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木同志简介:

王梓木( 1890 - 1967) 又名王铎、王世平。男,黑龙江省木兰县城西区(今为吉兴乡)刘家粉房屯 人。1902年至1904年在私塾读书,后因家贫失学,随父务农。1915年至1922年,他又在家乡私塾和黑龙江省第一中学读书,1923年在北京新民大学、燕京大学读书,1924年在英国教堂办的英文学校学习。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他目睹了英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同胞的罪恶行径,愤慨至极。他焚毁了英国书籍,走上街头,揭露英帝国主义者利用宗教毒化中国人民的侵略野心。同年夏,他考入了西北陆军干部学校,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并于同年10月,经李国荃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为更好地完成党的地下工作任务,地下党派他加入国民党,以西北军上尉政治教员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年9月,国民联合军总司令冯玉祥成立一所军事政治速成学校,王梓木参加这所学校学习,在国民联合军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中共党员)的领导下,发展一批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 1927年春毕业后,任西安国民党军最高党部组织干事。在这种身份掩护下,担任 中共河南省洛阳县委委员兼任陇海铁路洛阳工会秘书,参加领导工人运动。他通过给工人子弟学校兼课形式,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发动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思想。 同年秋到1930年夏,他先后担任中共郾城县委书记,国民革命军团中共特委书记,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司令部和第二军参谋处处长,在这些职务的掩护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7月,在蒋、冯、阎等军阀中原大战中身负重伤,锯掉了一条腿。1931年7月十三路军溃散,他与组织失掉了联系。 1932年春,他在济南开办远东书局。同年冬,到天津与友人合开人文印务社,印刷党的刊物和抗日同盟军小报,后因亏损而关闭。 1936年秋,王梓木找到了党组织,恢复了组织关系,在中共天津北方局联络局任情报部长。此间,他曾做过冯玉祥、张学良、韩复榘、马占山等人的统战工作。1937年春,他又被调到北平联络局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与有影响的进步人士晤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搜集各种情报,及时转送给中共中央。同年7月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党校任军事教员。II月奉命去河南西北军做鹿石等人的统战工作。 1938年1月至1939年2月,他先后在武汉和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从事统战和军事工作。1940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委员会任军事组组长,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身边一直工作了6年。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给王梓木的亲笔信中肯定了他在国民党统治区为党为人民做的大量有益的工作。同年春,他随周恩来在重庆任南方局统战委员兼军事组长,主管军事统战和分管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工作,给周恩来、董必武当联络员。1946年秋至1947年春,他在延安八路军总司令部任高级参谋,后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做军事工作。 1948年,王梓木响应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干部回东北的号召,主动申请回东北工作,被任命为嫩江省政府副主席。1949年,嫩江省并人黑龙江省,又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195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连降大雨,松花江水位猛涨。他虽仅有一条腿,仍日日夜夜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因劳累过度而病倒,经抢救转危为安。1953年夏,他带领有关部门的干部视察哈阳农场,时值梅雨季节,潮气发凉。他截肢的腿时时疼痛,仍要坚持视察到底,直到病重被送往北京医院治疗。在北京治疗期间,邓颖超等中央一些老同志到医院看望了他。 1954年8月,王梓木被派到鞍山市工作,担任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生工作。1955年被选为中共鞍山市委员会委员。此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鞍钢生产建设进入高潮,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中、小学校不足,儿童入学困难。他多次召开教育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发展中、小学教育问题,提出发展规划,亲自与财政部门落实办学资金来源。在他的关怀和领导下,到1956年底,全市新建小学11所,中学8所,基本保证了中、小学生按时入学。 他十分关心教师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经常深入到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和教师们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并经常出席教育部门召开的会议,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都和教师、儿童们共同参加庆祝活动,并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在分管的卫生工作中,他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在健全市卫生局领导班子时,他强调要把有医疗专业技术的人员充实到局领导班子。在他的提议下,于1955年5月从医务界调出较有影 响的医生张文先担任副局长。他亲自同张文先谈话,亲切地嘱托他要团结干部,深入实际,抓好全市卫生工作。为发展中医事业,还将老中医徐宝王容任命为卫生局副局长。同年5月,又成立了中医门诊部,安置12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在召开的全市中医人员大会上,他号召中医人员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遗产,动员医生献方。会后,献出各种祖传秘方339件。7月,全市发现乙型脑炎有蔓延的趋势。他亲自到医院与院领导和有关医生研究防治措施,并签发了《鞍山市人民委员会控制疫情发展紧急措施》和《关于加强大脑炎防治工作的指示》,使乙型脑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在鞍山工作期间,他经常利用星期日、节假日到教师、医生家中走访、谈心,或请有关人员到他家开座谈会,研究工作。他认真调查研究,亲自动手写材料。每次会议,他的发言稿全都自己写。他的这种实干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梓木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职权谋私。在由黑龙江省调往鞍山工作时,他回绝了大家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的大女儿王燕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工作。女儿想调到沈阳,他不但没有利用职权为女儿办调转,而是教育女儿服从组织分配,安心在克山县工作。 1957年2月,王梓木调到辽宁省任副省长、中共辽宁省委委员,仍负责抓文教卫生工作。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他还主持编写了历史剧《懿德太后》和《辽宁名胜古逊、《辽宁古诗选》,并亲自写出许多旧体诗。他还重点研究辽史,考察古迹。 1960年,鞍山地区遭受特大水灾,王梓木亲临辽阳野老滩等灾区视察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向救灾部门和人员强调要全力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物资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王梓木被诬陷为“叛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多次 遭到攻击、揪斗和体罚,精神上受到折磨,肉体上受到摧残。1967年6月18、日含冤逝世。终年77岁。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辽宁省委于1978年1月28日为王梓木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Volunteer

我是王梓木的晚辈

入驻晚辈
  • Volunteer
    Volunteer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