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兰同志简介:

王桂兰,女,户部乡时家沟村人,1930年10月出生,1948年7月 加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王桂兰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妇 救会主任的重担,组织妇女为人民解放军纳鞋缝衣、洗衣换药,为党 组织传递情报和运送军需;在和平建设时期,她长期担任妇女主任, 带领村里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上世纪80年代,曾 4次评为县级模范党员,1 983年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跟着共产党走,心里踏实!”这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王桂兰 对党的忠诚信仰。“正因为跟着党的步伐走,我们才取得解放战争的 胜利,才建立了新中国,才会有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王桂兰说, 从选择跟着共产党于革命的那天起,她就把自己交给了党。 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王桂兰不畏辛劳,用弱小的的身 躯带领村里妇女挑起了生产劳动和支援前线两副重担,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当时这一带妇救会已经成立,我年龄虽小,看着很多人报 名,我也跟着报名参加了。”王桂兰回忆起当时情景说。当时妇救会主 要为前线战士做军衣军鞋、捣米磨面、烙煎饼、照顾伤病员;同时积极 开展农业大生产,开荒种粮、纺线织布,支援前线。凭着对党的一片赤 诚,在王桂兰的带动下,全村妇女基本参加了妇救会,开展对敌斗争 活动。有时候为了省口粮,她只吃野菜粗粮,也要按时完成组织交派 的各项任务。王桂兰说,那时妇救会的姐妹都为支援前线竭尽全力, 或筹军粮送慰问品,或开荒生产,或传情报救伤员,或站岗放哨。随着 战事的吃紧,妇女们还要奔赴前线、服务战地。一次,按照要求送煎 饼,王桂兰和姐妹们不顾天黑路滑,在路上跌倒多次,也不让怀里的 煎饼着地;即使再饿,也舍不得啃一口现成的煎饼,直到第二天才送 到前线阵地,她f『议累又饿,坐在地上起不来。因工作表现积极,王桂 兰于1948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王桂兰更加坚定跟党走 的信念,默默无闻地为革命事业奉献着无悔青春。 淮海战役打响后,王桂兰响应党和部队号召,积极筹粮做军衣。 “我和妇救会的姐妹们尽心尽力地做好后方保障工作,不能让前线战 士们没饭吃没衣穿!”王桂兰说。她工作十分认真,怕鞋做得不合脚、 不舒服,影响打仗,就把每个妇女做好的鞋都标记上名字。这样,哪双 鞋做的不好,方便重做。在解放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王桂兰坚持接 受党组织的委派,以普通农村妇女的身份,用“走亲串门”做掩护,给 党组织传送重要情报,有时把情报藏在随身携带的干粮里,巧妙与敌 人周旋,多次圆满完成上级交给她的任务,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 革命斗志。 建国后,王桂兰于1965年至1985年担任村妇女主任。在这20年 时间里,她任劳任怨,勤恳实干,带领全村妇女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有 一年在修堤扒河中,正值寒冬腊月,天下着鹅毛大雪,为按时完成修建任务,王桂兰不顾天寒地冻,和男人们一样,挽起裤腿第一个跳进 冰冷的水里,直到双腿冻得失去知觉才上来暖和一下,等身体暖和 点,又跳进水里继续劳动。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全村妇女积极投入建 设,整整半个多月,王桂兰一直坚持这样干,圆满完成了任务。有次她 累的吐血,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拼命,不累吗?王桂兰说:“身体 累,但心不累,跟着党走幸福踏实!”因工作成绩突出,王桂兰多次受 到上级表彰,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20年妇女主任,20年贡献付 出,王桂兰无愧县级模范党员、省级三八红旗手。 如今86岁的王桂兰仍然关心村里事业,积极配合支持党支部工 作。村支部开会,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她都会提前到场,以一名老党员 的本色带动影响年轻党员。她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跟共产党走的 衷心还年轻着呢。”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红莲

我是王桂兰的晚辈

入驻晚辈
  • 红莲
    红莲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