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桐同志简介:

韩凤桐 韩凤桐生于1923年10月,他的童年是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度过的,年仅19岁他就走上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说, 1942年秋,为动员全面抗战,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鲁南军区文工团和白彦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韩凤桐和本村几个一块念私塾的同窗,动员群众40多人,组建成立了苗庄庄户剧团。 这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文艺轻骑兵,在鲁南抗战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苗庄庄户剧团不但是一支抗日宣传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和战斗队。它的创建对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宣传文化建设和戏剧文化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1月,韩凤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村兼任代课教师, 1945年9月,为加强兵站的工作,又把他调往苗庄区临时兵站任文书, 1945年12月,党组织把他调往枣庄西区县民运部组织文艺宣传队,由于韩凤桐在庄户剧团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为此,组织把他派往枣庄西区县,给他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帮助地方发展宣传队员,并协助他们建立地方政权。 以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由陈毅和粟裕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 1947年7月,羊山战役打响,这次战役打得异常艰苦,我军战士伤亡很大,大批伤员亟待救援。在这紧要关口,鲁南军区常备担架队接到通知,紧急赶往羊山集。 韩凤桐和队员们不辞辛劳,率领常备担架队连夜急行军数百里,他们的脚上磨满了泡,踩在地上每走一步都特别疼,走了一天两夜,终于在天亮前进人阵地。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韩凤桐仔细观察羊山,它比沂蒙山区的任何一座山都要小,简直就是一道丘陵,高低有致,起伏连绵,在缥缈的硝烟弥漫中时隐时现。 “轰轰……”随着敌我双方炮火的轰击,战斗又打响了。“做好抢救准备!”韩凤桐对身旁的一位队员说。话音刚落,他就发现两名战士中弹倒下,韩凤桐和他的队友急忙向倒下的战士爬去,他对队友说:“我上去把他们拖下来,你们做好转送的准备。”说完,他就向伤员冲去。这时,敌人加强了火力封锁,一颗炮弹落在他附近爆炸了,韩凤桐的耳朵被炮弹击出了血,他忍着疼痛,爬到伤员身边,只见他伸出两只手,扯起伤员就顺着山坡往回拖…… 每一次冲锋,他们担架队都是紧跟战士们向前冲去。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又一个个倒下来,他们心如刀绞。战士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担架队在枪林弹雨中前行,以隐蔽果敢的动作,在前线抢救伤员。 此时正值雨季,羊山集附近形成了沼泽地带。因羊山集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抢救伤员甚为困难。羊山集内国民党军的火力可控制羊山周围1000米的距离,有利于其固守和相互支援,易守难攻。敌军凭借坚固工事作战顽强,我军连攻两天,未能奏效,伤亡很大。队员们都是赤脚上阵,冒雨前行,担架队的队员也都成了泥人;特别是到了夜晚,阴雨绵绵、硝烟弥漫,视线模糊,队员们就在战壕里伸出手一个个地摸,先把活着的伤员抬下去,一连几天几夜没有睡过安稳觉,他们累了就在战斗的空隙歇上一会儿,困了就仰在战壕里眯一会儿。 羊山集东西长约3华里,因为靠山,以石砖房居多,周围环有寨墙,并有外壕一道,东南两边地势低洼。该集北面有一座东西向长约2000米、高 400米的孤山,有三个突出山峰,远处望去,犹如一只绵羊卧在那里,羊山集由此而得名。居民称东峰为“羊头”,中峰为“羊身”,西峰为“羊尾”,羊身高于羊头和羊尾,能瞰制整个羊山和羊山集。 7月13日,我军再一次发起冲锋,直扑王敬久的“长蛇阵”,迅速将分别驻守在“羊头”“羊身”“羊尾”的3个师分割包围,于14日歼其大部,其余退守羊山。 7月15日,大雨滂沱。夜晚,野战军向羊山守敌发起围攻。二纵四旅从羊山西南角进攻,抵达西阁门;五旅攻占了羊尾。三纵八旅攻占了羊头;九旅进攻南门。拂晓时分,因受守军羊山制高点火力压制,伤亡惨重被迫退出,总结经验,调整部署,准备再战。 7月25日夜里,大雨倾盆,直下到26日黄昏,总攻计划无法实施,被大雨所困,交通、通信均发生困难,推迟到27日。 7月27日,天气突然放晴,下午6时30分部队发起总攻击。野炮、山炮、迫击炮交织在一起,火龙似的射向羊山主峰。 28日拂晓,敌军大部撤退。师长宋瑞珂率领其亲信和三个警卫连,固守在羊山集东北角的一所院子里,做最后一搏。解放军高喊:“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话音刚落,一名中尉举着双手,出来投降。宋瑞珂倒戴着军帽从楼内走出,规规矩矩地向葛玉侠行军礼。此时,朝霞映天,战斗结束。 韩凤桐亲历了羊山战役的惨烈场面,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震撼人心;血水、雨水横流,真是血流成河。他在世的时候,每每谈起这一场战役,都是难以控制自己,眼泪直流。这一次的战役,也给他留下了终生的伤痛:他的一只耳朵被震聋,脚不能穿袜子,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夜里睡觉,终是把脚放在被子外面,他的脚热得烫人,每逢刮风下雨的前几天,两只脚总是麻木。 有人说,青春是一棵树,一棵伴着风霜雪雨一起成长的树。韩凤桐在历经战火的洗礼后,他的青春是在狼烟战火中度过的,那里只有战马的嘶鸣,雄壮的呐喊;为了新中国,他献出了青春的全部激情。 走出沂蒙的韩凤桐/一055 羊山战役结束后,部队需要休整,韩凤桐带领他的常备担架队于1948年1月回到沂蒙山区的老家,当时,把他安排到苗庄区委工作;1948年则是我 韩凤桐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于1949年4月提拔任中共白彦县委组织部干事(白彦县于1947年8月27日建立,分管苗庄、白彦和山阴区);在这段工作中,他积极投入到土地改革当中,进入土改工作队。他以身作则,首先动员自己的家人,把仅有的几十亩地主动捐献出来,分给贫雇农。 1949年9月,韩凤桐被提拔为青年团尼山地委建团工作队组长;1950年1月至1960年2月分别在白彦团县委、曲阜团县委、嘉祥团县委、济宁团市委任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韩凤桐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