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隆同志简介:

胡建隆,1926年10月16日生,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乡泉 口村人。幼年读过私塾,继而在后湖村完全小学读书。1938年4月日军侵占临沂后,学校被迫停课,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组织起各种抗日团体,抗日救亡运动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41年7月,胡建隆经进步教员王雪堂、抗协负责人郑俊文(后任河南区副区长)介绍参加革命,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是年11月,日伪军纠集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胡建隆被河南区委安排作地下秘密交通员,活动在泉口村、三官庙、茶山、尖山子一带,负责侦察敌人的活动和装备情况。1942年6月由区抗联主任李长庚介绍加入共青团,组织本村20余名青年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他任队长。1944年8月,由刘华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泉口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区委宣传委员、区委副书记。在艰苦的对敌斗争岁月里,他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带领游击队袭击敌人,拔除敌据点,分化瓦解敌伪军,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建隆继续在河南区发动领导群众开展反奸诉苦、参军支前、土改复查等项工作,亲自带领民兵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支前,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调沂水地委组织部做整党工作。1953年7月沂水地委撤销后,调临沂地委组织部工作。后任地委政策研究室组长,参加了农村整党试点和面上的整党检查及政策调研工作。从1958年起至“文化大革命”前,先后任费县上冶乡(区)党委书记,巨庄煤矿党委书记,费县县委常委,农村工作部长、县委宣传部长、费县县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的批判。1971年恢复工作后,于10月调沂水县委任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5月任莒县县委副书记,1976年3月任莒县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8年11月,胡建隆任临沂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后,胡建隆和县委“j班人”领导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组织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的轨道上来。在落实各项政策、调整领导班子、加强党的建设、医治林彪、“四人帮”破坏党、分裂党所造成的严重创伤、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了大量工作,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落实了党的有关政策;在农村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狠抓多种经营;总结推广了罗庄、刘家团、东朱团的经验,开始注意发展乡、村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临沂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80年9月,被选为临沂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1年6月,胡建隆调任临沂地委常委、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年12月至1984年2月兼任日照县委书记)。1982年被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出席了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7月被选为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当选为中共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临沂地区纪委工作期间,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路线,工作认真负责。在纠正历史遗留错案、落实党的政策、狠抓党风建设等项工作中,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查处了一批以权谋私的违纪案件,扶持了正气,狠刹了歪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1987年5月胡建隆离休后,为了使自己晚年生活得更有意义,参加了临沂地区老年大学学习,并任名誉校长;参加了银雀诗社,对诗词写作技巧进行研究。创作了大量诗词,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诗词写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现实主义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激情。1991年10月,他的作品参赛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举办的“纪念李白诞辰1290周年全国首届 兰陵酒杯”诗词大奖赛,荣获三等奖。目前,已整理好200余篇诗词,正准备出版。 (刘振业撰文)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胡建隆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