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英同志简介:

卜庄镇姜泊村 董秀英 董秀英的娘家是卜庄镇岳家庄,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就对共 产党无比崇拜和敬仰。14岁开始,她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党员开 会下通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总是表现积极,出色完成任务。 1946年6月,她光荣地加人中国共产党。老人清楚地记得,入党介 绍人是姜其考和董万春。“那个时候,国民党进攻咱们解放区,‘还 乡团’到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一不小心,就掉脑袋。”老人继续回忆道,“那时候,开会都是晚上开,有时上坟地里,有时 在庄稼地里,有时候也在碾旮旯里开会。” 那时,她任青妇小队长,带领乡亲们拥军优属。收庄稼的时候 帮着军属于农活,闲时就动员妇女做军鞋、军被。开会时也不闲着, 搓麻线、纳鞋底。老人印象最深的是,1947年的三合山战役和解放 昌邑战斗。“战士们在前线打仗,我们在后方烧水,照顾伤病员,给 他们洗血衣、换绷带。有时,边洗边掉眼泪。那么多战士年纪轻轻 就牺牲了,心里别提多难过了。谁家没有孩子?……” 董秀英姐妹三人,都是积极分子。姜泊村驻有西海军分区后方 医院。姐妹三人都把战士们当亲人,经常去忙这忙那。乡亲们都说, “你这么喜欢当兵的,早晚要嫁给军人。”这句玩笑话最终变成了现 实。1947年,她嫁给了姜泊村姜在楷。那年,她17岁。那时,姜在 楷正在前线作战。老人笑着说:“出嫁时,组织上让我骑着马到婆婆 家。我说,走着就行。”就这样,她成了一名光荣的军属。乡亲们都 替她担心,因为军人生死两茫茫。董秀英却坚定地说:“担心就不嫁 当兵的了!”婚后的董秀英,理解支持丈夫,挑起了家里的一切重 担。丈夫也很勇敢,从普通战士一直晋升到营长。 结婚七年后,董秀英才有了和丈夫团聚的机会。那时,丈夫在 桓台上军校。部队规定,家属可以随军。从此,长期分居的夫妻俩 终于在一起了。一年后,大女儿出生。后来,丈夫转业到黄河北的 滨县,分管共青团工作。为了纪念在滨县的那段幸福日子,夫妻俩 给儿子取名“立滨”。 1958年,董秀英随丈夫回到了家乡。丈夫任村民兵连长,她也 积极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如今,董秀英老人四世同堂,安享着幸 福的晚年生活。老人感激地说:“组织上一直没忘了我,党就是我的 亲人!”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董秀英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