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楼同志简介:

张海楼男,1928年2月生,籍贯山东省胶州,中共党员,原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我在栗行公社工作的日子 张海楼 我这一生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最难忘的是在栗行公社工作的日子。当时,在诸城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与栗行公社的干部群众一起,经过三年的拼搏,使栗行公社由后进变先进。 文化大革命前,我在昌潍地委监察委员会工作, “文革”中,从红卫兵串联开始,临时到地委文革办公室为地委担负“前线”处理事宜。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是1969年4月召开的,林彪在政治工作报告中,强调了阶级斗争和斗、批、改任务,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实践合法化。从此,昌潍地区内乱现象更加泛滥。据此,挫伤了我在大机关工作的吸引力。我于1970年初,主动对地革委核心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提出了到艰苦的基层公社工作的要求。当时领导同志耐心的说,现在不是时候,让我等待。到了5月份,领导同志主动应允了我的要求,并说与诸城县的负责同志商量时,让你到困难多的栗行公社去挑重担子,我当即表示完全同意领导的安排,绝不辜负党的期望。我接着到地“监委”交接了工作,动身赶到了诸城县革委报了到,听取了领导同志对栗行公社情况的介绍。随即安排我任栗行公社革委主任,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1月成立了党委任公社党委书记),当时我就认识到这是一个考验的战场,已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栗行公社位于诸城东部,三分之一的丘陵山区,可耕地土质一般,水利条件较好,交通发达。解放以后,经历多年恢复和建设,栗行公社社会面貌和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两支造反派的夺权和武斗,造成了有名的“化学战”(武斗中动用了氨水)。公社革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参与 派性斗争,给全公社造成了混乱。干部、群众对稳定局势失去了信心,严重影响了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粮油征购任务完不成,吃粮要统销,生产要贷款,生活要救济,占主粮的春秋地瓜因烂了地瓜种年年减产,耕畜、生猪一再下降,七千亩的夏黄烟(做卷烟的原料)因涝灾严重减产,年复一年,形成恶性循环。 我来到栗行公社革委会后,立即与公社领导班子见了面。接着当机立断,开了见面会请领导班子的同志深入到大队干部和群众中,请求他们说出心里话和要求,用三天的时间掌握了全面情况后,再回来在会上全面的汇报和研究。三天后的会上,汇集的情况主要是:公社机关领导无力,群众的心事兑现不了,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赏罚不明,生产不敢抓,好人受气,落后的局面年复一年无人出来治理。大家一致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为干好人民的事业下大决心!大家一致要求,排除干扰,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用行动回答群众的期望。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立即做出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的决议:本着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出好主意、用好办法的原理制定的。 一是转变思想作风,既不馁又不骄,不搞特殊化。公社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住大村或后进村,作为工作生产基点。与干群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劳动),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精神、物质两个文明建设都首先从驻点村开始,先行一步,得出经验,逐步推开。充分发挥党、团员的骨干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正确对待,允许改正错误。减少会议,多做调查研究工作。不开过场会和无充分准备的会,不搞无意义的活动,以免影响了主要工作。凡上级召开的会议,除必须及时传达贯彻外,一般结合典型学习传达贯彻,力求实效。我到县里开会返回时,骑着自行车从公社边界走,目的是学习外社新事物,了解群众 的作用。对每项主要工作,要做到有布 置,有检查,有总结。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一切自然灾害,要做到早预防。哪里有灾害哪里有干部,如果出了问题,要严格追查责任,赏罚分明。 二是对粮食和经济作物,应加大工作力度,一抓到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决不能再出现恶性循环!针对农业生产粮、油、烟等作物季节性强的特点,一步不敢忽略。