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耕书同志简介:

吴耕书自幼读书,与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的同乡郑思群结婚。此后几年,吴耕书生了两个儿子,但 为了革命和学习,夫妇俩把两个儿子一直留在老家,由奶奶抚养。 1936年,吴耕书与郑思群一起赴日本留学并从事中共党的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耕书和郑思群这一对爱国革命伴侣毅然中 止学业,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祖国。1937年9月初,吴耕书和郑思群等一 行7名留日同学,经由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安排,直接去山西五台山八路 军总部报到,5名男生立即上前线,被分配到八路军政治部敌工科工作, 吴耕书和另一名女同学被分配到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晋西北做扩军宣传 工作,后又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学习政治、军事并留 校工作。1941年7月后,吴耕书任抗大第一分校冀鲁豫区支校及陆军中 学马列室教员,帮助一大批军事政治工作骨干提高了马克思主义水平。 抗战期间,物资极度贫乏,生活极为艰苦,吴耕书和战友们克服各 种艰难困苦,并经历了冀鲁豫边区艰苦的反“扫荡”斗争。1 942年9月 27日,在抗击日伪军对濮(县)范(县)观(城县)中心区的“铁壁合围” 斗争中,陆军中学政治处主任郑思群身受重伤,九死一生。正身怀六甲 的吴耕书,在赶往为烈士们布置的灵堂的途中,才意外地获得了丈夫生 还的消息。 1 942年1 0月,大女儿出生,吴耕书和郑思群给她起名“沙樱”, 希望这个不足月便诞生在贫瘠沙区的小婴儿长大成材,像樱花一样美丽。 1 945年9月,吴耕书生下了二女儿,夫妇俩给她取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 名字“利华”,即“胜利的中华”。战争时期出生的孩子们,或是在部队的马背摇篮里长大,或是寄放在老乡家里,与父母聚少离多。 解放战争时期,吴耕书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教员, 并作为二野女大正式代表,参加了亚洲妇女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吴耕书曾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 “文化大革命”初期,郑思群受迫害去世后,吴耕书受到很大的政治压力。 1979年3月,郑思群平反后,吴耕书继续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 1989年,吴耕书把多年珍藏的一件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廖承志 转赠给郑思群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块金质怀表,捐献给 了重庆市博物馆。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吴耕书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