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臣同志简介:

山东高清县人,汉族。一九二四年五月出 生,一九四一年三月入伍,一九四一年六月人 党。 历任:渤海清河军分区通信员、清河地委 警卫员、班长、排长,渤海三分区十六团一连副 连长、特务连副指导员、渤海骑兵团四连指导员,华东骑兵团七连 指导员,该团一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华东装甲兵组织科助理员、 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助理员,一四九医院政治处主任, 二十四野战医院政委(原授军衔:少校)。 一九七八年九月离休,一九七九年四月进所,行政十四级、副 师职待遇。一九八八年七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注:曾参加济南、昌乐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孙凤臣 愿把一生交给党 我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同志,回忆我的一生,特别是战争年代的革命经历,真是感慨万千,特别是想起牺牲的战友,更是激动不已。是共产党把我领向革命道路,也把我从一个苦孩子培养成为一位老战士。每当想起这些,我都由衷地表示:党培养教育了我一生,我愿把一生交给党。 苦难家庭 1924年春天,我在山东省高青县(原高苑县)东洼村呱呱坠地,家里共5口人,有爸、妈、姐、弟、我(姐大我十岁早已出嫁)。由于家里的地薄,数量也很少,父亲只好给地主做长工,母亲和姐姐种着几亩地,日子过得很清贫。我母亲有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在种地之余,每到冬季,都要织些布,有时一天能织四丈多,我赶早到集市上去卖布,回来后换一些高粱米来维持生活。因教书先生是我本家大爷,我7岁时,父母把我送进小学读书,总共上了三个半年的学,主要是农闲时上学,后因生活所迫而退学在家。10岁就给人家放牛,只管吃饭,不给工钱。14岁那年,我农忙时帮父亲干活,农闲时我只好打小工、零工赚些钱,有什么活就给人家干什么活,大小农活什么都干。当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已顶一个大人干活。记得227有一次,父亲给地主家做长工时,因为夜里干活一夜没合眼,第二天 白天干活时手脚慢了些,地主婆就辱骂父亲偷懒,不给饭吃,还扣了工钱。父亲是又气又恼又恨,心里忧郁得了一场大病。从此,我仇恨社会的不公平,从小就想着改变生活环境,不受地主的压迫。 参军入党 “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之后,我家乡山东省济南师范大学的四位党员学生(在校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回到本村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发动群众,组织革命武装。党员中就有我族堂兄孙凤坦。因我家房子靠于村头,便利出入,又有个暗房,易于掩蔽,他经常住在我家,并对我们几个兄弟进行教育,激发参加抗日的热情和革命的积极性。当时我们经常替他送信。在他的教育下,我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又恨,曾去参加过县大队,但由于年龄小,没有被接收,只好在本村做青年抗日救国会的组织委员。1941年情况日渐恶化,敌人的扫荡比较频繁,鬼子对我们村也特别残忍,连烧了三次,企图造成一片无人区,这更加激起了我们抗日救国的热情。我家乡有四位进步学生(孙玉甫,解放后任上海第一任商业局长,孙凤惠,解放后任海军监委书记,孙洗起,解放后任东北军事学校副校长,孙凤坦,1947年牺牲)来村里组织发展党 员,建立队伍,宣传打鬼子、救中国的道理,组织抗日武装。当时我和堂兄弟等几人帮助他们贴标语发传单,接触到了革命的思想。 1941年,敌人大扫荡烧了我家的房子,烧了织布机,断了家里的生活来源。 “鬼子烧我房,扛枪打豺狼,赶走日本人,保我好家乡。”唱着这首歌,我同堂兄侄5人(孙凤兰,孙玉山,孙玉秀,张循鹏)一起走上了革命路,参加了抗日部队,我被分配到清河分区通信排。到部队的第一课就是学习白手夺枪。枪从哪里来,从敌人手中来。到县大队第一仗我没有枪,但是我个子高,扛梯子,打完仗后就分给我一把阙把子枪,打一次放一颗子弹。后来在战斗中,德、意、法、美、英、俄的长枪、短枪我都用过。我是警卫员,又是侦查员、交通员、武工队员。 部队为我的成长进步搭建了舞台。参加部队后,我工作积极、肯干。初次参加战斗我有点畏缩,可打了几仗,特别是经过两次大仗后,我胆量便大了起来。当时,我思想非常单纯,只知道打鬼子救中国,其他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后经程文龙、仲辉两同志思想帮助,我才初步认识了共产党,也逐渐提高了政治觉悟,在他两个人的介绍下,1941年6月20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先进队伍的一员,随即提升为副班长。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孙凤臣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