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斋同志简介:

杜平斋 男 96 一分校 辽宁师范大学副院长 辽师大老干部处 4328243 我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1940、3- 41、3) 1940年3月,我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在徐州以东陇海铁路北邳县铁佛寺附近,进行三期整军,司令部住重坊,当时我是九大队三中队政治战士,年龄21岁,部队首长调贺万友、朱迟贞、周奎①、宋华章②、张燕青、王安广③、潘景④、魏锦⑤和我等共18名青年,去抗大一分校学习,我们拿着支队首长韦国清的亲笔信,由贺万友,王安广带队,经抱犊崮、天宝山山区,步行一天多时间,抵达115师师部,找到山东分局机关转介绍信,这年当地山区春荒,军民吃饭皆很困难,次日又遏日寇扫荡,敌人以优势火力,机枪、小炮,不断向我军射击,我指战员边战斗边转移,数千人的队伍,加上骡马行李后勤,下一个山头再爬另一个山头,个个汗流浃背,和敌人周旋,一天下来大家都没吃上饭,我们学员经过连日行军又饥又渴,我在行军中又被马蹬一脚,一时头晕眼花,倒在路边休息,后经同志帮助始跟上队伍,当晚每人分到一碗高粮糊,算是一顿晚餐,代师长陈光司令员,作了动员,大意是“山区作战对我有利,就是搞不到吃的,要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又讲:现在敌人想找我们和他决战,我们不干和敌转山头, ①周奎:离休前在西安红旗机械厂工作。②宋华章:在广州市公安厅工作。 ③王安广:在云南省民政厅工作 ④泮景:95年3月3日在上海病故。⑤魏锦:95年1月31日在上海病故。我们很疲劳,敌人更疲劳,我们是胜利的疲劳,敌人是失败的疲劳,同志们!你们怕不怕疲劳呀!”这时全体官兵像一个人一样,高声的回答:“不怕”,这声音加上山谷的回音,振动整个山野。所有人的精神都振奋起来了,我的疲劳和饥饿也消除大半,第二天学员的队伍也扩大到两百多人,首长又派一个武装连护送我们,再经一天的行军,翻过面前高大而又难爬的蒙山山口,到达抗大一分校(对外称八支队)住地——垛庄。在垛庄村我被编人五大队三中队七班,任行政班长。大队首长杨德宣召集我们新到学员作了动员,讲我们的学习任务,讲他自己的经历,他是在红军中长大的等,从此我们过着一分校的学习生活。 三中队是个政治队,队长郑志生,指导员杨文山,副指导员石伟然,学习内容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听课,出操,伙食多以中队为单位,住宿以班为单位,分住在各户老乡家挤出的房子内,每天的课程,政治教员梁唐晋①,讲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教员杜平斋,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杜老师讲课不用讲稿,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当中休息五分钟)。军事教员司迎旭,讲班的侦察、战斗,利用地形地物,讲如何了解敌情,分析研究敌情变化,着重实地演习,课堂是值勤分队长事先选好的场地或树林中,学员都能全神贯注听讲,课前课后,文化教员教唱抗大校歌,反对黄沙会(后改为沂蒙小调)等革命歌曲,操场动作由值班分队长负责,中队的操练、集合、解散、步法、队形变换等,班长负责单兵、班排教练,值日中队长,负责全大队的口令、指挥、操练。晚上以班为单位开生活检讨会,表扬好人好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夜间学员轮流站岗、放哨,生活确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①梁唐亚:在广西南宁市秀灵路农学院现已80多岁。 40年7月一个星期天上午9时左右,我班是分上下班轮流休息,我和学员3-4人去村前池塘洗衣服,突然传来近炮声,发现敌情,我们当即跑步回队,房东告我全队去向,我们跑去村西,越过约两公里的田野,在一个南北向的小山头上追上中队,远远望去看到沂(水)蒙(阴)公路上的一座桥,名日朝仙桥,路桥两端及附近集结着大量日伪军,约有五、六百人,先头伪军正展开向我方运动,机枪,小炮不时向我方射击,我三中队依据山顶,阻敌前进,以掩护校部数千人转移,当敌(伪军)跃进到山下不足百米时未敢直冲上来,后我三中队在敌机枪小炮密集火力射击下奉命撤出阵地时,分队长命我班留阵地掩护,命我班学员全部交出笔记本和所有文件,命8、9班手榴弹交我班,命我班待敌冲上来时,用手榴弹消灭敌人于阵地前沿,待中队撤出阵地后,中队长命我班撤出阵地。这次我三中队狙击敌人,伤亡多人,中队通讯员牺牲,事后开了追悼会,我全班回队后无一伤亡。这是我来校学习后第一次参加战斗。朝仙桥阻敌战斗后,我三中队活动在蒙山以北山区,经擂鼓山放哨,望海楼打黄沙会,围困侍郎宅诸次战斗后,侍郎宅为我军解放,我反顽反敌扫荡取得阶段性胜利。 41年3月我一分校校部住刘家店子,四中队住河阳镇,我三中队住沂水河东,河阳镇北一个小村,3月6日早四中队与敌接触投入战斗,掩护校部经沂河大桥向西山区转移,我三中队在出早操时,听到河阳方向的机枪声才发现敌情,当即跑步支援,后敌机枪小炮已控制沂河大桥,我队被迫从桥上游约千余米处,穿过500多米的沙滩,涉水渡河,水深过腰,再爬上西岸悬崖,敌已先我到达河西,我三中队在敌炮火射程内,跑过约三华里多的开阔地,进入山区,与校部会合,全日边战斗边转移和敌人转山头,至黄昏后,我校集合于马牧池村西南山区,动员轻装,准备战斗,急行军30华里,夜行140华里,于次日晨一分校到达滨海区十字路北,校部住蝙山村,我三中队住西岭泉村,部队十分疲劳,学习结业。河阳战斗,我四中队指战员伤亡和被俘约十多人,老红军营级干部中队长谢坚身负重伤后牺牲,负出了很大代价,也是我一分校来山东第三期学员最后一次毕业战斗,正如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在结业大会上所说:“这次战斗和行军,是我们这期学员学习成绩最好的测验和考验。”结业后我被分配去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营一连工作。 摘自《抗大历史研究》第19期(1998、12、1) 自强回忆录 一面战斗 一面学习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西什库74号

我是杜平斋的晚辈

入驻晚辈
  • 西什库74号
    西什库74号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