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侠、张达、 戴朋忆抗大一分校——烈火中的女生队

沂蒙红 发表于2016-05-25 16:05:46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际,抚今追昔,难忘日本帝国主义抢占我领土,屠杀我同胞的血泪史,难忘八年抗战全国同胞不分东西南北,男女老少奉献血肉之躯!

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包括全校女干部),就是在全国全面抗战总动员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一支学兵队、宣传队、工作队。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在敌后坚持武装斗争,发动、组织、武装群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了积极的贡献!现回忆几个片段作为纪念。

一、脱下红装换军装的喜悦

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先后累计约300-500人,数字不大,但名声不小,她代表“半边天”的先进分子,在敌后坚持武装斗争,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传奇。她们入校前,除个别是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女战士,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全国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村姑娘。虽然在政治思想上有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热情,有当一名八路军女兵的志愿,但毕竟缺乏实际斗争知识和经历。因此,当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红装”来校时,就希望立刻换上军装,做一个真正的女兵。记得第一次换上不合体型的老粗布军装,扎上皮带,裹上绑腿,穿上草鞋,戴上军帽时,每个人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喜悦。有的同学还高兴地跑到校首长那里学敬军礼,笑问自己像不像个八路军战士。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们都很兴奋。与此同时,她们也深知要做个名副其实的女兵,穿军装只是个起点,还必须苦学苦练武装斗争的本领。

脱去红装换上军装后,每天清晨起床号音刚落,在村前后的打谷场上都会看到女生队的干部、学员在跑步、打靶、掷手榴弹,个个宏观满面、斗志昂扬,操练得汗流浃背。

八年抗战的历史事实教育我们,没有全国人民总动员,没有脱下西装与红装换上军装的实际行动,没有千百万中华儿女用血和汗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的奇志,抗战能取得胜利吗?胜利来之不易啊!是3000多万英勇牺牲的先烈和死难同胞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二、 在长途行军中锻炼革命意志

抗大招收全国革命青年入学,被称为“革命熔炉”,妇女学员来到这里接受培养教育,除课堂上的马列主义和军事知识、战略战术教育外,还很注重各种形式的实际教育和锻炼。

抗大一分校的两次东迁,一次是从延安到晋东南太行山区,一次是从晋东南到山东沂蒙山区,历时2个多月,行程5000余里,对女生队是一次很大的实际教育,锻炼了革命意志,发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两次东迁要横渡黄河、汾河、运河,越过敌人封锁线——同蒲、平汉、津浦3条铁道,爬90里上下的大绵山和太行山脉中许多狼牙似的山峰,穿过冀鲁豫平原的道道封锁沟和星罗棋布的敌伪据点,常常要夜行军、急行军、强行军,有时要日夜兼行,还要边走边做沿途居民的宣传工作……其艰难之大,被称之为一次过雪山草地的小长征。

女生队在两次东迁中,几乎每人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来克服体力上、生理上种种难以承受的困难,克服思想上的“娇”“骄”二气。如在月经来潮时涉冰河、吞积雪,在急行军时脱落月经带、磨破皮肉;夜行军时跑掉鞋子、眼镜、手表等等,都要付出极大的经历,忍受极大的痛苦。但这也锻炼了革命意志,受到了一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实际教育,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长途行军中,发扬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优良传统,女生队是最大的受益者。记得第一次东迁爬大绵山,开始女生队干劲十足,参加啦啦队走在前面,又唱又喊鼓动后续部队“加油!努力!”渐渐地只见她们一个个成了跛瘸的“残疾人”,是男同学替她们背背包,扶着她们一步一步地走,有个女同志,又饥又渴,在山坑里抠雪吞,被男同志看见了,连喊:“女同志,不能喝、不能喝!”并把自己仅有的少量开水喝干粮送上,扶着她走。

第二次东迁的第一天,天公不作美,下了一整天的鹅毛大雪,山野一片白茫茫,看不见前面的路和村,女生队的同志们个个变成了“白毛女”,有的陷到齐腰深的学坑里,有的滑下山坡……这天女生队掉队落伍的特别多,直到午夜,才一个个由收容组的同志和村民护送回营。过运河时,河面有薄冰,月经来潮的女同志在岸边犹豫,政治部组织科的一个干事跑过来,把她们一个个背过河。在穿过平汉、津浦两道铁路线时,每次夜行军130多里,校领导特别关心女生队,从各连队抽调了一些精干的男同志来给女同志作“保镖”,一人一个,使女生队顺利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所有这些亲切得关怀,热情地互助,紧张严肃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而且多少年以后,校友们念念不忘,保持联系,战斗情谊源远流长。

三、在建设抗日根据地中发光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和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大一分校到敌后面临的一项新的政治任务,女生队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她们也在实际工作中向群众学习,学会做群众工作。刚开始,只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做一些驻区内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如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家庭访问座谈,教唱革命歌曲,学习识字等,焕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后来,由于女同志性情温和、勤劳,对群众总是亲切地称呼大娘、大嫂子、大妹子,每天清早又帮助打扫院子、挑水、做家务,所以很方便联系群众,群众对她们的宣传也很容易听得进去,她们便成了民运工作的主力。

到山东后,女生队除继续做驻区的一般宣传工作外,更多的是参加建立建设根据地的实际工作。不少学员和干部被调到民工团、文工团,成为专职的工作队员。

在敌人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残酷烧杀破坏时,女生队的学员和干部都分散到村村户户,发动和组织群众保卫根据地,进行“空舍清野”,藏粮藏草,掩护伤病员,抬担架,送情报。敌人的“扫荡”结束后,立即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互济互助,恢复和整顿乡村民主政权、民兵组织、农救会、妇救会的工作。1940年冬敌人对沂蒙山区大“扫荡”时,女生队的干部和学员,就有多人在斗争中受伤,三四人被俘。被俘的同志经过勇敢斗争和组织的营救回来后,仍继续坚持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参加民工团的女干部和学员编为1个妇女工作队,宋兹心、孙红等同志任队长,在莒县的河阳、葛沟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她们建立村乡政权,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组织群众团体,动员参军,支前……记得她们曾动员一批十二三岁的小鬼,来学校当勤务员,这批小鬼后来有的成为军师级干部,在战斗中立了大功。

过年过节时,妇女工作队的同志,发动和组织新区的妇女亲手缝制鞋、袜、鞋垫、针线包等慰劳战斗部队。密针细线,凝结了多少妇女的深厚情谊,鼓舞了多少战士献身杀敌啊!

在建立和建设根据地的工作中,女生队的支部书记张侠,是当时两个担任分区委书记的女同志之一,担任县、区妇救会长和文教工作的就更多了。她们对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作了积极的贡献,同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至今还同当年发展的女党员、女村干部和抚养我们许多干部子弟成长的大嫂子、大妹子有联系,这更加难能可贵了。

在结束这篇回忆时,谨对抗战后病逝的战友、女生队的副队长韩瑜,政治指导员洛林、政治教员梁克、区队长郑竖岩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和缅怀!

浏览:208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