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秋回忆录》在无锡国专和江苏教育学院(二)读无锡国专与再次辍学

Admin 发表于2016-05-23 13:08:17
1929年暑假后,我进入无锡国专。
无锡国专乃所私立学校,是经学家唐文治先生兴办的,原来的名字叫无锡国学专修馆。唐先生是经学家,又是教育家,他原来在上海办了南洋公学,就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后来,这位老先生双目失明,就回到家乡,创办了这所国学专修馆。
当时,国专开三门课:一门是经学,一门是宋学(就是理学),还有门是考据学(也称汉学),此外还可以旁听文字学、音韵学、文学史等。唐文治先生亲自给我们讲经学,他学问渊博,经学造诣很深,《十三经》他都能背,不仅能背经文,而且能背各家的注,他给我们讲课时,虽然双目失明,各部经书全凭记忆,但却讲得头头是道, 有条有理,某书第几卷第几页,记得清清楚楚同时,他思想也很通达,并非是迂腐的老古董。由于唐文治的关系,学校里请来的老师也都是有名望的国学专家,记得给我们讲过课的有钱基博、夏丐尊、陈柱等。据我所知, 周谷城、梁漱溟、郭绍虞、夏承熹、王逮常、蔡尚思、钱仲联等著名学者,也都先后在这里任教。这所学校培养造就了不少文史人才。
在国专学习期间,我的文史基础又大大提高了一步,由于读过几年私塾,曾熟读过“四书” “五经”,在这里学习并不感到吃力,而且很感兴趣。记得有个姓陆的老师, 专讲《易经》,他讲课的内容,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说《易经》中的八卦: 乾坤良兑震坎巽离,都是狩猎时代的符号。古代的人在打猎时,在行途中遇到了山水风火等,便分别画出符号,代表这些东西,以此标记途中的状况,也给后人指引道路。
我觉得他的讲法很新鲜,也蛮有道理,不像当时有些人讲《易经》时,充满了神秘色彩他还讲,《易经》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产物还很难说,假如说出现在春秋战国之前, 但先秦时代的许多文献上,都没有八卦的符号,包括当时的铭文石刻上都没有见到过所以有人说它出现的较晚,可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不过,秦汉以前的某些典籍中, 却又引用过《易经》的经文,似乎它的产生又早于秦汉之际。他说,看来《易经》的经与传,分别产生于不同时期的可能性更大。后来的哲学史学界不少研究人员,也持这种看法。其他老师的课,我也很感兴趣,如果沿着国专的路子直发展下去,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国学家。
但是,第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我突然接到父亲来信,大意是说:为了供你上学,家中的耕牛和大车都卖了,现在连地都种不上了,再也没有弄钱的门路,从家里说已无钱供你读书,你自己有办法弄钱就读,没有办法就再找出路。读了父亲的信,我感到家中的经济状况可以说已处于山穷水尽,再由家中供给分文学费也不可能。而且,这种情况也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无锡国专的学费很高,每学期的学费就要交四十元大洋,每月还要交伙食费,还需要书籍费制服费等。我刚人学时,曾写信向家中要钱那时,我父亲就曾来信说,为给我筹集学资,不得不卖了头牛,但仍差得很多,我不得不又向老师同学借钱,先后求告了好几位老师,只有徐州的韩席筹老先生寄来二十五元现洋。韩先生是我小学国文老师的胞兄,我在铜山师范读书时,他又直接教过我的国文,很喜欢我的才学,就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我。对这位老师,我一直怀着感激之情。靠家中与师友的接济,在国专一个学期还没有读完,就已经用去百多元大洋,完全靠借贷读私立学校,况且又很难借到,实在无力继续再读下去。
万般无奈,我只好忍痛再离开无锡国专,又一次中途辍学。何去何从,又茫茫然!在这种境遇中,我甚至急得恨天怨地,抱头长叹:我人生的道路,为何如此艰难曲折!
浏览:9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