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树民同志简介:

宗树民,女,沂水县人。1934年12月出生,五岁时被父亲宗润岩送到抗日小学幼儿班读书。1944年10月当了八路军卫生兵。1945年秋天保送到泰南中学读书,不久该校并入鲁中公学。后因病回乡,继续从事拥军之前革命工作。1951年到漯河解放军65医院一所当护士。1952年部队整编,一所集体转业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53年7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政治学习积极,同年被评为郑州市卫生系统理论学习模范;这年底被评为“郑州市甲等劳动模范”,荣获市长宋致和签发,盖有郑州市人民政府大印的奖状;她和几个甲等劳模的事迹在《郑州日报》刊登了一个版。1953年底,宗树民调到郑州工人医院药剂科当司药。由于工作出色,医院党委决定让她到南京药学院读书,毕业后接任药局主任;尚未成行,1954年初被调任郑州市委组织部秘书科干事,负责保管供市委常委阅读的机密文件,收缴市委机关人员党费。她工作认真负责。党员们交的党费旧币零钱很多,她时常利用业余时间清理。有个星期天几个同事来帮忙,数来数去少了24元,部长意见如数入账;她坚持用月薪24元作了赔偿。1955年,她与大姐宗树坤同时被评为“郑州市转业军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姐妹俩出席了表彰大会,宗树民在主席台就坐。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上级号召有志青年支援广西边疆。她主动报名随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丈夫李志干到达南宁。当时组织决定他们在自治区卫生厅工作,被她婉言谢绝,提出到艰苦边远地区锻炼,于是被分配到百色地区德保县。宗树民任县卫生局局长兼县卫校校长。 1962年初,宗树民参加了自治区党校举办的理论学习班,结业后被任命为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委委员。1964年初调到桂林地区卫生学校当秘书,1966年3月提拔为卫校党支部副书记,1974年调任桂林地区计生办副主任,主持全地区计生工作;不久提拔为主任(正处级)兼地区卫生局副局长。 宗树民主持桂林地区计生工作10年,9年在全自治区排名第一,得到上级计生委表彰,国家计生委还奖励了一辆越野吉普车。同时还受到自治区和地委领导多次表扬;她撰写的《计划生育工作建议》,在自治区党委三级干部大会上被印成大会文件下发……然而,由于多年来超负荷工作,使她患上多种疾病,1984年她要求调到丈夫所在的桂林南溪山医院工作。这座医院直属自治区卫生厅领导,况且当时院领导班子已满员,她无法同级安排;此时地区卫生局局长即将离休,地委书记劝她留下来接任局长,被她谢绝。当年7月,她调任南溪山医院大外科党支部书记,享受正处级待遇,在新的岗位上又取得了新的业绩——她领导的大外科党支部连续几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党支部。 1989年12月,宗树民以正处级干部离休,享受副厅级干部医疗待遇。2017年3月7日11时因病在桂林逝世,享年83岁《烽火中的文艺战士》涵盖了从1938年12月成立的山纵宣传大队到创建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到山纵宣大、鲁艺学校、山东战地服务团三个文艺团体合并为八路军一纵(同时称“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简称“鲁艺宣大”或“宣大”),到改编为山东鲁中军区“鲁迅艺术宣传大队”(含各个分区宣传队及一部分进军东北的宣传队员)、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文工团(含鲁中军区后方宣传队和各师、后勤宣传队)、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文工团(含各师宣传队及后勤宣传队),直到二十六军1952年从抗美援朝回国,1953年文工团撤销(一部分调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一部分调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经历了长达14年的烽火岁月。另外,还适当收入了一些和平建设时期能够反映文艺老兵晚年工作、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照片、文稿以及书画作品。在“鲁艺宣大”前后工作过的同志,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战斗工作的足迹,几乎遍及各主要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经历过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和鲁西南、济南、豫皖苏和淮海等战役,直到渡江作战和解放上海,后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他们走过的路,艰难曲折但又丰富多彩,他们的经历是一篇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对美好未来向往的乐章,更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战斗史诗!他们在长期的战斗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好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一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们参加革命时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有些甚至还是十岁左右的花季少年。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他们树立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体现了“革命的理想高于天”。有了这个巨大的源动力,无论条件怎样艰苦,他们都怀着满腔革命热情,积极投入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并在工作和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二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这是“鲁艺”成立初期,山东纵队政委黎玉对他们的要求,也是给予他们的工作方法。办学初期,各种条件十分简陋,大家因陋就简,边学边干,从点滴做起。始终把教学和实践、课堂和战场、知识与斗争紧密而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始终把生动丰富的战斗生活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源泉。他们不仅有大量精彩的文艺演出,而且同参加战斗,同做群众工作,同学习、培养、提高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支颇具特色的文艺团体。三是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无论是剧本创作、节目排练,还是到连队或农村作宣传,还是行军打仗,不管条件怎样艰难,大家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苦干实干,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去完成任务。他们历经艰苦磨练,很多人成长为优秀的文艺人才和中高级干部。四是坚持革命的团结协作精神。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克服了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种种障碍,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党支部始终是团结的核心,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干部带头做团结的模范,队员们坚持开生活检讨会。上下之间、同志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纯洁的革命友谊,不论人员怎么变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成为一个比兄弟姊妹还亲的革命大家庭。现在,这批老文艺战士,大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他们仍然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稿,有的甚至成为遗作,就是为了让后人不忘珍贵历史,发扬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山东纵队“鲁艺宣传大队”前后各战争时期部分宣传员名单(仅限回忆起姓名但联系不上的同志共473人)

纪念文章:2

主页管理:峙山de

我是宗树民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峙山de
    峙山de
  • 鲁艺宣大
    鲁艺宣大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