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鸿同志简介:

王振鸿(1913.5-1985.8),男,中共党员,河北省束鹿县人。 1928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接受了革命真理。在校期间,参 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因为参加学生游行,被学校开除。离 校后,经中共保定市委书记魏十篇介绍,担任中共保定市委交通员,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做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毕业于燕京师范 大学地理系,获地理学学士学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王振鸿在平津流亡学生战地服务训练 班做救亡工作。后经党组织介绍,先后到国民党教育部青年战地服务 训练班、河南省的国民党第一战区政治部、河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 政治部工作。 1938年9月,王振鸿担任中共豫东工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不久, 随宋克斌的保安部队驻鹿邑县白马驿,与魏凤楼部的中共负责人王少 庸取得了联系。10月,王振鸿来到了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第 二支队,在教导队担任参谋。很快,王振鸿在二支队建立了党组织, 担任了二支队党总支书记,在政治和军事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第 二支队队长是光武庙进步青年王丹岑,士兵多是太和人,他们相继驻 防过太和北部的淝河口、倪丘集、旧县集一带,主要任务是防范徐州 附近日军南犯太和。 在教导队,王振鸿动员了界首光武庙人谷鸿亮来教导队担任军事 教官,因为他打听到谷曾是国民党西北军军官,担任过冯玉祥部的卫 队连长。 教导队里多是一些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他们每天进行军事 训练,还经常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他们在驻地周围的村镇上排演活 报剧,趁势向群众进行宣传讲演,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战斗信心, 激发对日军、对汉奸的憎恶。 1939年秋,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强行改编, 王振鸿随教导队撤退到涡北参加了新四军。年底,国民党反动派掀起 反共逆流,顽固派军队向涡北根据地节节紧逼。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号 召党员同志去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王振鸿奉命来到了日寇、汉奸和 国民党杂牌部队盘踞的鹿邑地区,组建中共太北鹿邑工作委员会,并 出任书记。 王振鸿当时没有职业、没有社会地位,又是外省人,口音不同, 在这样一个政治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地区,去“拓荒’’建党,相当困 难。他带着姜林东给的一份秘密党员名单和林源同志写的一封介绍信, 分别去找了几个秘密党员,在窝棚里盖着破棉絮抵足而谈,受到了百 姓们的欢迎。有一天傍晚,他动员一个年轻人去涡北新四军随营学校 学习时,遭到了年轻人父亲的误解,被推推搡搡地赶了出来,在无可 奈何的情况下,摸黑走了几里路,才在一个过路小店住了一夜。 后来,由于傅融芝的介绍,到傅集镇上教过私塾和小学,住了两 三个月,先后发展了傅融芝、傅鸿藻入党,三人结成党小组,向他们 宣传党的政策、进行党的教育,商量着开展党的工作。因为小学和乡 公所很近,有一天,镇上开来了一支国民党部队,其中一位参谋对这 个操外地口音的年轻教师产生了怀疑,就探询振鸿同志的来历,并勒 令乡长驱赶振鸿离开此地,安身之处再次被迫放弃。 万般无奈之时,王振鸿又想起了原在自卫军教导队担任教官的谷 鸿亮,在自卫军被改编时愤然离开了部队,已经回到家乡种地做生意。 于是,王振鸿就来到了界首北部的光武庙庙东的大谷庄,见到了谷鸿 亮,在谷家住了下来,不久就发展了谷鸿亮入党。由谷的介绍,二人 共同来到了界首集西南的东王老家,见到了谷的原西北军军官的老战 友王文成,王曾到陕北抗大学习过,也在魏风楼友军里工作过,他是 个老党员,王振鸿便在王家住了一段时间。 1940年初,由于党组织的指示,王振鸿再次来到太和北部地区, 在双庙集与地下党员王绍舜、王凤保取得了联系,在王绍舜家寄住下 来,他看见王家门口外有一个已荒废了的杂货店,就想把商店经营起 来,作为掩护的职业和生活费用的来源。他到秋渠集找到了第一战区 派到豫东专员公署的地下党葛佩琦先生,从葛处借到了260元法币, 回来后就利用王绍舜家的小房子,开起了一个小杂货铺。在这里侦察 敌情,接待往来同志,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40年秋,王振鸿来到了界首,在秘密联络站——中山街上的“益 友筱商社’’找到马建中,来联系工作,沟通情报。 1941年间,皖北新四军受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与合围,上级 党组织豫皖苏边区党委转移到了津浦路以东地区,王振鸿同志的中共 太北鹿邑工委失去了组织联系。王振鸿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去寻找党 组织,他带着王绍舜冒险出发了,他们来到了涡河南岸的农村中一个 党的联络点,有个地下党同志还没有来得及撤退,他告诉王说,一些 没能及时撤退的地方同志,已经遭到了逮捕和屠杀,现在,涡河沿岸 敌人把守非常严密,过不去。于是,王振鸿又回到了双庙集的小店中, 艰难地维持生活,以经商、探亲、访友的名义与同志们保持着联系, 还经常向同志们讲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共产党员的修养等, 与谷鸿亮、傅融芝、傅鸿藻等秘密讨论。 1941年4月,住鹿邑的日军出兵扫荡。王振鸿的小杂货店两次被 日寇抢光,烟和食物被抢走,酒瓶踢的满地都是,小店无法经营。之 后,小店又遭到了伪军袁天柱部抢劫,袁部士兵到处抓夫,同志们把 王振鸿隐蔽到河里的木船上。 1941年夏秋,豫东黄泛区发了特大黄水,王绍舜家和王振鸿的小 杂货店被黄水淹塌,村民们都搬到寨墙上搭窝棚居住,这时他和王绍 顺一家人住在一个窝棚里,王绍舜一个老母亲、一个妹妹都挤在一起, 王振鸿感到很难为情,这时,小店已无恢复的可能,何况王绍舜家粮 食计日而食,已经无法维持生计,迫不得已,王振鸿把当地的工作向 王绍舜、王凤保、武俊士交待好之后,离开双庙辗转到了滑集教书。 抗战胜利后,王振鸿在南京教书。1948年,在南京遇到了一个原 保定育德中学的同学,人称“同乡大哥”,是个地下党员,为人豪爽, 知道王振鸿曾是地下党员,于是接受王振鸿参加了他所在的军事策反 小组,属于上海地下党领导。 王振鸿所在的军事策反小组,在解放大军渡江南下时,做了两件 突出的工作:一是成功地策动了国民党江阴炮台守军临阵起义;二是 南京国民党守军溃逃前夕,秣陵路上有一个军械弹药库,弹药库主任 受命计划在逃跑前夕全部引爆。4月22日夜间,王振鸿等人经过精心 准备,成功地保住了弹药库,也保护了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 解放后,王振鸿在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教书,参加了《地理辞海》 的编纂工作。 1985年8月13日,王振鸿在南京师范学院因病逝世。

纪念文章:3

主页管理:15534

我是王振鸿的晚辈

入驻晚辈
  • 15534
    15534
  • 柴进
    柴进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