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镜溪同志简介:

忆父亲、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员宋镜溪 宋同海口述  于家广整理 我叫宋同海,乳山市下初镇史家疃村人,1930年出生,是乳山市工商局的一位离休干部。在安度晚年的幸福时光中,我经常思念因参加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为革命而光荣牺牲的父亲宋镜溪,不时向后代讲述他的革命事迹,让这段家史党史保留下来,传承下去,使后来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和鞭策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有所担当,有所做为。 和张连珠一起从事革命工作 我的父亲宋镜溪,1902年出生在史家疃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从小读书就好,曾在瑞泉中学读过初中。他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父亲的兄妹中大都参加过革命。大爷宋清瀚曾干过村村长,1941年把自己的儿子宋同芹送到东海区参加八路军,在当年7月份花家疃村东山与来自牟平县水道据点的日伪军作战中牺牲。二大爷去世较早。四叔宋锋伍早期干过教师,在午极中心小学干过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入党。1948年作为一名干部随解放军南下,到达济南时,被留在济南工作。文革期间被下放回家,在村里生活。后落实政策,又回到济南市,在一苗木场养老,2014年去世,享年95岁。 父亲宋镜溪最后一次离家外出时,我还很小。 那时候,母亲还常在我面前念叨着父亲,盼望他什么时候能回家。 母亲是现夏村镇西北庄村人,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当时父亲有一个干儿,是本村的,叫宋同凯。父亲在外做买卖往家捎信都是直接捎给他的干儿,他的干儿再把信送给母亲,把信的内容读给母亲听。在最后一次父亲的来信中,母亲得知他到山西省做买卖了,具体是什么生意,父亲信中并没有细说。 从此父亲再无音讯踪迹,母亲领着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过着艰难的日子。父亲的“消失”,让街坊四邻疑惑重重,说什么的都有。母亲全然不顾别人的议论,心中坚信父亲一定能回来。她常对我们兄妹说,你爹是个好人,他是个买卖人,也是个教书先生,心眼正直、实在,他不会抛弃我们全家的。 母亲和我们在盼望中等了一年又一年,父亲一直都没有回来。在乡人和亲戚的议论中,我隐约听到父亲可能是共产党,他是参加共产党的队伍去了。这时候党的队伍在咱乳山境内蓬勃壮大,许多年轻人踊跃参军。1946年我到东海独立团警卫连当上一名警卫战士。那时我心里隐藏着一个秘密,我多么希望能和人们说的那样,能在革命的队伍上和我的父亲相遇啊。 党的队伍锤炼着我,我在战斗中磨炼成长。1948年我参加解放青岛的战斗,任班长。1950年随32军进入福建省,准备解放台湾。同年12月被调到中央警卫团当战士,保卫中南海,保卫国家领导人。虽然我经历了这么多,但始终没有打听到父亲的消息。 其实父亲之所以一直没有音讯,是因为他早已在山西省牺牲了。父亲参加革命是保密的,以前我们家里人不了解他,村里也没有人知道这些秘密。庆幸的是后来我拜访了几位与父亲关系密切的同志及有关单位,他们讲述了父亲的一些事迹,父亲参加革命以及英勇牺牲的事迹才为我们所知悉。 事情要从1952年说起。那一年我被部队批准回家探亲。在家里住了几天后,母亲就让我到冯家镇观上冯家村看望姐姐。姐姐是1939年底嫁给姐夫的。当时母亲一直得不到父亲的消息,心情郁闷忧伤,就让姐姐结婚了。姐姐的公爹叫冯德顺,曾干过村长。 在姐姐家里,冯德顺叔叔向我讲述了我的父亲在观上冯家村教学的一些情况。他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宋镜溪在我们村教学时,就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住在我家里。你的父亲经常夜间出去,回来很晚,不知道上哪去,但我都给你的父亲留门子。因此我和你的父亲关系很好,后来就给两家的孩子结成娃娃亲。你父亲在我们村教学时,有一个文登县人叫张连珠经常到学校找你的父亲。听说你父亲是1935年入党的,是张连珠介绍入党的。 对于这段历史,张连珠的夫人段佩兰也有所回忆:1931年,张连珠、宋绍九等人同在瑞泉中学读书。那时,国民党当局对学校的控制很严,他们不许学生议论政府的所作所为。