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介云同志简介:

高介云,1926年5月生。山西省武乡县人。曾用笔名歌翱、纪叶、俞恩、东方束玉等。1931年至1937年随父高沐鸿在归化(现呼和浩特市)、太原等地上小学;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任榆社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队员)。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民革中学政治部工作员、民中剧团演员、武(乡)东一高教员、武乡县青救会宣传部长、武乡光明剧团团长、太行剧团团长、太行文工团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这期间,1938年曾在民革中学学习半年,1940年曾在太行区鲁迅艺术学校学习半年,对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收益很大。这期间主要作品有:1942年为配合反对蒋介石、何应钦等制造的“皖南事变”而创作的历史剧《宋亡之鉴》(含《朱仙镇》和《风波亭》两本),以及和万一等同志合作的大型戏曲现代戏《地雷大王王来法》(1943年)、《改变旧作风》(1944年)、《组织起来》(1945年)、《滔天罪恶》(1945年)等;上述剧目都由武乡光明剧团上演,太行《文艺杂志》发表;其中《改变旧作风>-剧由太行新华书店出版单行本,建国后选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解放战争期间主要作品有小型歌舞剧《小和家》(1946年)、《贺功》(1947年)等;此外,音乐创作方面为大型歌剧《王贵与李香香》、《赤叶河》、《春耕时节》作曲(1947-1948),这期间也为中、小型歌剧《四大恶霸》、《两条心》、《关公整周仓》等剧作了曲。以上剧目均由太行剧团演出,太行新华书店、群众书店出版单行本,其中《赤叶河》一剧建国后被选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关公整周仓》-剧被选入《农村戏剧集》。1949年夏随太行区文艺代表团赴北平参加第一届文代会;秋,太行文工团进驻太原市,改编为山西省文工二团,任文工二团副团长;冬,带职到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曾创作歌曲《一个名字一分力量》、《我的姐姐张秀兰》等歌曲十余首以及毕业作品《保卫祖国大合唱》(由学院合唱团演出),其中《我的姐姐张秀兰》曾获全国歌曲评奖三等奖。音院毕业后(1951年)至1986年离休,期间历任山西省文工团团长、华北文联创作员、华北晋剧团研究室主任、天津歌舞剧院创作组长、音协天津分会秘书长、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剧协天津分会秘书长、副主席,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剧协名誉主席。这期间主要作品有:大型歌剧《结婚》音乐创作(1952年)、和万一等同志合作的大型歌剧文学本《为了幸福》(1953年)、《96盘坡》(1955年),此外还创作了大型歌剧《义和团》(1960年)、中型歌剧《老万师傅》(1963年)、《女检查员》(1963年)、大型歌剧《滚滚九龙江》(1964年)、《我们走在大路上》(1965年)等,上述几个歌剧都由天津歌舞剧院演出。另外还改编了大型戏曲《绣鞋疑案》和《双婚记》(1974年),由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和天津市评剧院分别演出。在音乐创作方面,这一时期约写了各类歌曲200余首,其中《台湾,我们蓝色的宝岛》、《骑兵巡逻队》、《王三姐赶集》、《歌唱中国共产党》等,均获得天津市歌曲评奖二、三等奖,并灌制了唱片。1983年至1990年主编了大型志书《中国戏曲志·天津卷》,出版后获得了专家好评和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嘉奖。离休后主要写些回忆录性质的文章,大约十余万字,分别发表在《光明普照五十年》、《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烽火岁月》等书中。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高介云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