总之,要通过作出规划,全力实施,达到全社的经济一年就起步,有个明显的好转,二至三年要有大的变化,群众生活也要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为了便利工作,穿上水陆两用的鞋口子,近村步行,远村骑自行车。 为了尽快改善栗行公社的落后面貌,围绕决议规划目标,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全社的经济作物,主要靠七千亩黄烟。但由于连续两年的涝灾造成大面积的绝产。具体原因是夏播烟(麦收后栽的),连续两年雨水大,汛期来的早,烟苗小,地蟹涝,经不起涝灾的打击。因此,必须在种植问题上来一次革命。经多方了解,据说外地已有春烟的新品种,由于栽的早,汛期之前基本上收割、烘烤完毕。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出去请教,并得到烟草研究所的支持,购迸了新种子。经过学习,掌握了播种、畦苗、移栽、追肥、治虫、收割、烘烤和分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培训了专门班子,环环扣紧,当政治任务来抓。靠上领导,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不敢忽略。科学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就获得了高产、高质和高收入的好收成。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这招棋走对了,便有了信心。第二年更加认真种植和管理,连续几年都取得极高的经济收入,一年好于一年! :、全社的春秋地瓜面积大,以其作为社员的主粮。过去连续几年口粮紧、饲料缺,是因为年复一年的烂了地瓜种。贷款买来的种子,既不及时,又缺苗断垄,造成减产。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随即展开调研,了解到胶南有用“非子窖”建设和储藏种子技术,经多方联系,从胶南聘请了两名技术员当老师。在公社党委一班人的重视和领导下,从各队挑选了人才,统一办了学习技术的训练班,按地瓜面积留出了地瓜种,每个生产小队建2-3个“非子窖”,设上专人昼夜管理。买上温度表,定上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结果费用低,效果好,群众满意。第一年就解决了全社的春秋地瓜的种子问题。由于种子足,苗子多,栽的早,产量高,不仅解决了口粮,而且增加了收入。除了自用外,将多余的种苗支援了外队,这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以上两项黄烟、地瓜突破性的解决之后,又着手研究经济再发展,从资金上开辟新门路。又调整了两千亩耕地种了棉花,则采用了“营养杯”育苗新技术,种的早,肥料集中,苗齐苗旺,第一年两千亩棉花就创了高产,平均亩产皮棉超过百斤。(由于种的早、长得快、采花早、霜降季节影响差)按政策交售给国家后,户户分到了自留棉、棉籽油,队里留下棉籽饼。除此之外抓住夏季草多的时机,队里按劳力安排了任务,以“工分”作为报酬,采集大量饲料,交队里储备,发展耕畜。 四、利用冬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深翻地,改良土壤,扩大水浇面积。整修“大寨田”,按队划分地段,防止不顾质量乱呼隆。注重与排涝、灌溉结合,深挖整平,不打乱土层。有些梯田修建了石扦子,挖了扦下沟。经过几年建设,方方、段段连成一片。 五、初春、晚秋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大搞七挖八换。换j日的建新的。凡是能做肥料的土质都挖到。打炕换锅台这是正常的。这个季节村里村外土杂肥连成一片,每亩地压上几十车。还利用夏天三伏季节,队队大沤绿肥。因面大量广,对增产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 示》,针对极左思潮影响和存在的平均主义,要求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兼顾。通过学习贯彻,起了关键性作用! 通过群众运动,从实际出发,排除“左”的干扰,认真的拼了三年,战胜了自然灾害,栗行公社起了大家公认的变化。国家的粮油任务按时完成,群众生活吃穿住有了显著的改善。相对的解决了生产靠贷款,吃粮靠统销,生活靠救济的问题。生猪、大牲畜全面发展。特别是干群关系和精神面貌出现了团结和谐的好气氛,到处是叫好声。深深的体会到,在困难的时刻做了点有意义的工作,群众忘不了,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好评。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万丈高楼平地起,当届的发展,也有以前往届的基础,这是客观的事实。1973年1月18日,中共诸城县委调我任公安局长,县委张书记召集我和新接任的同志谈话,肯定了栗行公社的工作,说栗行公社党委是好的集体,党委一班人,带领全社群众,按照县委的指示,拼搏了三年改变了公社的面貌,由后进变为先进。并说,下一任是接了个好基础班。这对我是个鞭策,对新接任的同志也提出了希望。实践出真知,这段历史称得上是公社领导班子相信群众、相信党、 “敢”字当头、作风扎实的展示。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年过去了,记忆不很全面,写得不够透彻和具体,请谅解。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张海楼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