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韩曙(24)

leo韩 发表于2016-02-23 17:56:54
经过几天连续行军,六八七团到达黄河西岸的芝川古镇。芝川东临黄河,镇子不大,但小街上有不少商店,比较繁华。芝川是黄河出龙门以下的的第一要津,是秦晋的咽喉,历史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部队进入芝川后,立即准备渡过黄河。
到达芝川,父亲跟随老大哥焦敬延,抽空瞻仰了司马迁墓。这座不大的寺院式的建筑,位于芝川古镇的西山坡上,殿前有一条沿坡而上的石阶,人们沿石阶而上,进入殿内,正殿内有司马迁的塑像。寺院周围古木参天,松柏茂盛。在去那里之前父亲不知道司马迁是何许人,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
1972年夏天,军炮兵团在芝川进行实弹射击训练,父亲到该团检查训练情况,于三十五年后重访芝川。此时当年的芝川古镇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搬迁到古镇西边的塬上,重建了一个新的芝川。因为人民公社的成立,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加之现代交通的发展,新的芝川已失去当年的古镇风貌。但是,这位汉代的伟大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因为他有不朽历史名著《史记》,而且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句话被当成最高指示,传遍全国,成了人人都会背诵和随口引用的名言。在“大破四旧”的年代,这座殿堂和它的主人司马迁塑像才安然无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父亲才有幸沿着当年走过的长长的石阶,缓步攀登而上。在这座殿堂内,重温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8月31日,天空晴朗,微风徐徐,黄河水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向南流去。站在黄河岸边向南看去,一望无际。六八七团全体指战员,在芝川东边的黄河渡口,登上了大木船。全部人马上船完毕,团首长发出起锚开船命令,各条木船缓缓离开岸边,向东南方向驶去。8月是黄河汛期,黄色的河水汹涌澎湃,急浪滚滚,咆哮着,流淌着。上百人的木船,在激流中,忽高忽低,飘飘荡荡。梢公们用力掌着舵,摇着橹,高声吆喝着:“划哟,划哟,用力划哟”。使着全身力量,把船向东驶去。因为水涨浪急,河面加宽,整个船队经过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黄河东岸。
坐在船上渡河的时候,父亲被政治处主任崔田民叫到他身边坐下。崔田民主任是陕北老红军,是一位和蔼可敬的首长。在船上他和父亲热情地交谈起来。崔主任询问父亲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入伍,什么时候入党,家中有什么人等等。他听父亲说是今年4月入党时,他高兴地对父亲说:“很好,你十四岁就加入共产党,这是好事,希望你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民、为共产主义理想,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也要为被反革命杀害的父亲报仇”。崔田民主任还问道:“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父亲说是大人们按照“福如东海”四个字起的,父亲是老二,起名如生。崔田民主任说:“意思是好,就是有点俗气。我给你起个名字叫韩少奇,少年有奇志”。不知为什么,父亲没有按照他的意思改过自己的名字。如果真的改为“韩少奇”,说不定在“文化大革命”中,还要跟着刘少奇而遭殃呢。
六八七团在惊涛骇浪中,顺利渡过黄河,在山西荣河附近上岸,然后经过荣河县城向侯马前进。经过荣河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街道虽然不宽,但街的两边摆着茶水,站满了小学生、工商人士和普通群众。小学生打着洋鼓,吹着洋号,其他人手中举着小彩旗,高呼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热烈欢送八路军北上抗日”!“军民合作,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青年们高唱着《松花江上》和《九一八》,以鼓励红军战士开赴前线。六八七团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雄壮的步伐,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通过县城。