张连珠等人不满黑暗统治,曾组织学生闹过学潮,贴了一些大标语、小字报。学校当局惶惶不安。1931年麦口,张连珠考入牟平中学师范班。1932年初,因为他在学校里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以煽动闹事的罪名开除了学籍。失学后,张连珠先是回家种地,后来又在观上冯家村教学。他以教学为掩护,经常到段家、三甲一带进行抗日宣传。 当时村里的群众都不知道张连珠的身份。后来大家才知道,张连珠是胶东特委书记,文登县南长岚村人。1935年农历十一月初四日,他领导了胶东“一一四”暴动,分东西两路举行。国民党展书堂部前来镇压。初九日,他带领东路军来到文登县底湾头村,被文登县派来的国民党兵包围。这时,张连珠一面指挥部队组织群众突围,一面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把敌人堵住了,没有攻进村。午后,他们伤亡惨重,开始进行突围,几个大队长除于得水外都牺牲了。张连珠和一部分人突围上了山,敌人马上包围了这座山。他们进行了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加之张连珠身上有伤,在山上被捕了。 193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万恶的敌人在文登县城将宁死不屈的张连珠杀害了。 关于父亲宋镜溪年轻的情况,张谭生前写过一部回忆录《笔墨春秋》,书中回忆:1928年秋,宋镜溪参加了由段家村段诚斋领导的远近闻名的十万农民抗捐抗税暴动,去攻打牟平县城。张泽在1980年写的《关于宋镜溪同志革命历史的部分证明》提到:1928年秋,宋镜溪参加冯家集农民暴动,去攻打牟平县城。当时我在司令部任秘书,宋镜溪在东路军指挥部。1936春国民党剿共清乡,宋镜溪被捕,在牟平县坐了一个多月的牢房。 通过这些当事人的回忆,我了解到父亲宋镜溪至少在1928年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并且和张连珠有过密切的接触。 在北平民先班接受培训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展书堂部到处镇压参加“一一四”暴动的共产党员和群众。由于以前经常与张连珠接触,父亲宋镜溪身处危险状态,无法继续在观上冯家村教学,便离开学校。 不久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父亲在冯家村开了一家自行车行,专门组装、出卖德国、日本的自行车。这个自行车行我去过几次,每次都骑自行车玩。父亲的自行车行一共有3个人,父亲是经理,还雇佣有两个伙计:一个岁数大的,腿有点瘸,是观上冯家村人。据说此人后来去了东北,在鞍山钢铁公司干领导。还有一个岁数小的,刚高小毕业,是父亲干儿宋同凯的弟弟宋同庆。此人1940年到北海银行参加工作。这个车行实际上就是胶东特委的交通站。 干了一段时间,由于国民党加紧迫害共产党,父亲在冯家村也呆不住了。因此父亲就写信给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读美术的张谭,希望他给指一条路走。 要想进一步了解父亲宋镜溪参加革命的经历,我必须交代几个与父亲有密切关系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张谭、张泽。张谭是我父亲的舅家的儿子,张泽是我父亲的姨家的儿子。由于是亲戚关系,又志趣相投,所以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几个弟兄经常凑在一起玩耍,谈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等问题。 张潭,原名张文山,1912年生,现夏村镇西北庄村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好诗词、古文、绘画。他是在村里读的小学,是在牟平县第一高小读的高小。他和张泽一起在牟平县第一高小读书,同班同屋,一起来一起回。1935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师从齐白石习花鸟画。 张泽,原名段镜汾,字秋舫,现下初镇段家村人,1910年8月14日出生在一个殷实农民的家庭。初中读了一年半,因家庭生活所迫而退学,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师。1928年秋参加了段诚斋为首的远近闻名的十万农民抗捐抗税暴动,任司令部文书。失败后,继续教书度日。 1967年,张泽回到段家村里,并打听我们家里的情况。记不得是哪一天,我的哥哥对我说,段家村的表叔张泽回来了,你去看看他。因此我就来到段家村拜访了表叔张泽。