪毅、曹鸿胜、顾宏等懂军事、懂部队建设的人加强独立营的建设。汪毅任营长,曹鸿胜任连长,顾宏为指导员。为了能在大峰山站稳脚跟,李文甫与营长汪毅准备与鬼子打一仗。6月的一天有情报,日军十几辆卡车,几百名日军从济南去平阴,当时1连在外围活动不在家,2连已经调回肥城团部,第二天就要伏击,调1连回大峰山已经不可能。到底打不打?意见不是很统一,李文甫与营长汪毅商量后一致认为,不打,独立营站不住脚,打才能表明独立营是打鬼子的队伍,也只有与鬼子打一仗才能告诉大峰山群众,这支队伍是打鬼子的!于是决定:打。李文甫与汪毅先去看了地形,选择一人多高、几百米长的沟顶上伏击鬼子车队。汪毅把3连(后为2连)几十个人加上营部十几个人集中起来。战前李文甫做了动员,李文甫告诉战士们汽车进到沟底后,听到一声枪响,你们就把手里的手榴弹全部扔向鬼子的汽车,扔完后就向东山上跑,不准看结果,不准回头,就是跑。汪毅示范怎样扔手榴弹,每个战士发四颗手榴弹。部队在营长汪毅、3连长张杰带领下,去下巴沟麦子地里藏了起来。入夜,鬼子十几辆汽车相继而来,近的离伏击点不到十米,远的也就十几米,随着汪毅一声枪响,200多颗手榴弹像蝗虫一样扔向鬼子十几辆汽车,扔完手榴弹的战士都往东山上跑,只有一位叫高传富的战士是近视眼,眼镜掉了,跑得慢一些,被鬼子打死。这一仗打死很多鬼子,鬼子的尸体拉了几汽车,有的说死了几十人,有的说死了上百人,但到底死多少鬼子,当时独立营没有查看战果。下巴伏击战在抗战史上默默无名,但以50多人的“土八路”,一些人还是第一次学会扔手榴弹,敢对几百日军发起伏击,在中国抗战史上也不多见。下巴战斗是对日军作战中,中国军队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不对称的作战,伤亡比1:66的伏击战,堪称对日作战奇迹!鬼子第二天对下巴乡附近的村庄进行了疯狂的报复,烧杀抢掠,枪杀很多无辜百姓,激起了百姓的仇恨,大峰山区的青年纷纷参军,形成参加独立营的小高潮。当地老百姓看大峰山这些人真是打鬼子的,开始主动送粮、送肉、送东西给自卫营,下巴战斗后独立营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独立营发展时期,也混进了一些不是真抗日的原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经过严肃的纪律整顿,清除了这些害群之马,纯洁了部队。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38年6月份以前,泰西唯一一块较为完整的,掌握在共产党手里的抗日根据地。这为鲁西6支队的建立(后为山东纵队6支队),为115师东进支队进驻大峰山区休养生息并进一步发展壮大泰西乃至鲁西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峰山根据地涌现了很多抗日英烈,产生了众多党的优秀分子和领导干部。

    大峰山独立营在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张霖之及鲁西北特委不仅派遣军事干部加强部队军事领导,还为根据地的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张霖之还将党领导下的10支队机枪营派到大峰山区同独立营并肩战斗,扩大和巩固根据地。独立营也从10支队机枪营获得了不少武器装备和服装。

    首任独立营长汪毅后调回聊城,1938年底在范筑先13支队任政治部主任时,被范筑先参谋长王金祥“清共”时杀害;独立营改编为6支队2团后曹洪胜任团长,1939年在任山东纵队特务团长时,在2万多鬼子清剿山东纵队、115师东进支队时为掩护纵队及115师领导壮烈牺牲;高传富是在下巴战斗中牺牲的独立营第一位烈士;许许多多当年大峰山独立营的英雄们长眠于大峰山和祖国各地。

    三、鲁西6支队(山东纵队6支队)3团政委

    1938年9、10月间,李文甫被调到泰西特委任宣传部长,旋即离开特委回到大峰山区参与组建鲁西6支队并担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年底,部队组建完成后,又同周持恒对调担任了6支队3团政委。1938年12月3团从大峰山地区转移到肥城南部山区,肥城日伪军300多人在重武器支持下奔袭驻固留3团,在团长于汇川、政委李文甫指挥下,3团居高临下顽强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杀伤日伪军20多人后,在增援日伪军未到达前,3团即撤出战斗,顺利转移至孝堂峪。当3团撤至东焦庄南时,日伪增援部队到达,已经听到敌人重炮轰击南山顶。

