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花同志简介:

于凤花,女,五莲山风管委老君堂村人,1929年12月出生,1947 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为全力支前带头拆掉家里仅 有的被子,组织带领山村妇女作军鞋、纳鞋垫近10000双,给部队指战 员送去温馨和力量,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于凤花饱尝了旧社会的生活困苦,年轻时在村里思想活跃,勇于 接受先进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主动参加村里儿童团、妇救会, 在村头站岗放哨,收放路条、收集情报。碰到紧急情报,就连夜以贩 货、看病抓药为由,把情报及时送出去。后担任村识字班班长,组织村 里青年妇女学习识字,宣传支持抗战。1947年,于凤花在娘家——杨 家庄村务农,经邻近的下院村中共地下党员陈德祥介绍,毅然冒着生 命危险,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杨家庄村属于敌控区,她加入 共产党的事情对父母都没说。 入党后,于凤花更加理解了穷苦人翻身求解放的道理,进一步坚 定了革命斗争的信念,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当时过组织生活一般 是三个人一组,为了不暴露,时间不定,有时白天有时晚上;地点不定, 有时在村里,有时在野外。无论雨天还是雪天,她都积极参加。每当参 加组织活动时,她就和父母说到亲戚或朋友家串门,有时还要跑到十 几里外的五莲山或九仙山上秘密召开会议、参加活动,有时二三天不 回家。一次,父母很生气地说:“整天不知忙什么,女孩子那么野不要命 了,回来把腿砸断。”每次会议后,于凤花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 策,宣传党的政策优越性,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为驻扎部队洗衣做饭她积极带头,当秘密情报员她舍生忘死。当 时部队驻扎在村里,于凤花带头发动群众供菜供粮,帮助部队战士洗 衣做饭,积极做好后勤保障。作为党员的于凤花了解当地和周边村庄 地貌民情,熟悉农村各阶层的复杂情况,工作积极突出,当上了部队的 秘密情报员。她多次深入险境为部队带路,多次利用走亲戚做掩护,冒 着生命危险,给党组织传递情报,把情报藏在随身带的干粮里,巧妙与 敌人周旋,每次都化险为夷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被党组织称赞为 机智勇敢的女情报员。 “群众拥军忙支前,军民鱼水一家亲”是于凤花坚守的信念。自 1946年起,于凤花和3名地下党员瞒着家人,冒险发动村里部分觉悟 高的群众,偷偷为解放军制作军鞋、鞋垫。“子弟兵为求得全国解放,在 前线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在后方做点女人们能够做的事理所应当。”在 她耐心宣传、带动说服下,村里几十名妇女参加了支前制鞋队伍。因怕 暴露行动,于凤花带领支前妇女,自带干粮,躲进九仙山处僻静的山沟 里。为防止坏人盯梢和反动势力的突然袭击,选出两人轮流站岗放哨。 渴了喝点山泉水,饭不够到山上找点野果充饥。为了把纳军鞋的麻线 捋顺,于凤花她们就卷起裤腿,在小腿上搓麻线,时间长了小腿被线搓得通红肿胀。有一次,为完成支前任务,她连续3天顾不上睡觉,一天 只吃一顿饭,直到完成任务的那刻,于凤花手麻了、眼花了,胳膊痛的 抬不起来,小腿肿的不能走路。由于当时物资匮乏,支前任务又紧急, 于凤花偷偷地挨家挨户发动筹集制鞋材料,她带头把家里所有的布、 线甚至连家里仅有的被子拆了拿出来。在她的带领下,村民纷纷捐出 自家的布头、麻线、棉絮,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从1946年到1949年, 于凤花和她的妇女支前队共制作近万双军鞋和鞋垫,有力支持了部 队后勤补给,鼓舞了部队战士英勇杀敌的革命斗志,于凤花多次受到 地方党组织和部队的表扬。 现年87岁的于凤花说:“一辈子没有干过什么大事,只是做了一 点点小事,但是党组织始终没有忘记我,共产党好啊!”看似平凡的小 事彰显了对党的忠诚,朴素无华的话语体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崇高本 色。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红莲

我是于凤花的晚辈

入驻晚辈
  • 红莲
    红莲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