此时,平津已经失陷,日本侵略军正在分兵两路,向山西的大同方向进攻。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已在上海登陆。华北危急,山西危急,绥远危急,上海危急。日本侵略战争在扩大,全国的全面抗战在兴起。山西已经变为抗日前线。阎锡山土皇帝的大门,眼看着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开。侵略者的枪炮声,唤醒了山西人民,唤醒了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上前线去,抵抗侵略者。地处山西省南部的小小荣河县城也发出了抗日的怒吼。特别是一年前横扫晋西的红军,现在的八路军从这里经过,开赴抗日前线,更唤醒了人民的抗战热忱。人们对“红军”抱着极大的希望,期望“红军”旗开得胜,挡住日本侵略军,保卫山西,保卫华北,挽救民族危亡。
团宣传队和政治处的干部,在荣河进行了东渡黄河后的第一场演出。《亡国恨》和《亡国奴的味道》的演出,使群众从剧中目睹了东北三省人民当亡国奴的悲惨情景。加上演出前主持节目的简短讲话,更加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情。不少人还夸奖我们的演出,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在戏台上演抗日的戏,演的好”。“我们要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誓死不当亡国奴”。
经过两天行军,六八七团于9月2日到达去年红军东征时曾经占领过的侯马,经过紧张准备,于9月4日从侯马上火车沿着同蒲路向北开进。
对父亲和众多的八路军指战员来说,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因为绝大多数八路军战士来自农村,参加红军以后,又是在山沟沟里和蒋介石的军队打仗,进行的是农村游击战争,绝大多数人没有坐过火车,部分人甚至连铁路也没有见过。很多人也只是在“西安事变”之后,在咸阳附近看到铁路,看见火车在行走。
同蒲铁路是窄轨,路基不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小,列车行驶速度很慢,甚至走走停停。火车经过临汾、洪洞、霍县、灵石的铁路沿线,都是去年红军东征到过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三晋儿女参加了红军,父亲也是其中之一。红军的家属们知道八路军北上抗日,从此经过,大家都希望能在某一个车站上看见自己的儿子或丈夫,能看到自己的亲兄弟。八路军中包括父亲在内的山西籍红军战士也希望能在欢送的人群中看到自己的亲人。因此,当火车每到一个站,都能看见有人在站台上指名道姓地寻找自己的亲人。火车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希望能见到自己的亲人。火车过灵石站时,是离父亲的老家最近的地方。虽然是夜晚,火车站里灯光昏暗,看不清楚,但父亲很兴奋,尽可能地把头伸到车门外边,使劲地把目光向站台扫去。展台上有人在寻找亲人,但父亲却没有看到自己的亲人。他多么想火车停下来,让他回家去看他的妈妈和姐弟们,可是不可能啊。崔田民主任看出了父亲的心事,他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不用急,这次见不到家里人,等将来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总会有机会回家和亲人们相见的”。是啊,实现崔主任的预见,是在时隔二十年之后。1957年春天,父亲终于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别离二十年的母亲和姐弟,看看他那可爱故乡的黄土坡和潺潺流淌着的一股清泉,以及村子里一排排古老的窑洞,使他回想起童年时代的一切美好的记忆。遗憾的是,这次返回故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工作,因为疾病,使父亲再也没能回到他那可爱的故乡。火车从灵石往北开,因为铁路弯弯曲曲,坡度增大,速度很慢。父亲的一位温家岭老乡,趁车速慢跳下火车逃跑了,当了逃兵。父亲一直为他遗憾。
火车行驶至太原,部队在太原车站吃了一餐饭。此时的太原,笼罩着一片战争气氛。车站上、街道上到处都是军人。一列列满载军人的火车匆匆而过,有中央军、八路军,还有晋军,成了军人的一统天下,是军人的世界。八路军最受人们欢迎。许多年青人围着八路军战士问长问短。有的人持着怀疑的态度问道:“你们八路军敢到最前线去和日本鬼子拼命吗”?“你们的武器不如中央军,也不如阎主席的晋军,你们能打过日本人吗”?也有人认为“八路军是当年的红军,是最能打仗的军队。只要八路军上了前线,总能打胜仗”。六八七团宣传队的五个人抓住临时停车的机会,向车站附近的群众散发传单,并简单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
火车离开太原,继续向北开。于9月4日在原平车站下车。部队在原平附近稍事休息两天,补充了一些弹药,继续经五台、阜平向长城、向平型关挺进。
在原平已经看到从前线下来的国民党军队伤员,也有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散兵游勇。他们惊慌失措,有严重的恐日情绪。他们说:“日本人已经向大同进攻”,“日本军队装备好,有飞机大炮,前进的很快,中国军队挡不住日本人的进攻”。“前线的军队全完蛋了”。他们甚至怀疑“八路军这点军队,装备又差,即使上了前线,也挡不住日本人”。但是大多数国民党军和老百姓,亲眼看见八路军雄纠纠气昂昂向前方开去,使他们的抗战情绪也高涨起来,希望早日听到八路军的胜利消息。
浏览:154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