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由回忆华中雪枫大学的创办与合并:(上)

东岳军苑 发表于2016-07-15 23:31:22
华东军政大学是由儿所学校合并组成的,其中一所便是华中雪枫大学。
华中雪枫大学是华中军区培养军政干部的一所军事学校。它是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历史转折时期成立的,其前身由华中野战军随营学校(江南北撤的地转军干部)、雪枫军政大学(原为抗大四分校)、新四军苏中公学(原为抗大九分校)三校合并组成的。校长由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张崇文为副校长,吴泳湘为教育长,邱一涵为政治部主任,许彧青、余伯由为副主任,樊道余为校务处长,杨恺为生产供给处主任,下属六个大队,共约3000余人。
(一) 战 争 与 和 平 的 交 错
华中雪枫大学于1946年3月宣布组建。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党中央确立 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江南部队奉命北撤,新四军第三师向东北进军,新四军第二师、第四 师、第七师主力以及由江南北撤的叶飞纵队北调山东。1945年10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华中局改组为华东局,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个战略区的工作,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统一指挥山东和华中部队。另在华中(原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组成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为了加强和统一华中地区的军校工作,决定将三个学校合并。当时,对学校名称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定名为“华中军政学校”,一种主张定名为“华中雪枫大学”, 后经华中分局与华中军区批准,为了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已 故师长彭雪枫同志的历史功勋,确定命名为“华中雪枫大学”。
华中野战军随营学校、雪枫军政大学于1946年3月先后抵达江苏宝应县之祀水和高邮县之界首,并于4月间举行了成立大会。此时,新四军苏中公学还驻在江苏东台县的大中集(现大丰县县址)。3月上旬,我们在苏中军区开会时,只得知学校将有新的变动,怎么变尚不明确。3月12日开始,我们动员全校以整风精神进行全面工作总结和思想检查,以迎接新的任务。4月17日苏中军区政委陈丕显、参谋长胡炳 云来校,指示学校从大中集开赴淮安,听候华中军区首长交代任务。4月27日学校抵达淮安东15里之石塘,我和副教育长周蔚昌同志前往淮安,向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钟期光请示后,才明确苏中公学与华中雪枫大学合并,即于5月6日从石塘往祀水。当时钟主任要我们办好合并工作后,去师工作,并交给我去师任宣传部长的介绍信。后粟裕同志来校又决定我留在“雪大”工作。三校合并后之 华中雪枫大学编组六个大队:第一大队为连排干部,第二大队为江南北撤地转军的县区乡干部,第三大队为机要报务 干部,第四大队为营连干部和一个女生队,第五大队为起义军官队,第六大队为知青文艺干部。另有校直属的一个高研班。
(二) 粟裕兼校长三次来校
1946年5月8日,三校汇合时,粟裕校长第一次来校,在祀水镇的一座大庙里,向全校教职员工作“目前形势和学校任务”的报告。报告持续了一个下午,3000余人聚集堂,听校长的讲话。当时有股“和平民主新阶段”、“军队国家化”、“大量转业复员”之风,吹得一些同志思想波动。有的怕复员转业,要求上野战军,有的认为我们已经打败了日本,可 以解甲归田了,去过“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生活。在听报告时下面递上了不少条子,栗裕同志念了几张条子后说:学校干部除特殊情况外不能调出,要安心工作,担负培养人才的重任。学员要安心学习,要加强军事训练和政治业务学习,还要挑选一批学员去空军和特种兵学 习专业。同时指出野战军正在开展“百日练兵运动”,提高战斗力,加强正规化建设。我们力争和平,同时准备大打。所谓“复员转业”,主要是安置好老弱残废和不能在部队坚 持工作的同志,所谓“军队国家化”,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不交出枪弹。在讲话临结束时,粟校长说:蒋军现在骄狂得很,3月初我同谭震林同志随陈毅军长去徐州向周恩来同志汇报“停战协定执行情况”后,我返回的那天到机场时,美制蒋机有意起飞降落,掠地而过,摆弄威风,站在我身边的徐州绥靖公署副参谋长对我说:“现代空军,威力真是伟大”。其用意是欺负我们没有空军。我冷冷地笑着回他说:“可惜它有个大缺点,眼下还不能到地面上来抓俘虏”。这句话引起会场一片笑声。随后,学校根据粟校长的指示,除进行时事政策新民主主义论等教育外,加强了军事课目的训练。
6 月上旬,蒋军在苏中南线扬、泰、通、海一线集结重兵,扬言要夺取苏中。粟司令南下苏中巡视,途经学校,作了短暂停留,要学校提高警惕,加强自卫能力,特别强调要加强 纪律教育。当时学校有个连队在运河线上站岗,枪走火误击中群众,为此,校领导被军区记小过,学校及时向全体干部进行了教育。
7月7日,学校正在举行组织工作会议。粟校长第三次来校。这次他是陪同八路军滕代远参谋长来校视察的。滕、粟两位首长到会看望大家并合影。晚上全校举行欢迎大会,滕参谋长在报告中讲了目前形势和在南京谈判情况,指出内战 不可避免。接着粟作了简短讲话,指出学校地处华中首府南大门,全校要武装起来,配合野战军,准备迎击蒋军之进犯。根据滕、粟首长指示,全校干部、学员都发了枪弹,连起义军官大队也无例外地装备了枪弹,并加强了军事训练。
学校从7月5日至7月18日,举行了半个月盯组织工作会议,主要讨论组织结构和党务工作,以及统一思想认识和作风间题。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团结,增补了校委会成员,使原三 校都有成员参加校委会。
(三) 在临战状态中教学
1946年7月,高坐庐山顶上的蒋介石,为了坚持独裁专制的黑暗统治,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伸出血爪,调兵遣将,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点燃了全面内战的烽火。在苏中南线的12万蒋军,由南通至泰州一线向我进犯,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亲临前线指挥下,集中3万余主力部队,在人 民群众大力支持下,于 7月13日至8月27日进行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
苏中战役过程中,学校驻地不断受敌机侦察扫射,7月25日,敌机炸坏了我祀水驻地的房屋,运河线上两只民船被炸烧毁,有家子老头被炸伤,妇女被炸死,剩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孤苦小孩。
学校当面驻仙女庙之敌整编第五师沿运河公路北上向我邵伯进犯。学校当即派出一、五两个大队并指挥当地地方武装至界首与汜水运河线上构筑工事,同时抽调35名女同去 野战医院工作,全校随之处于临战状态。是时,苏中军区副司令张藩同志来校任第一副校长、校党委书记,加强学校领导。
在苏中前线炮火隆隆声中,前方急需干部补充。学校在紧张进行军事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赶紧完成中国革命问题教育,尔后,全校普遍进行了土改政策的学习。对即将毕业的第六大队和四、五大队的部分学员,昼夜进行上前线的动员和稳定工作。为了搞好时事政策教育,及时宣传全国战况和苏中前线的胜利消息,掌握军政教学和备战情况,调杨力航、吴骅、仲文等同志,加强《雪大导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第六大队和四、五大队的部分学员毕业上前线时,他们以格外亢奋的英姿,愉快地奔赴前方,投入到激烈战斗中去。与此同时,学校奉命调配一个团架子的干部,由古竹、高明谷等同志带队,前往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接受了一些起义解放军官来校受训,学校随即将原有的六个大队调整为四个大队。
在苏中战役进行到第六仗时,8月18日奉军区命令,学校除留第一大队在高宝运河线上坚守防御外,其余以大队为单位,梯次北移,到较安定的凤谷村坚持教学。
(原题目:《巨 大 的 洪 流 胜 利 的 汇 合》)
浏览:271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