    1939年1月,日伪军扫荡大峰山、泰肥山区后,接着又转向平阿山区。6支队3团在于汇川、李文甫带领下从平阿山区柿子园向东平境内花兰店东南金山口,与东平日伪军400多人遭遇,3团令一个营向金山口西北防守,团主力撤至金山口北山集结,这次战斗突然打响,敌我双方各伤亡五六人。不幸的是部队在金山口集结时,连长任效毅,被排长陈连重枪走火击伤腹部,经抢救无效牺牲。

    1939年4月,肥城日伪军300多人进至肥城西南伏庄一带烧杀,后又向固留扑去,遭3团一个连顽强阻击,边打边撤,撤向3团主力伏击点牛家庄西山。这里埋伏3团主力,敌人到达伏击圈后,即刻遭3团主力攻击,但敌人这次携带大量的重装备,战斗一开始,敌人的各种重、轻武器在大炮的轰击下,立即对两侧山头进行轰炸,另由100多人在重炮掩护下,突破伏击圈直插牛家庄,形势已对3团极为不利,但3团各阵地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均被打退,从上午打到黄昏,敌人撤退。3团撤至王场。这次战斗3团消灭敌人几十人,3团伤亡十余人。

    1939年9、10月份,李文甫因工作需要从部队调肥城任县长、县独立营政委。

    四、第一任肥城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39年10月肥城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李文甫担任了共产党公开领导的第一任肥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文甫到任后加强了妇救会、青救会、农会、动委会等工作,并按上级指示,实行减租减息,完善“三三制”政权,最大限度动员各阶层人士抗日;其次,组建县独立营。1939年10月以前,泰西的各县独立营都归6支队统一领导,肥城九区办事处期间有一个独立营,1939年陆房战斗后,这个营调给了115师东进支队。肥城就没有了地方军事武装。1939年10月份,肥城发生了董家南阳事件。国民党顽固派张相兰带着一百多手下进攻二区队,致使二区队损失严重,张相兰还和鬼子联合,杀害共产党干部。肥城因为没有县武装,求助6支队消灭了张相兰部。

    肥城成立自己的武装是当时工作的首要问题。李文甫白手起家,以王正南带领的几十个人为基础,组建了第二个肥城独立营,王正南为营长,李文甫为政委。1939年12月份,魏家坊村恶霸地主丁宝善、仲兴儒等人,勾结反动红枪会头子丁传玺、张启旺、胡玉河和国民党徐光贤残渣余孽,在魏家坊设坛,迷惑欺骗群众,发展红枪会。还把海子、郭刘、伏庄、雷庄、刘庄等村庄近千人网罗在魏家坊,并在大东场进行操练,他们打扮成“天兵天将”,设卡放哨,修筑工事,封锁要道,残害我抗日人员,杀害党员家属。他们手段残忍,气焰嚣张,成为肥城抗日的一大障碍。为防止这帮人危害抗日群众,李文甫和王正南带独立营100多人和部分区队,将张启旺等人包围在魏家坊。并派人通知6支队请求增援。独立营把红枪会包围后,红枪会很顽固不投降,组织人光着膀子,戴着红兜兜,高喊刀枪不入往外冲,很多新战士没见过这阵势,往后退。李文甫一看,马上让王正南带两个战士,藏到厕所里,一个战士嘹望,一个战士压子弹,王正南一枪一个,打死十几个人,红枪会不敢冲了,退回村子里。县独立营围了红枪会两天,于汇川带6支队六七个连赶到魏家坊,与县独立营一起围歼红枪会,红枪会很顽固,张启旺、胡玉河看大势已去,带几百人逃跑。丁传玺、徐光贤等人退到丁宝善的大院里负隅顽抗,6支队用火攻,将这帮人烧死。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泰安至平阴的公路交通,在张店安设了据点,给肥城与平阿山区及黄河西的联系造成威胁。肥城县独立营与军分区一部,向日伪军发起猛烈攻击,使日伪军无法站住脚跟,很快日伪军放弃张店据点撤走。

