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同志简介: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曾化名王恂如,笔名有剑先、容庐、健先、提 西、鸿蒙、息庐、默坚、霭骞。现代著名作家、诗人。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一村人。 5岁入家塾, 7岁丧父。 在母亲倾心教养下,潜心习读四书、五经。12岁开始接触 《新体地理》《历史教科书》《笔算数学》等新课本。其间,考入县城高小,1913 年毕业。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七八月间,回乡度假,试写章回体小说《剑花 痕》。1916年,为纪念反对帝制、再造共和一周年,编写话剧《云南起义》,自饰 蔡锷。 1918年, 到北京考入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被推选为学报编辑。同年,在 《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纪念》。翌年五四运动,参加了火烧赵 家楼的示威活动。1920年冬,与郭绍虞、郑振铎、耿济之等12人,发起组织文学研 究会。次年1月研究会正式成立后,他始终为该会努力工作。 1922年7月, 他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0月,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叶》, 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1925年,第一部诗集《童心》问世。1927年春,举家迁居 青岛,先后在青岛铁路中学、市立中学任教。1931年3月,应好友宋介之邀去东北, 实地考察了城乡各阶层的社会状况,写成反映东北人民痛苦生活的散文集《北国之 春》 。1933年9月,《山雨》出版。这部小说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军阀混战、兵匪灾 荒下的北方农村,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轰动,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发行。他亦因此受 到迫害, 于1934年初离青岛返故里,变卖田产,聚资旅欧,3月启程赴欧考察,并 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写下的游记、散文,后辑入《欧游散记》《游痕》 书中。次年春回国,在青岛创办《避暑录话》周刊,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 国会。 1936年, 担任《文学》月刊主编,与鲁迅、茅盾、巴金等21人签名发表了 《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之后,创作和出版了散文集《青纱帐》、 诗集《夜行集》、长篇小说《春花》等。1937年秋,全家迁至上海。此时,他虽身 陷“孤岛” , 但仍意气昂扬地从事文学活动。1938年起,应聘在暨南大学任教。 1941年12月8日上午, 日本兵冲进上海租界,他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一课,学校就 此停办。次年,化名王恂如,到开明书店当编辑。虽生活相当拮据,但仍嘱家人不 可丧志屈敌。1945年夏,全家迁回青岛。他为《民言报》主编副刊《潮音》。1946 年8月, 被聘任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年夏,因支持以该校学生为骨干的反饥 饿爱国运动,遭到校方解聘。 1949年7月,他赴北平(今北京) 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50 年起,先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长, 还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等。其 间,著有诗集《鹊华小集》、评论集《炉边文谈》等。1957年11月29日,病逝于济 南。中共山东省委送了挽联:“文艺老战士,党的好朋友。”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Admin

我是王统照的晚辈

入驻晚辈
  • Admin
    Admin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