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淼同志简介:

陈淼(1927 - 1981) 原名陈治渭。男,汉族,祖籍山东省蓬莱县,出生于大连市的一个教师家庭。其父于解放前离家出走后,一直下落不明。 陈淼读完中学后,于1946年3月考入华北联合大学中文系。翌年5月,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转入联大文学院创作组,当了1年研究生。 陈淼于1949年开始文艺创作。他的处女作是与刘沧浪等人合作的多幕话剧《红旗歌》。随后,他又写了一篇中篇小说《劳动姻缘》。这时,他被调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当秘书,兼任丁玲的私人秘书。不久,被任命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秘书室主任。他一向主张作家应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做人民的代言人,作家应该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1949年便开始到鞍钢深入生活。 他先后在鞍山生活10多年,担任过中共鞍钢第二炼钢厂委员会副书记职务。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散文集等,如《春雨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钢在沸腾》等,通过工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等方面,反映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 1960年,他被调到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任处长。1963年任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他爱护人才,保护人才。陈宗棠(马蹄疾)、邓友梅、郑文光等文艺工作者,在处境极为窘迫之时,都受到过他的援助。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作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1964年,他与陈玛合作创作了大型话剧《风华正茂》。1965年,他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任专业作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揪回鞍山市,他本人及其作品都遭到批判和摧残,后又被下放到盘锦“五七”干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使他的创作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调回沈阳市工作。1978年,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任命他为中共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1980年3月,在辽宁省第二次文代会上当选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他患了癌症。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他还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危难之间》和中篇小说《大作家庄重别传》,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最后的光和热。 1981年10月15日,陈淼因病逝世。终年54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Volunteer

我是陈淼的晚辈

入驻晚辈
  • Volunteer
    Volunteer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