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同志简介:

马达(1903-1978)原名陆诗瀛,亦名林扬敬。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人。中共党员。儿童时就酷爱美术,中小学时其图画成绩在同学中名列前茅,并开始用绘画来宣传民主革命的主张,同情劳苦大众的境遇。19岁时,就读于广州美术学校,并参加了“广东暴动”。1928年到达上海,在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专攻绘画,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担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工作。1932年参与组织有名的“野风画会”和1934年的“暑期绘画研究所”,晌应鲁迅先生的倡导,投身新兴木刻运动。常在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环境里从事创作,画了不少反映时代生活,同情劳苦大众的漫画和木刻作品,发表在当时的《永生》、《漫画世界》等刊物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与一批木刻家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协会,团结各地版画家以铁笔做武器,有力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创作了《保卫大西北》等木刻作品。1938年秋天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执教。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身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对文艺工作者的讲话。会后响应到“大鲁艺”去的号召,背负行装深入工农,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如《推磨》、《汲水》、<焚毁神像,破除迷信》、《陶端予》等。1946年春调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并随室到达晋冀鲁豫边区。1947年4月该室奉命改建为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文艺工作团,担任该团团委,后为边区人民美术厂主任。同年8月15日增补为边区文联常务理事。晋冀鲁豫与晋察冀两个边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后,在华北大学第三部从事创作和教学工作。建国后,历任天津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中国美协理事、《版画》编委、天津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化局顾问等职。自入城后,就坚持到工厂、铁路深入生活,热情地辅导工人,培养美术骨干。1951年至1953年,曾两次赴朝鲜进行战地写生,宣传和赞美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们。1962年春,返回故乡北流县,以勾漏山为中心,把全部激情倾注于一幅7丈长的《桃园洞图卷》的巨制上。此后还深入到海河工地、大港油田,为创作搜集了大量素材。还热心扶持天津地方民间美术,不倦地致力于传统版画的探索和研究,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砖刻艺术上,创作了《屈原像》、《杜甫像》等砖刻精品。砖刻与钢笔速写堪称两美,自成流派。“文革”期间,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遣送到天津西郊落户,精神和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在生病期间还坚持作画写生,而且常以骏马为题材,籍以表达其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充满无限热爱、满怀信心与希望之情。在其生命垂危之际,还写下诗句:“南驰北骋几十年,踏碎铁骑几万千,喜看夕阳破霾出,余晖尽洒在江天。”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马达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