    1940年,日伪军集结500多人,对泰西党、政、军机关发动“扫荡”,军分区司令部机关、特务连、陕北营,到达棋石岭。陕北营一部在棋石岭北山口,一部在棋石岭南山口。500多日伪军分三路猛攻黑山、棋石岭、空杏寺东南山头,战斗打得很艰苦。肥城独立营得知情况后,增援军分区部队,在棋石岭后头对日伪军发起攻击,接应军分区、地委机关。

    1940年秋季,独立营发展到4个连400多人,一般的战斗都能不辱使命。冬季,泰西对敌斗争形势逐渐恶化,军分区将独立营全部调走。肥城县长、独立营政委李文甫成光杆司令一个,只有两个通信员,白天躲避鬼子、汉奸的搜捕,晚上出来活动,敌人前脚出村,后脚李文甫进村。很快李文甫又组建了新的县大队。

    李文甫任肥城县长期间,除了政权工作外,最主要的就是组建地方武装,不断袭扰敌伪并伺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938年到1940年上半年,肥城抗日形势很好,正如时任山东纵队政委朱瑞说的那样:“山东省有两个模范县,这就是肥城和长清!即如肥城县人口只有36万,青年约6万,他们已经组织起来就有一两万人。两个月培养下级干部360余人。他们干部很多便推动很快,或者说,正因为他们工作得很好,所以才能培养出大批干部!”

    1940年下半年,因日本驻华军回兵华北占领区,加之泰西“红五月”左倾路线的干扰,泰西抗日形势逐渐恶化。1940年8月山东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回延安路过肥城,李文甫向徐向前详细汇报了泰西“红五月”的情况,徐向前把泰西“红五月”情况,通报给了鲁西区党委,区党委书记张霖之到泰西纠正了“红五月”的关门主义错误。

  五、郓北县长

  1941年秋,李文甫调任冀鲁豫行署督导室副主任。年底因郓北县抗日形势恶化又调郓北县任县长兼县大队长。

    郓城县是日伪军“模范”县,汉奸县长刘本功有55个中队,7000余人,配有重型武器,在鲁西南是有名的汉奸。因郓城日伪军势力过于强大,1940年10月鲁西区党委将郓城划分为郓北县和郓南县。郓北县包括原郓城北部五个区,范县、鄄城县、昆山县(梁山)部分地区;郓南县包括原郓城南部和鄄城部分地区。

    郓北县是冀鲁豫区对敌斗争最残酷的县之一,敌我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李文甫临危受命出任郓北县长。

    李文甫到郓北后,首先收拢打散的、跑回家的区、村人员。又派得力人员下到一些区里,重新建立区政府。在抗日力量能够保证的区、村实行减租减息,在敌占区里建立秘密据点、情报站,建立两面政权,组织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反敌斗争,对那些死心塌地为日伪效命的汉奸坚决镇压,对可以争取的维持会长给予宽大处理,并要求为抗日出力。二是抓队伍建设,对原来县大队进行补充和完善(当时县大队被打得只剩下18名战士)。前任县长曾收编了一支几十人的土匪队伍,头子叫马占新,给了他们一个县政府游击队的名称,但他们不听指挥,经常单独活动,名义上归县政府所管,实际上匪性未改,继续作恶。李仙洲在山东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郓城县国民党顽固派县长张培修,为了配合这次反共活动,从郓南向郓北进犯。马占新原来就是张培修的部下,共产党县政府强大时,张培修失利,马占新离开了张培修,这次一看共产党县大队基本没有了,形势发生了变化,又投靠了张培修,蠢蠢欲动。据侦察报告,马占新准备与张培修联手对县大队、短枪队下手。先做掉李文甫,再把县大队、短枪队搞垮。形势非常紧急,县大队实际上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新招来的农民,战斗力很弱,短枪队也是李文甫到郓北带来的十几个人。李文甫在得知马占新已投敌的情报后,决定马上干掉马占新,再收拾他的队伍。

    经过一番研究和部署。李文甫把短枪队和县大队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并分配了具体的战斗任务。通讯班负责房门口,防止马占新没有被打死逃跑。李文甫和343旅两位侦察员负责击毙马占新。一切准备就绪,派通信员通知马占新带队伍来县政府集合,准备开会接受任务。当晚李文甫让马占新来屋内商量具体的作战任务。马占新来后让他看地图,马占新在看地图时,站在一旁的李文甫和里屋埋伏的两名侦察员同时向马占新开枪,但没有将马占新打死,马占新在受重伤的情况下已经掏出枪来,被侦察员又补了几枪打死。击毙马占新的同时,马占新所部被各战斗小组缴械后,又将几个骨干枪毙,余下的愿意留下,县大队欢迎,不愿意留下经教育释放。

