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文回忆:七、怀念总文救会主任吕器同志

双碓联中 发表于2016-05-24 18:49:31
  冀鲁边区总文化教育救国会主任吕器同志,原名杨希岭,是天津市玉皇庙人,南开大学的学生,参加革命后来到冀鲁边区。他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关心群众,平易近人。他领导全边区的抗日文化教育工作,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倡导新文字,经常为《烽火报》写稿。在抗日文化战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吃住在农民家里,和群众结下了鱼水情意。他非常关心印刷工人的学习和成长,老石印工人孙长友就是他重点培养的工人之一。孙长友对吕器的著作,都有一份存档,经常拿出来阅读背诵。可惜这些文章、书稿,在长期动乱中都遗失了。可是,孙长友到现在还能背诵吕主任一些著作,足见印象之深刻。
  现根据石印老工人孙长友口述的、曾在《烽火报》上登载过的吕器主任的两篇遗作录之于下:
  其一:《我的黄牛喂不肥了》
  春风吹,苜蓿青,携著篮子往家东;
  来到家东苜蓿地,歇一歇,喘口气。
  那边来了个李三爷,瞪着眼,生着气,你们哪个敢进我的苜蓿地!?
  李三爷,你别生气,鬼子来了谁的地!?
  李三爷,你别吵,一亩地的苜蓿值多少?
  抗日政府有命令,你这块地的钱粮豁免了。
  渡灾年,苜蓿能养活我们老乡民,拿起枪杆杀敌人。
  苜蓿地,神通广,人们吃了充饥肠;保生命,卫家乡,你的苜蓿救了灾,支援抗战美名扬。
  李三爷说:“可是,我的黄牛喂不肥了!”
  这里,我说明一下,一九四0年,边区发生空前灾荒,人民生活无着。当时为了救灾。民主政府豁免了苜蓿地的钱粮,让群众采苜蓿充饥,搞好抗日,使群众渡灾自救。吕主任才写出《我的黄牛喂不肥了》。
  × × × ×
  其二:《难民参军小调》
  左手拿着个瓢哟,怀中婴儿抱,举家逃荒,就把饭来要。
  “你家住在哪里?”
  “家住在山东省,乐陵城正东,我的庄名叫‘高廷’。”
  “同志,你为什么来要饭?”
  “同志们,你问哪干甚么?。提起这事来很伤心,止不住两眼泪纷纷。”
  “去年的夏天,大水波浪翻,满地的庄稼全被大水淹。”
  “这水是谁放的呢?”
  “问水是谁放,都是那小东洋,鬼子放水淹了地,得遍地闹灾荒。”
  “你们要饭,要到何处算一站呢?你们参加八路军不好么?”
  “同志们的一席话,提醒我梦中人,咱们大家,齐去参加八路军。”“参加八路军,还不快走么?”
  “走、走、走,干、干、干,赶走日本鬼,大家得平安。”
  这是有一年,乐陵县日本鬼子放了水,淹了大片地, 人民少吃无穿,各地有不少难民,四处逃荒,到处要饭。政府动员他们参了军,一齐抗日打鬼子。为此,吕主任就写了这个《难民参军小调》。
  吕器主任所著的歌词、小调,在冀鲁边区各地广为流传,最适合青少年的口味,成了少年儿童的顺口溜,到处听到他们哼唱的声音。一九四二年六月吕主任牺牲后,报社的干部、工人无不悲痛流泪。现在活着的老工人,还时常以怀念之情念叼他。(昌秉德整理)
浏览:11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