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礼勋同志简介:

崔礼勋,男,五莲县汪湖镇仁旺村人,1926年8月 出生,1948年1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6年12月参 军,参加过济南解放战役、淮海战役、河南解放战役、渡 江战役;1952年退伍回村;1953年至1983年,任第八生 产队队长。荣获三等功两次、勋章一枚。崔礼勋,汪湖镇仁旺村人,1926年8月出生,1946年12月参军, 1948年1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参加过济南解 放战役、淮海战役、河南解放战役、渡江战役,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荣获勋章一枚,见证了他不怕死的军旅生涯。在和平建设年代,担任村 第八生产队队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一千就是三十年,是村民 心中干活不怕累的“八队长”。 跟着共产党,血战国民党。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向解放区发 动全面进攻。同年12月,年仅20岁的崔礼勋,怀着一颗保卫国家、守 卫家乡的心,自告奋勇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他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炼 好杀敌本领,1947年被提拔为班长。“从那时起,我更加严格要求自 己,虽然不是党员,但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争取早日加入 到中国共产党。”老人说。 “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在战争面前,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身边的 战友或许只是一次暂时分开,就有可能不再见面、生死相隔。”90岁的 崔礼勋老人提起战争岁月有些激动。崔礼勋参加过许多次大大小小 的战役,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英勇善战。1948年9月,崔礼勋参加济 南战役。战斗前,每名战士衣服的布袋里装有“杀敌立功证”,上面写 有姓名、年龄、性别、籍贯、职务等,根据它来确定身份。国民党军队的 飞机在上空飞来飞去,不时往下投弹,一次就是几十颗,炸弹带着一 阵风落地爆炸,响声惊天动地,一片火海烟雾。崔礼勋与战友们冒着 生命危险出生人死,冲锋陷阵,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了。他怒火在 胸、冲锋在前,率先冲人济南南大门,连毙几名敌人,冒着枪林弹雨, 从敌人手上救下了几名伤员和一位李姓副连长。战斗结束后,崔礼勋 荣立三等功,并被提拔为副排长。1948年11月,崔礼勋参加淮海战 役。他带领一排战士,血战苇泊山头,先后打退敌人七次进攻,自己身 上多次负伤,为大部队南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 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排最后只剩了1 1个人啊,其他战 友,都战死了!”说到此处,老人哽咽道。同年12月,崔礼勋又参加了 解放开封的战役。此时凛冬时节,寒风呼啸,滴水成冰。崔礼勋随军冲 锋在前,率先攻克龙王店。此役,他再次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地加人中 国共产党。1949年,崔礼勋参加渡江战役,战场上他奋勇杀敌,轻伤不 下火线,再次立功,荣获勋章一枚。多次的立功和勋章的获得,是他戎 马生涯中英勇战斗、浴血疆场、不怕牺牲的最好见证。 血与火、生与死的残酷战争,磨砺了他不怕死、不怕苦的刚强意 志,也锤炼了他转业农村不怕累的工作作风。1952年,崔礼勋复员回 家。1953年,担任村里第八生产队队长,一千就是30年。自从担任生 产队长后,他在提高粮食产量、让社员多分粮食上大做文章,带领社 员苦干实干,使第八生产队一直成为全村的先进生产队。村里修建水库正值寒冬,环境恶劣、工作量大。在工地上,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 苦,哪里就有崔礼勋的身影。他不顾寒冷,挽起裤腿第一个跳进水里, 用实际行动带动民工。他曾对民工说:“打仗不能怕死,打水库不能帕 累,要用打仗的拼命精神建好水库。”在他带领下,顺利完成了修建水 库的任务。30年间,他事事争先,时时带头,是一位村民公认的好队 长。“八队长”也代替了他的名字,成为村民对他的称赞。 退岗不退志,离任人不闲。1984年,干了整整30年生产队长的崔 礼勋,卸下了队长的担子。但他没有忘记党员身份,依旧默默工作、带 头奉献。他时常拿着铁锹,到田间地头,补补被水冲坏的渠道,垫垫被 水冲坏的路面,扶扶被风吹歪的小树。平日里,不论谁家有事,他都要 上前问问,主动帮忙,像当年一样关心每户家庭,受到村民们的尊重。 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崔礼勋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他时常告诫 儿子和女儿:“是共产党领导咱们过上了好日子,无论干什么工作,不 管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都要干好.不能掉队f”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红莲

我是崔礼勋的晚辈

入驻晚辈
  • 红莲
    红莲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