    1941年到1943年,驻郓北日伪军采取安据点、修碉堡、筑公路、挖封锁沟、建封锁墙、增加伪军等手段,分割、蚕食郓北抗日力量。刘本功先后在侯集、肖垓、刘口、王老虎、肖皮口、杨庄集等地建据点21个。

    从1942年5月到10月,驻郓北和昆山(梁山)一带的日伪军,抓、遣3万多群众,将黄河南的大部金堤,修成堤下是封锁沟、堤上是封锁墙和碉堡的封锁线。这条金堤封锁线,南起肖垓,经刘口、潘溪渡、肖皮口、小吴,北至郭楼附近,全长50多公里,沿金堤北侧的底部全部挖成底宽5米、深7米的封锁沟,沿这条封锁线,每隔数公里留一个过路口,在路口修筑碉堡,由伪军驻守盘查过路行人。这条封锁线切断了郓北到郓南及郓、鄄、巨、菏等县的联系,敌人想以此困死、饿死八路军和抗日军民。

    李文甫在此困难局面下,想方设法派干部深入区、村发动群众工作,发展民兵组织,组织民兵联防,建立联防制度,一方有事,多方支援。

    1941年底,为加强郓北县军事斗争,343旅从7团抽调100多人组建郓北游击支队,队长晋士林,政委左宏奇,李文甫为总指挥,统一指挥郓北游击支队、县大队。郓北县大队、郓北游击支队连续打击对郓北县西北部危害最烈的范县伪警备队孟昭宇部(驻侯集据点),在郓北西北梳洗楼战斗中,击溃该部和一些日军后,乘胜追击到侯集据点附近,予以重创,随之开展政治攻势,迫其作出保证,不再向上述地区窜犯,使这一地区形势稳定下来。

    从1942年夏季开始,李文甫指挥郓北游击支队、县大队,开展反“蚕食”斗争。敌人白天挖封锁沟,抗日群众晚上平封锁沟;敌人白天修公路,抗日群众晚上就破坏公路。将郓北到寿张、郓北到范县、郓北到台前、郓城城里到侯集的公路全部破坏。这次反“蚕食”从夏季持续到冬季。

    1942年9月27日前,有情报显示,侯集鬼子增兵,但规模多大,人数多少,没有准确的情报。当时,曾思玉带7团两个主力连、一个教导队驻李楼。9月27日早上,侯集据点敌人出动,首先与联防队员接火,接着南面和北面枪声、炮声响起。曾思玉对李文甫说,需要赶快过黄河,避开敌人。李文甫问,联防队员怎么办?曾思玉说:“你带联防队员,我带三个连尽快离开这里,马上要行动!”李文甫立即让通信员通知其他人员立即过黄河。李文甫带着短枪队、通信班、几十个联防队员还有少量的县政府人员向边沿快速转移。刚走到旧城南面,敌机就过来了,一顿机枪扫射,很多同志回头就跑,李文甫大声喊:向黄河边跑,迎着敌人走。李文甫带着一部分人快速过黄河,刚过河就碰见一小队日军,他命令所有带手榴弹的人往日军扔,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从缝隙中突围出去,鬼子没有回头追,继续向合击中心点f日城推进。

    这次9 - 27鬼子“铁壁合围”郓北县与其他县损失巨大,我方人员就有1000多人被俘,一些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好在郓北县大队没有损失,安全撤到刘口附近。

    李文甫任郓北县长期间,较好完成了区党委交给的对敌斗争、搞粮食、破路、建立两面政权任务,1943年春季调任冀鲁豫军区5分区19团政委。

    六、冀鲁豫军区第5分区19团政委

    冀鲁豫19团前身是红25军225团、冀鲁豫支队l大队、新2旅4团、教7旅19团。1942年12月冀鲁豫军区精兵简政,旅与军分区合并,19团为5分区19团。精兵简政后的19团,设5个主力连、1个特务连、1个驮马队、1个卫生队,连设政委、排设指导员,全团1400余人。19团配有多门90炮、重型机枪,马20多匹,连配有小钢炮、掷弹筒。19团是军区4个甲等团之一,也是军区机动团。

