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树森同志简介:

隋树森,男,教授,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辛庄镇东良村人。 1906年1月6日生于北京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清末在北京做过品级不高的小官,父亲曾在军机处充当过“供事”, 后改行经商。幼年时隋树森回到了老家在初级小学读书,稍后又到北京,在北城方家胡同的京师初小、高小读书,校长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老舍先生。毕业后考入北京公立师范学校。在师范读书期间,隋树森受到王浩先生的赏识与鼓励,他的作文在当时全班是“压卷”之作,老师说他将来能成为小说家。后来,他也写过几篇小说,刊登在战前比较有名的杂 志上,如《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可是,他认为自己生活贫乏,怕写不出什么东西,也就放弃了走文学创作的路子,而改钻历史古籍了。师范毕业后,他留校在北京师范附属小学当教师。1928年冬,他考进了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在师大读书期间,隋树森用一个暑假的时间,翻译了日本汉学家、文学博士儿岛献吉郎的《中国文学概论》,被上海世界书局编入了该局的“文化科学丛书,,,改名为<中国文学》,与方壁(茅盾)先生的<西洋文学》,列为姐妹篇。那时他还不知方壁是谁。 隋树森北京师大毕业后,相继在山东省惠民中学、省立莱阳乡村师范、济南女子师范任国文教师。这期间他总是以业余时间从事编译工作,出版了《文学通论))、《古诗十九首集释》,翻译了日本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等书。他的译著曾在《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上作过评介,受到奖誉,他却很谦虚地说,“我的日文程度很有限,译书时无非小心谨慎,惟恐出错而已”。 1937年“七七舻事变后,隋树森无法从事教学工作,先后辗转于豢安、徐州、郑州、武汉、西安等地,后来经入介绍在重庆进入了国译编译馆工作,直至全国解放。此间,他涂了审查当时中小学各科教科书,审订各科学术名词的汉译名外,还编译一些一般用书。已出版的有翻译的盐谷温的《元曲概说》,竹囝复的《中国文学思想》 ,青木正儿的((元人杂剧序说>。另外写了许多散文游记,后来编为《巴渝小集》。这时,由于他译了两本日本汉学家论元曲的书,所以逐渐对元曲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因此,后来元曲成了他研究的一个专门学科。 1949年南京解放后,他被中央人民政府派往南京接收工作的同志留用。年底被调到北京出版总署工作,起初在出版总署图书馆,后来又调图书期刊司,不久出版总署撤销,他被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1979年因患脑血栓,遂成半身不遂。此时虽已离休十余载,但人民出版社仍聘他为特约编辑,在家带病工作。 多年来,隋树森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元曲的搜集校勘和研究上。已出版的有二十余种,他校点了今天所见元人所有的散曲集: 《阳春自雪》、 <太平乐府》、《乐府新声》、《全元散曲简编》等书;编订《元曲选外编》,把元人杂剧总集《元曲选》以外所有的杂剧汇编在一处;又编校了’《全元散曲》。已经编辑成书但还没出版的有《新校乐府群玉》、《曲论存稿》、《雍熙乐府曲文作者考》、<枣轩曲论汇稿》、 《东瀛中国文艺论文译丛》等。此外与他人合编的书有: 《古代散文选》、《古文选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提要》、《语文学习讲座丛书》。 隋树森教授虽人到耄耋之年,身卧病榻,但仍自强不。息,勤奋著述,他说: “对我来说,真是来日有限。但我也决不愿因此而放下摆在我面前的工作。”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Volunteer

我是隋树森的晚辈

入驻晚辈
  • Volunteer
    Volunteer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