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回忆父亲刘乃英同志:八、深 切 缅 怀

Admin 发表于2016-05-20 10:36:23
父亲离我们去了,他的音容笑貌,高尚品德,仍在我们心中。人们想念他、怀念他。事后燕南诗社社员们对父亲进行了深切的缅怀,写出了《缅怀刘乃英先生专辑》的诗刊。七十多首诗词、挽联以悲哀伤感的心情,回顾了父亲的高尚品德和才华。每词每句蕴涵着对父亲的思念与尊敬。刘桂芳大姐写的“绿溪来访人何在,唯有清波做泪流”。“昨夜又提诗一首,欲拨电话泪如倾”。刘伯芸姐写的是“诲音瘦影依稀在,诗海导航何处寻”。高俊梅妹写的是“飘然相聚梦里来”等佳句,使诗情进一步升华,催人泪下,把诗意推向高潮。
在1999年1月30日的廊坊日报上,又刊登了退休老干部仝正年写的散文《冬至燕南忆故人》。文章以倒叙的写法,以回忆人生为主线,从诗词、挽联入手,缅怀了父亲的才华和人生。文章的笔调充满了遗憾、悲伤、惋惜、尊敬之情。最后以刘伯芸大姐的两首藏头诗做结尾,代表了人们的心愿。两首藏头诗是:

乃心似玉任天雕,
英烈芳情劲骨消。
千朵迎春争娇艳,
古梅斗雪更妖娆。

先意丹心继后生,
生花妙笔补天擎。
永昂傲雪三千丈,
垂首诗坛两袖风。
父亲已经去世了,人们不断的谈论他,对他的去世有两种说法:一、客观上讲他患的是癌症,是不治之症。二、主观上讲是天意。在住院病重期间父亲说过:在他的病床上总有一个老头。有次做梦他上南极当了记者。使人不解的是在仝正年《冬至燕南亿故人》的文章中有这样两段话:
在燕南诗社成立两周年即《燕南诗丛》首发式上,他在庆祝会上朗诵的那首诗:“冬至燕南初,长风下古都。岭梅因雪秀,岸柳待春舒。天意怜学子,人间庆好书。来年秋月满,相聚欲何如。”
就在刘乃英病中,他们打印这两首诗时,“天意怜学子”一句的“子”字说什么也调不出来,一调是“了”,又调还是“了”,反复再三仍然是“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也许刘老的病就要好了。他们怀着良好的祝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打个“了”字,再去添上一道。当时他们感到奇怪,过后悄悄的议论:“难道刘老就一准在戊寅年仙逝?”如果这样,他的《寅年抒怀》便成了绝笔:
非因王自傲,有责护疆林。
假我狐常恃,偷天鼠惯吞。
行风驱恶瘴,长啸唤山魂。
浩气连湖海,云腾草木春。
这等正气,这等壮志,这等情怀,真有些“蒙蒙诗兴老来狂”的味道。气魄之大,胆略之大,也是诗中少有的。
读完这两段文章后我们就从“天意怜学子”这句话上进行推想:问题出在“子”上, “子”是由“一”和“了”组成的,“一了”“一了”就是完了的意思,而这句诗的最前边是“天意”两字。所以说父亲去世乃是天意。不过这些主观的想法不是唯物的,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只不过是猜想而已。从天意上想是为了减少一点我们的悲痛。
父亲和我们永别了,诗社孙锡然同志写了一幅长联:
当年投笔赴戎机,有英雄气,具儒者风,竞半生坎坷,两度蒙屈。常思好人尚能做乎?
一生诗文,蕴凤藻,著长春集,倡燕南社,终人称诗魂,诗成佳作,如此先生可不朽矣。
这64字长联恰如其分的概括了父亲坎坷进取的一生。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给我们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他的高尚品德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超人的才华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上所写内容有父亲生前回家讲过的,有他笔记本上写过的,有他的学生介绍的,也有报纸和书上登过的,也有悼词上念过的。由于父亲不在身边,对他的经历了解得太少了,加之年代已久,有的日期和具体的事情,只能做简略大概的回忆。可惜的是,因他在部队的辉煌片断和惩恶锄奸的惊险场面,无从知晓,所以无法具体写出。为缅怀家父,只能把已知部分经历进行简单的概括整理,以作参考和纪念。
长子   海潮         
1999年3月6日 
浏览:66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