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同志简介:

江风,原名江祖洁,生于1926年1月7日,无锡东埠镇邢墅桥人。幼年在王祥巷小学、无锡县立第三小学、上海浦东中学附小等校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就读于东埠镇宏文中学、上海君毅中学。1945年2月,江风经游击队李明(女)介绍,和陆剑心到新四军苏浙军区所办,以粟裕司令 为校长的苏浙公学学习。3月上旬,先由向导带领他们进入南方泉新四军游击区,后将他们护送去马迹山新四军抗日民主根据地,此时区长是张文龙,政委是徐亚夫。4月9日,太湖县总队一个武装排乘三桅大木船往苏浙军区运送军用物资。他们一行上船后,乘着夜色朦胧,又顺风顺水,拂晓便抵达浙江境内一无名小镇。战士在街道警戒,向导带他们急行军到竹林深处一个农家吃早饭,饭后整日行走,直至下午5时在一个名叫夕照寺的空寺住下,有人送来晚饭,半夜听到狼叫。 4月11日下午4时许,他们到达设在扬峰堪的苏浙公学(简称“苏公”)校部,于是立即填表入伍,发了军服,他们被分到黄花堪的七队学习。七队队长谢竹林,是一名老红军。“苏公”完全是军事化的,早点名之后出早操、打野外。单周上午政治课,各队集合听教务长讲授《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双周上午军事操练,中饭后有2个小时午休时间,可以去校部看病,下午讨论,晚点名之后还是学习讨论,夜间放哨值班,生活十分紧张。 “苏公”结业分配之前计有9个男生队、1个女生队、1个干部整风队,学员1000余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苏公提前分配。苏浙军区成立文工团,江风被分配到文工团工作,文工团团长是赖少其,军区宣传部长是孙克骥。《双十协定》之后,新四军部队北撤。部队过江后,先驻东台。11月司令部驻淮阴,政治部驻淮安。此时,文工团称华中野战军文工团。次年3月,文工团分兵两路,一部分去淮北部队,一部分到驻在响水口的十二纵队文工团。当时,江风分派到十二纵队文工团。4月,他调到机炮连任指导员。5月,他调回十二纵队文工团。5月部队从水路抵达高邮,6月,他以纵队《战斗报》记者名义被派到所在部队采访报道。7月13日下午,扬(州)泰(州)线上解放战争首战打响,他正在前线。我部队主动撤出邵伯后,经高邮、兴化等地且战且撤,至涟水停下来。涟水二次战斗后,将攻入城内的敌军又赶了回去。他在二次战斗之后到城内时,尚见装有战死的敌团长的一口黑漆大棺材搁在那里。到淤黄河边,见河中飘着橡皮艇,还有敌军骑牛渡河时被打死的一条水牛,还未打扫的河滩上敌军败退时留下的各种弹药箱等。 敌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发誓要在涟水城内过1947年新年,我军主动撤出涟水。此时,我十二纵队一部分随大军北移人山东境内,江风随九十二团回南至苏中,坚持原地斗争。这时,他任九十二团二营文化干事,随二营行动。一路杀回苏中之后,1947年3月组织上又调他去十一纵队文工团,先后任班长、分队长、创作组长等职。江风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之后,一路南进,又来到了涟水城下。他作为纵队《战线报》记者与某团宣传科长肖枫一起随军采访报道。 1949年3月,十一纵队部队驻如皋,不久该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二十九军,4月渡江战役后驻苏州。二十九军参加上海战役后继续南进,经江西进福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江风正在泉州。二十九军参加福州战役后,12月攻克厦门。驻厦门时,江风调至二十九军政治部宣传部,任文化干事。1950年12月,二十九军回南京三野总部,军部文化科人员全部调到中央军委直属铁道公安政治部,驻天津市。1951年初,江风因患肺结核病,人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院治疗。1952年12月,江风转业到河北省工业管理学校教语文、政治、现代革命史等课程。1971年调至河北大学从事人口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任该校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科研总支书记。至1988年离休以后,又任河北经济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江风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发展简史》(获河北省优秀作品三等奖)、《河北省志•人口卷》史前部分、古代人口部分。多年以来,时有文艺作品和人口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在报刊上发表。2006年被中共河北大学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战争年代,江风曾在淮海战役中立三等功,另立四等功三次。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new4army

我是江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new4army
    new4army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