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明同志简介:

宋洪明,洪凝街道仲因村人,1930年3月出生,1946年1月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退伍。他 是一位从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 的复员退伍的老兵。 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充实壮大部队力量,向主力部队提供兵 员,五莲地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参军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工作。在 参军热潮中,年仅16岁的宋洪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报名参军。参军 不久,经过五、六天的简单整训,即奔赴前线。8年的军旅生涯,参加了 许多次规模不同的战役,大的战役有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渡江之 后,又到浙江五台县和临海县清缴土匪,剿匪结束后,毅然北上抗美援 朝,为新中国解放和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那战火连绵的年代,每次战斗中,宋洪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穿行在枪林弹雨之中。在部队他主要担任侦察员和通讯员,每次都是 冒着生命危险执行战地任务。前往敌区侦探敌情,随时随地都有被敌 人发现,甚至牺牲的危险。宋洪明说,“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豪言壮语, 满眼的都是硝烟和烈火,满耳的都是枪声爆炸声,阵地上战友们都低 着头一个劲的往前冲,没有人犹豫也没有人说话,干部冲锋在前,士 兵紧紧跟后,不断有人倒下,因为有战争就有牺牲。”宋洪明在枪林弹 雨中冲锋陷阵,曾在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两次负伤,他把自己的 生死置之度外,继续坚持战斗。 在孟良崮战役中,宋洪明奉命去前线传达首长的指示和调整部 署图,他冒着敌人延伸射击的炮火,迂回穿插,及时将首长的指示送 到前线指挥员手中后,主动留在前线参战。战斗中,一颗炮弹在他不 远处爆炸,他的腿部被弹片击中,露出白森森的骨头,鲜血浸湿了整 条腿部,但他并没有撤退,而是经过简单的止血包扎后继续战斗,直 到战斗胜利结束,才被抬下战场。在疗伤过程中,由于战地医院医疗 条件有限,医生们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那种疼痛是常人难以 忍受的,但宋洪明从未提出过分要求,表现出一名革命军人的坚强意 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美军飞机对部队后方运输线狂轰滥炸, 部队给养损失比较严重,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为避免飞机轰炸,白天 不能生火做饭。晚上近战夜战,敌我交错,生火起炊更容易暴露目标。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时常几天吃不上饭,喝不上干净的水,饿了只能 吃冷饭、啃干粮,渴了就抓几把雪吃到嘴里。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生活, 宋洪明得了严重的胃病,加之战壕里弥漫的硝烟又引发了肺结核等 疾病,最终病倒在朝鲜战场。由于身体原因,为不拖累部队,宋洪明申 请复员,于1953年8月,佩戴着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复员回乡。 复员回乡后的宋洪明,没有居功自傲,更加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 本色,放下功臣的身价,积极参加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合作化时期, 他主动参加合作社,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人民公社化时期,他和普通 村民一样,积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凭力气挣工分吃饭;改革开 放后,他仍然和其他村民一样,想方设法经营好自己的承包地,多打 粮食,争取早日致富,把自己溶于普通农民之中。 从枪林弹雨中走来,已步人耄耋之年的宋洪明,没有躺在功劳簿 上,而是以平常的心态为人处世,深受村人的爱戴。每当宋洪明老人 提起往事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战场,总能想到那些 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战友,心情仍不免有些激动。他时常以自己老 兵的经历教育身边人:“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英雄先烈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发奋努力啊!”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红莲

我是宋洪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红莲
    红莲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