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卿同志简介:

(1909 -1978) 张德卿,曾用名张涛,1909年出生于博 兴县城东街道李家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 家中兄弟4人,他排行在二。张德卿的父母 都没有文化,因此他们的家庭虽然经济上富 有,但政治地位较低。为此,张德卿的父亲 把四个儿子全部送进学校读书,希望他们能 成长为“有头有脸”的人物,摘掉“土财主” 的帽子,其家庭能成为“诗书门第”。 张德卿于1916至1925年,先后在本村 私塾和县第二高级小学读书;1925年至 1929年在本村读私塾。其间,他曾在家当过 一年小学教员,后因不是中学毕业,没有教学的资格遭到辞退。为能谋 取一份教师职业,他又于1931年考取了济南正谊中学。 开始上学时,他还是按照父母的意愿,争取通过读几年书,回村当一 名教书先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和时局的影响,张德卿在思想上发生了变 化。 张德卿在济南读书时参加了纪念五三惨案的游行,开始萌发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情怀;同时,他也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九 一八事变后,他在与同学鹿省三和傅敦吾等共产党人的交往中接受了共 产党的主张。但他当时对共产党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更不懂得共产党有 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当他直接问鹿省三、傅敦吾是不是共产党员时, 遭到他们的严厉批评。随后,他参与了鹿省三、傅敦吾等根据中共山东 省委的指示组织的赴南京请愿团。他们在济南卧轨3昼夜,冲破国民党 山东省政府的阻挠,乘火车奔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抗日,却遭到蒋介 石的拒绝。回校后,鹿省三、傅敦吾等被学校开除。这一事件,让他进一 步看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 同一时期,博兴县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他的思想变化也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当时博兴有两个令张德卿十分佩服的人,一个是刘顺元,一个是 王博昌,而且他们两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认为这么有能力的人都 加入了共产党,那么共产党一定是好样的,于是就更加向往加入共产党 了。 1932年,张德卿初中尚未毕业就考取了北京弘达中学高特一部。 这时张德卿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一心想着加入共产党,认为只 有跟共产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北京他又见到了鹿省三和 傅敦吾,并很快经他俩介绍参加了反帝大同盟,他认为加入了反帝大同 盟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就被编人活动小组,开始参与党的 活动和党的会议。他积极组织发动学生游行示威,领导学生高呼“打倒 国民党,打倒国民政府,恢复苏俄邦交”等口号。他还积极参加了党组织 领导的在朝阳大学召开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讨论会,在北平大学 召开的声讨逮捕陈独秀大会,以及为李大钊出殡时的游行示威,革命纪 念日的飞行集会等。他和鹿省三、傅敦吾等还经常利用晚上外出写标 语、撒传单,向清洁工和工厂工人宣传党的主张。 由于经常参加党的小组会议和党的活动,他开始对共产党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并严格按组织要求做事。明白了“参加共产党后任何人不能 告诉,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也不能说,绝对保守秘密”,成员之间不准发 生横的联系等规定。 1933年,他又结识了共产党员、博兴籍北京大学学生舒方侯。张德 卿所住的公寓成了召开小型会议和讨论问题的场所,每到周末,舒方侯、 傅敦吾以及从济南逃到北京的共产党员教师赵图南等就聚集到他的住 处,或召开讨论会议,或者传阅进步书刊,如鲁迅的小说、艾思奇的哲学文章、《伊里奇的辩证法》、共产党办的期刊《红旗》等。 张德卿等听说博兴“八四”农民暴动被镇压后党的组织遭到破坏, 便约舒方侯、傅敦吾一同回到博兴,试图恢复博兴党的组织。临行前,他 们进行了分工,由舒方侯任书记、张德卿分管组织、傅敦吾分管宣传。到 达博兴后,他们三人各负责一个区开展革命活动,并商定好每周在菜园 村赵炎周家碰头一次,交流情况。张德卿负责他家所在的三区,与暴动 后潜伏下来的共产党员李景房、马世功取得了联系,并介绍张法宗(后更 名张介夫)、王建新、王庆余等人加入党组织。张德卿离开博兴后,张法 宗、王建新等继续在三区开展革命活动。 1934年,张德卿从北京弘达中学毕业回到博兴,经王绍堂和傅敦吾 介绍到博兴县立第五高级小学(在今店子镇历城村)任教。当时的博兴 正处在白色恐怖中,党组织遭破坏,党的领导人或被捕或潜逃在外,党组 织的活动场所博兴师范讲习所和博兴一小被国民党政府严密监管,已无 法开展党的活动。傅敦吾和张德卿在一时无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的情况下,就利用博兴五小这块阵地自觉地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党的抗 日主张、传播进步理论,号召学生募捐慰劳冯玉祥率领的抗日部队。 1935年,又有一批党员和思想进步的知识青年聚集到博兴五小,他们有 相炜、高星华、刘鸣泉、王韬等。