他把当时和父亲去山西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他说,193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我和你父亲宋镜溪、姜晓旭三个人从家里走的,到北平找张谭寻找生活出路。我们三个人都是亲戚。姜晓旭,峒岭村人,也是张谭的亲戚,是张谭的嫂子的弟弟。当时我们在烟台坐的船,来到天津,后来到北平,找到张谭。张谭把我们兄弟三人介绍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民先培训班。这是共产党办的培训班,主要为共产党培训干部。 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1936年,面对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主张、要求,面对日本侵略者不加掩饰的侵华意图,面对蒋介石咄咄逼人的瓦解分化山西的行动,阎锡山最终考虑再三,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策略——联共抗日,开始和共产党的秘密接触,并于1936年夏秋之际在地下共产党的帮助下筹备成立了牺牲救国同盟会,提出了牺牲救国的口号。 当时,根据新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构想,在刘少奇同志的指示下,1936年9月薄一波回到了山西。不久,牺盟会也正式成立。在薄一波的领导下,牺盟会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山西省几乎所有的县级行政单位都成立了基层组织,在北方局等党组织的安排下,一大批共产党员进入了牺盟会的各级组织。 薄一波等人又根据北方局指示,提出建立三十万国民兵的计划,得到阎锡山同意。随即于1937年初,先后建立十个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并集中了中共中央派遣的大批党员干部以及数百名红军指战员,为组创新军作了准备。 张泽叔叔还告诉我说,1937年2月,他和宋镜溪、姜晓旭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民先组织介绍下,来到山西省,在中共领导人薄一波、杨献珍领导的民训干部教导团训练半年。不久,宋镜溪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日军进攻太原后,宋镜溪随薄一波去晋东南一带开辟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于1939年任晋城公安局局长职务。 牺牲于“十二月事变” 根据晋城县党史记载:阎锡山和共产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住山西,随着日军对山西的不断占领,阎锡山悲观情绪逐渐增加,产生了妥协投降日军的想法。加之八路军、新军在山西的实力不断扩大,阎锡山主观思想由联共抗日、发展新军转变为排挤八路军和瓦解新军队伍。 1939年12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在山西制造的一起极其严重的反共摩擦事件。    12月18日,顽固分子芦有年率保安团与国民党47军、阎军独8旅孙瑞琨等部队勾结,袭击了晋城县抗日政府、牺盟会决死三纵队独立第三营。在突围中教育科长黄祟武、公安局长宋镜溪、指导员张相之、政治指导员张小峰、二区区长宋国英、青救会干部宋致国等16人牺牲,100余名干部被捕。 张泽叔叔还告诉我,他和姜晓旭在当地从事政府工作,他们俩一个从事青年工作,一个从事文化工作。“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为了保存势力,共产党组织安排在抗日民主政府工作的牺盟会会员进行转移。他从山西来到天津,又从天津坐船来到烟台,回到段家村。后被上级党组织派遣到当地国民党顽军苗占魁部搞兵运工作一年,1942年又被党组织调任牟海行署司法处处长。1948初,随陈毅、粟裕大军南下,辗转到河南,开辟新区。到河南省后,历任南阳行署司法科科长、商丘地区人民法院院长、河省省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处处长,河南省文史研究馆主任等职。 姜晓旭回家之路并不顺利。有一年,我到过他村,想通过他了解父亲的情况,但他不在家。他哥哥告诉我,他弟弟姜晓旭来到河北时,大约被日本人抓起来,被送到唐山煤矿挖煤。干了一段时间,他逃跑出来,来到塘沽坐船上了烟台。在烟台市,他已身无分文,没有钱吃饭,没有钱住宿,他写信给家里求救。