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子厚同志简介:

费子厚(1897~1983),学名费兴仁,又名费人,郓城县黄安乡马寨村人。12岁就读于本村私熟,1915年8月以第三名考入濮县第二高等小学堂。(今鄄一完小)。1919年濮县河东地区建立“救国十人团”,费子厚被选为总团团长。1920年费子厚又以第三名考入曲阜师范学校。 1928年10月费子厚应聘到濮县第二高小任语文教师,他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教育。1932年在费子厚等倡导下,把“学生会”改成“抗日救国会”,在该会领导下,掀起了买新书、读新书、宣传抗日救国的高潮,涌现出一大批进步学生。1935年9月费子厚任校长。“七·七”事变后,费子厚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痛斥国民党顽固派搜刮民财,吞食公款而不抗战的罪行,该完小成了抗日军民的联络点。 1938年10月“鄄城鸿门宴”事件发生后,费子厚把最后一批队员安插在学生中送出鄄城;是年冬,奉杨勇司令员指示,费子厚参加农民武装“红枪会”。1939年夏费子厚把鄄城的另两支地方武装教导队和县第三中队争取到八路军一边;是年秋,费子厚鼓励吴清卓、李金端等20多名学生奔赴抗日前线。 1940年3月,杨勇、欧阳文、匡彬、张贵祥、宋子健5人联名写信推荐费子厚任鄄城县长,费坚持不受而就任教育科长兼鄄城县第一抗高校长。县城被日寇侵占后,费子厚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参军参政,保家卫国。师资不足,组织流动教学团,实施学生教学生的小先生制。办起杨屯中学1处,抗日高小2处,初级小学30余处,许多村办起冬学和夜校。他自编自印教材,夜以继日,到1942年,他培养的学生参加革命工作的有赵锡壁、李云川、李曙光、吴清卓、李金端等300余人,1942年以后,参加革命的更多,堪称桃李满天下。 费子厚热爱教育,忠实于教育事业,并要求后辈报考师范学校,从事教育。长子文卿、次子文成、长孙新建均为学校校长,子、侄、孙、甥中当教师者有10人之多。1964年退休后,仍向地委、县委写信,要求到一完小任教。 费子厚经常教育子女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廉洁奉公。他写信告诫长子文卿,为人要三紧:嘴紧(非本份所享一口莫食);手紧(非己之物一毫莫取);日子紧(省吃俭用、艰苦朴素,不当败家子)。 1946年费子厚听说新四军干部赵锡壁家属背着“反革命家属”黑锅,步行70余里,以人头担保,劝说村干部给予军属待遇。 1949年11月出席鄄城县第一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县政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后又是县二、三、四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县一、二、三、四、五、六、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51年鄄城一中建立,费子厚任副校长(校长由县长王平波兼任),主持全面工作。学校百事待举,人力不足,困难重重,费子厚上依领导,下靠群众,加强思想教育,发扬民主作风,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费子厚一生热爱党、热爱党的事业,要求进步,积极向组织靠拢,多次写入党申请书,均因工作需要未能如愿。1981年病重期间,再次填写入党申请书,12月19日被批准,夙愿终于得偿,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谆谆告诫子女:一定要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1983年1月12日寿终于县人民医院。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费子厚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