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梁国斌在文革前后(上篇)

Admin 发表于2016-01-03 19:24:54
我的父亲梁国斌离世已经三十四年了。岁月如流水,唯有沉淀在脑海中的往事无法褪去,时不时在我心中泛起波澜。我不能回答是什么让我的心底对父亲有那么一份 沉重、甚至是隐隐作痛的思念,也许是父亲一生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也许是现在的我对他和他那代人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 意气风发的年月
我 是在解放上海的炮火声中, 母亲从山东南下到上海,途经蚌埠时生下的。父亲顾不上我们, 在淮海和渡江战役后, 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 成了上海警察局的接收大员, 组建了上海军管会公安部。两个月后又南下福建, 领导了福州、厦门两市的接管工作, 组建了福建省的公安和检察机构,并筹备打下台湾后的接收工作(然而这成了他未竟的事业)。
在特务组织屡屡破坏水电、交通、治安、金融……治安工作难度极大的建国初期,是父亲工作最繁重、但也是他最意气风发的年月。他组织培训了一批公安干部,广泛搜集情报,掌握国民党各种组织的情况,研究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父 亲一直从事政法、公安方面的工作,担任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和公安部副部长。每当我们在欢庆佳节的时候,往往是父亲最操劳的时候。1965年的国庆节 晚上,父亲在上海陪周总理在市府礼堂看演出, 散场时正赶上人潮涌动,汽车在人流中难行。突然有人大叫:“周总理在汽车里!”这一喊, 行人全涌向汽车,大家都想亲眼看到平日只能在报纸、电视上才见到的总理。众人情不自禁地抬起了总理乘坐的那辆轿车。 情况万分紧急,当时已来不及调动警察 。父亲走出汽车,向周围的人群喊话:“上海工人阶级是有觉悟的,让我们一起帮助总理的车通过!”父亲和几个保卫人员手拉着手,走在车队的前面,边走边喊 话,车队在他们身后缓缓行进。在父亲的指挥下,不断有沿途群众加入了这支“排头兵”的队列,看热闹的群众终于松动了,让出了一条窄窄的通道……
而 父亲走了半个多小时以后,他那只因在战争年代得丹毒而长期浮肿的脚像发面似的胀得发亮。一到家,秘书就让赶紧准备热水,给父亲烫脚。他说:“你爸爸累坏 了。要不是他的沉着和果断的亲自指挥,要出大事……” 父亲自己却什么也没提起,因为对他来说,这非但不是什么成绩,而几乎是保卫工作的疏失。
父亲性格刚强,雷厉风行,讲原则,黑白分明,对人对己都严。母亲说在战争时期,父亲在驻扎的老乡家里开会,商量的都是机密的行动计划。按保密条例,母亲不能听,就让她抱着孩子出去。母亲站在院子里等,甚至是大冬天的夜晚。父亲大概和《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差不多吧。
在北京时,母亲和父亲在一个部里上班,父亲乘小汽车,母亲骑自行车上班。父亲的汽车当然从不送我们上学。我的大哥和二哥在西郊的101中住校,礼拜六下午回家,有时为了省几毛车钱,从起码五十里外的学校走回家来。
虽 然家里的经济状况远好于普通老百姓,可父母在生活上一直要我们节俭。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很长一段时间在湖南蹲点。有次回京汇报工作,吃饭时不知为什么突然 对我们发火,说你们去看看农民吃的是什么,连地瓜叶都算是好的。父亲还说起他到一个村子去时,村干部摆了一桌好菜招待,他气得扭头就走,随后就把村干部给 撤了。父亲要全家吃食堂。他吃小灶,我们吃中灶,炊事员到食堂帮忙。父亲还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定量从三十斤减到二十二斤。
母亲常常在下班以后挑灯夜战,把我们短了的裤腿接长,磨破的袖子打上补丁。我们一家穿的布鞋都是保姆做的,特别是父亲左右脚不一般大的鞋子,和他总爱穿的那种几条布交叉的藏青色的红军鞋。我们从小就自己补袜子,哥哥还会纳鞋底。我是家里最小的,我总是穿姐姐的剩衣服。
浏览:95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