张德卿任学校的史地课教师,在上历史 课时,他从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讲到俄国的“十月革命”;在上地理课 时,从中国地大物博讲到国土被列强瓜分,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935年夏,张德卿通过秘密串联,回到博兴三区给一批地下党员恢 复了组织关系,并召开了由李景房、刘惠民、张介夫、王建新等参加的三 区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鼓舞大家在困难时期要看到希望,要克服困难,秘 密进行革命活动。博兴三区成为白色恐怖中博兴党开展秘密活动的一 个发起地。 1937年春,鹿省三奉省委指示到博兴五小,找到傅敦吾和张德卿, 要求他们联络地下党员,恢复博兴党组织。不久,张德卿和傅敦吾因开 展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县政府的注意,被新更换的反动校长开除了。他 俩就到济南继续寻找党组织。 七七事变后,在济南寻找党组织无果的张德卿和傅敦吾又回到博兴,开始组建抗日游击队。1937年秋,王博昌获释出狱,奉省委指示回 到博兴领导组建抗日武装。张德卿响应党的号召在三区开展抗日武装 的创建工作。他利用亲戚关系安插共产党员张介夫等加入三区抗日自 卫队,并促成这支队伍与博兴党组织领导的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结为友 军,联合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周胜芳部。 1938年秋,张德卿被选派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从此离开 博兴。学校位于沂蒙山区岸堤村,张德卿被任命为队长兼支部书记。学 习期间,他培养发展了40多名党员和70多名“民先”队员。一个月的培 训学习结束后,张德卿被安排在沂水县七区任区委书记。沂水七区是国 民党统治区,会道门众多,社会环境复杂。张德卿到任后,首先做通了以 贫苦农民为主的佛教会的统战工作,随后又用一个月的时间突击做通拥 有2000多人的地方自卫团的统战工作,利用开办训练班的方式发展党 员70多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上级奖励。后来由于国民党重兵 入住,七区的统战工作遇阻。1939年8月,张德卿在前往沂水县委汇报 工作途中,接受了带领百余名干部到县委分配工作的任务。途中张德卿 安排队伍宿营,自己去找县委。不料夜间遇敌人袭击,队伍被冲散。事 件虽是偶发,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张德卿还是承担了领导责任,受到党 内警告处分。 1939年9月到1941年8月,张德卿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民运科科长。 他大胆泼辣地开展工作,为打开沂南的工作局面作出了贡献。随后他在 山东分局党校学习一年。学习期间,党组织对他的入党问题进行了审 查,并经山东分局批准他的党龄从1933年夏介绍张介夫等人人党时算 起。 1942年,张德卿学习结束后,分配到山东分局调研室工作。他深入 到临沭县基层,调查落实减租减息情况,指导各区的减租减息工作。 1943年4月,山东分局落实中央精兵简政的号召,张德卿被下派到日照 地区任各救会会长。在该地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按照工作规划,指导 全县先后开展了反贪污、反恶霸、减租减息、动员参军、领导群众开荒等 工作。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他夜以继日地在这片大地上奔波。各 项工作刚告一段落,上级考虑张德卿年龄大,多年来工作流动性大,再次调他进入党校学习休整,并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8月学习结束后, 他调任渤海区党委四地委各救会会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 旅政治部主任杨忠,渤海区决定将惠(民)、济(阳)、商(河)三边县委更 名为杨忠县。张德卿于1946年12月任杨忠县委书记,参加了渤海区整 党运动。1948年4月又调任渤海区党委工作队队长,到一地委帮助工 作。 1949年7月,张德卿被抽调到西南服务团,随第二野战军进入云南 省。行军途中任党支部书记。经半年的长途跋涉,于1950年1月到达 云南,被分配到云南省笛旧市任锡矿工会主席。他积极维护工人利益, 代表工人向企业主争取权益,并因此与个别干部产生矛盾而被调离。 1950年10月任云南省委党校党委委员。1952年12月至1956年9月, 先后任四川省内江县勘查工作队队长兼党委书记、宜宾市中元纸厂党委 书记、西南理论学习班学员、重庆601造纸厂党委书记等职。1956年9 月至1957年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1957年9至1958年9月任重庆市 房管局副局长,1958年9月起任重庆市劳动局副局长。 张德卿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他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投身革 命,认准的是真理。因此,在他参加革命后形成了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得 失,不讲情面的个性。他曾多次因性格耿直、不讲情面而得罪领导,这是 他频繁调换工作岗位,职务却得不到升迁的主要原因。在抗日战争时 期,他曾多次回到家中,要求主持家务的兄长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 把粮食捐给抗日政府和救济贫困户。其兄阻拦他,他便当面与之理论。 其兄气不过,就骂他是“二疯子”。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德卿受冲击,被批斗;1973年获自由,恢复职 务并兼任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4月因病 去世,享年69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张圣东

我是张德卿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张圣东
    张圣东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