    第5军分区所在地区是杨得志率冀鲁豫支队开辟的冀鲁豫第一块抗日根据地,属平原地区,5军分区四周很多强敌。东线在定陶、青崮集有鬼子2个大队,伪军1个团;西北、西南线,兰封、考城、东明驻有鬼子3个大队,伪军2个大队;东南线商丘驻有鬼子骑兵第4旅团。同时,民权以北有伪军、顽军3000余人;长垣、沙崮和高桥有伪军、顽军5000余人。在5军分区周围有鬼子4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顽军8000余人,共计敌人17000余人。可以说强敌环绕,形势对5军分区抗日根据地非常不利,敌人经常利用平原,用骑兵和大批鬼子,东西南北呼应,突袭“扫荡”根据地。

    1943年6月,国民党93师从微山湖以西进犯冀鲁豫根据地,杨得志命令19团消灭93师主力机炮营。19团接命令后,团长吴大明命令2、4连担任主攻,攻击单县以南小张庄,命令2连政委任书田,带领突击队正面攻击村庄前沿阵地。4连攻击村南,3、5连从东西对国民党93师机炮营攻击包围,因指挥得当,动作迅速,战士勇猛,很短时间,全歼93师机炮营。19团此战快速歼敌,缴获大批弹药,为其他部队树立榜样,得到杨得志的高度赞扬。19团又在后续的战斗中,攻克刘庄、韦楼。在杨得志指挥下,取得曹县青蝈集战斗胜利。经60多天的战斗,冀鲁豫军民共消灭顽军1万余人。

    1943年9月,鬼子集中32、35、59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共10000多人,配汽车270辆、坦克9辆、飞机3架,兵分10路进攻鲁西南曹县、单县等地区,发动大规模的秋季大“扫荡”,为减轻鬼子“扫荡”对根据地的压力,杨得志调19团奔袭3分区地域拔除万寨、徐镇集、马寨等日伪据点,消灭鬼子1个联队部、1个中队、伪军1个骑兵团。同时,5分区司令员朱程为减轻湖西单县3分区的压力,1943年9月28日在曹县王厂与鬼子骑兵第4旅团和第10步兵混成旅团3000多人遭遇。朱程命令21团、民l团向西北方向突围,朱程带5分区骑兵连、民1团一个连,还剩100余人上了大堤,顽强阻击鬼子,掩护民1团4个连与21团剩余主力突围。朱程司令员等100余人被鬼子包围在大堤上,上午10点30分左右,鬼子第三次没有攻上去,12点左右放了毒瓦斯,朱程等剩下的30余人,依然坚持到下午4点,最后朱程与鬼子同归于尽。同时牺牲的有地区专员、民l团团长。突围出来的21团并人19团,19团恢复团、营、连建制。

    1943年冬,杨得志命令19团彻底消灭汉奸孙良诚。19团奔袭孙良诚的司令部八公桥的八大处,19团猛打猛冲,一个排长带一个排就把孙良诚司令部给打垮了。八公桥战役刚结束的黄昏,杨得志又命令19团夜行军120里,拂晓前必须到达东明以南考城以北20里的公路上,伏击从开封增援八公桥的敌人一个团,19团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全歼敌人1个团,19团无一人牺牲,有几名轻伤,杨得志听到汇报后,非常高兴,连说很好!很好!团长吴大明、政委李文甫,几次受到杨得志的表扬。

1944年2月,19团编人西进支队开赴延安,因李文甫是全团唯一结婚的,按规定不能随19团赴延安。1944年2月留在冀鲁豫区任泰运地委秘书主任、地区专署代理专员;1945年5月任第4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任冀鲁豫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8年春调中原中央局洛阳市工作,从此离开了战斗和工作10年的冀鲁豫。

七、结尾

  李文甫在冀鲁豫的八年抗战中始终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解放战争的大多数时间,李文甫也是在冀鲁豫工作。他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但比起那些血染疆场的烈士们,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终究生存了下来。远静沧、汪毅、曹洪胜、辛俊卿、管伟、高传福、吴大明……成了他晚年时常念叨的名字。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有名的、无名的烈士们,继承他们的遗志,让我们的红色祖国永不变色。


浏览:731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看山水
    看山水
  • 海涵
    海涵
  • 333高地
    333高地
  • 段文余
    段文余
  • 鲁小楠
    鲁小楠
  • 江城子
    江城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