他哥哥接到信件后,火速骑着自行车来到烟台市,把他带回家来。他回到家里后,胶东党组织与他联系上,他又参加了革命工作。1948年,姜晓旭随大军南下,据说后来他担任安徽省物资局领导。 父亲英名得以发扬光大 父亲宋镜溪牺牲多年后,没有多少人知道父亲是为革命而牺牲,因此没有被授予“革命烈士”的称号,我们家也没有享受到“革命烈士”家属的待遇。文革期间,村里有人说父亲是国民党,在山西跟着阎锡山干过,而不知道父亲是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组织,不知道父亲担任晋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局长的职务。对于父亲为革命而牺牲却没有被授予“革命烈士”一事,我们一家人干着急,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四叔宋锋伍回到济南后,对哥哥宋镜溪为革命而牺牲却没有被授予“革命烈士”一事愤愤不平。因此他给熟悉哥哥宋镜溪的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杨献珍等人写信,询问哥哥在山西牺牲的情况。杨献珍同志对此非常重视,1979年5月4日给张泽回信,其中第一句提到宋镜溪同志参加的是山西青年抗敌敢死队(山西新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他还提供了国家副总理薄一波的通讯地址。四叔宋锋伍又给薄一波同志去信,询问哥哥在山西牺牲的情况。 为了了解父亲牺牲的情况,四叔宋锋伍还与姜晓旭取得联系。1979年6月22号,姜晓旭在关于革命烈士宋镜溪牺牲的证明材料写道: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宋镜溪在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中,不幸被捕。在敌人押解途中,他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但逃跑未遂,再次被敌人追捕。他被敌人就地枪决而牺牲。宋镜溪牺牲后,在共产党和薄一波领导的青年抗敌决死队开办的油印小报上曾表扬宋镜溪同志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而光荣牺牲的事迹,并揭露阎锡山的反革命罪行。 上级对宋镜溪为革命牺牲而没有被评为革命烈士一事十分重视,并给乳山县民政局写信,要求给宋镜溪落实烈士政策。乳山县民政局接到上级的来信后,十分重视,派出两名工作人员到山西省晋城县了解宋镜溪牺牲情况。当地民政局部门热忱地接待了乳山县派出两名工作人员,并详细地介绍共产党员、晋城县公安局局长宋镜溪牺牲情况。了解到宋镜溪烈士牺牲的真实情况后,乳山县民政局很快地写出关于申报宋镜溪为“革命烈士”称号的材料,汇报给山东省民政厅。1982年,父亲宋镜溪被山东省民政厅批准为“革命烈士”。 苍山松柏长青,烈士英名永存。父亲宋镜溪35岁来到山西的,37岁牺牲于斯。53年后,他的英名终于得以发扬光大,永垂不朽。 2014年,在家人的陪同下,我来到父亲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晋城县,拜访了县史志办,他们向我介绍了“十二月事变”发生的情况以及父亲工作、牺牲的情况和地方。在晋城县史志办的同志陪同下,我对父亲工作、牺牲的地方一一走访,并对父亲的坟墓进行祭拜。至此,我终于找到父亲的坟墓,找到父亲的英魂,完成了母亲多年要寻找父亲下落的夙愿。 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次行动中拍到大量照片的照相机在途中丢失,不过追寻到父亲工作、牺牲的地方,我也知足了。 岁月悠悠,寒来暑往多少载。时光或许会慢慢模糊了人们对一些个体往事的记忆,但那一代人的英雄群像却应该清晰地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上。正因为有了他们披荆斩棘的前行,抛洒热血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生活的富足和美好,才有了国家的安定和富强。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我父亲宋镜溪的革命故事的现实意义。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广哥

我是宋镜溪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广哥
    广哥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