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增同志简介:

王学增(1920.5-1950.3),生于山东省茌平县冯官屯乡白官屯村。早年参加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斗争,20世纪40年代初,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兵排长、连指导员,入伍后,先后任解放军战士、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营教导员,随军西进入织后,任织金县三区党的分委书记,1950年3月,在织金县匪乱中英勇牺牲。 王学增家与普通中国农民一样,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到了其父王培显这一代,由于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虽然家境差,在他7、8岁时,仍将其送到附近的私塾读书。用庄户人家的话来说:读书不为官,只要能认个倒正就行了。因此,王学增读到13、4岁时,就辍学随父下地干活,以农为业,靠种庄稼度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学增的家乡渐渐不安宁起来,先是土匪武装割据抢劫,后有日伪军经常下乡骚扰,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4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到这里进行秘密活动,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42年,白官屯成立了党领导的民兵武装,王学增积极参加,并被任命为排长。在对敌斗争中,王学增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或是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或是掩护党的干部、藏匿军用物资、护送伤员及军用物资等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在斗争中,使其政治军事素质都得到了较大提高。1944年春,日伪军头目李齐山率领一个团的伪军,企图乘夜扫荡白官村,王学增获悉情报后,在来不及请示连部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带领所属民兵排,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分成几股,部署在不同地方,等敌人一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迷惑敌人,使敌人互相残杀,都以为碰上了八路军主力,于是狼狈逃窜。同年古历5月25日,该乡民兵配合主力部队在蒋官屯与日伪军吴春阳部激战中,王学增表现得十分顽强,由于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同年10月,经董延茂、郭登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被任命为白官屯民兵连指导员。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王学增奉命率领民兵连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参加解放茌平县的战斗,在这次作战中,他及民兵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冯官屯乡召开的英模大会上,受到了部队领导的表扬及奖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领导茌平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王学增积极带头参加,与获得土地的农民一样,过着翻身解放的幸福生活。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1947年冬,为了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号召解放区人民积极参军参战。王学增虽是独子,但他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干部,在征得父母及妻子同意后,毅然报名参军,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留恋翻身解放后的农民青年踊跃报名,白官屯村征兵任务超额完成。入伍后王学增被编入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四十六师某团,在部队,他以优异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军事技能深得组织及领导赏识,并在作战中勇敢顽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先后升任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营教导员。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向大西南挺进,部队到达湖南湘潭后,王学增被调入西进支队三大队七中队,加入接管织金领导队伍的行列。经过跋山涉水,千里奔波,历尽艰难险阻,辗转到了织金边缘县的黔西。 1950年1月8日,织金和平解放后,为了打开工作局面,迅速接管建立区乡人民政权。组织上决定王学增任三区(今龙场、化起等地)分委书记,与区长齐彦春一起,率领工作人员伍育其、秦应选等立即奔赴岗位。当月11日上午,他们背上简单行李,步行近百里山路,住进了腾龙镇(今龙场镇)公所,第二天,挂出“织金县三区人民政府”的牌子,织金县三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织金解放初期,全县最主要的任务是稳定社会,接管建立基层人民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作为独挡一面的分委书记,王学增深深懂得:只有控制住旧政权人员,做好统战工作,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就会少出乱子,社会才能逐渐安定。为此,到任后,他与区长即以三区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出通知,将所属腾龙、化起、自强、安东等乡镇的旧职人员全部召集起来,进行党的政策教育。并亲自出马,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了全国革命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后,严肃告诫旧职人员:要老实守法,改恶从善,争取立功赎罪,获得人民群众的流解。否则,是没有出路的,鉴于当时干部严重不足和党的统战政策,对旧职人员经过教育后仍然留用,并吸收了部分青年学生参加了区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王学增不但说话认真干脆,而且办事踏实果断。到三区不久,他就领导全区做了几件深得人心的实事:即建立了三区剿匪指挥部,威慑了全区土匪武装及其封建残余;解除了区队长喻泽相的职务,并将其送县法办。喻系旧职留用人员,因恶性不改,与匪勾结,劫财杀人;开除罗少锋工作,罗系新吸收的社会力量,任区调解员,任职期间,利用工作之便,收受烟土,循私枉法,颠倒办案。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声望。因此,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地处县城边远的三区很快就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多次受到了县领导的赞扬。 树欲静,风不止,人民大众欢欣之日,正是反革命分子难受之时。进入3月下旬,三区也跟邻近的区乡一样,似乎天空没有一片乌云,大地也显得非常的平静,翻身后的农民唱着幸福的歌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正常生活。然而,被推翻的地主、土匪、封建残余势力已窜通一气,在暗地里密谋组织反革命武装,蠢蠢欲动,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县内县外,区内区外土匪相互勾结,纷纷向区乡人民政府进攻,捕杀区乡零散工作人员和群众积极分子。3月24日,织金东部的匪首李芝才在支东集结匪徒,随即攻打自强乡公所,由于敌众我寡,副乡长傅忠雄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自强等乡被攻打后,鉴于区乡力量比较薄弱,按县委、县政府部署,各区党政机关暂时收缩到县城。事有奏巧,当时王学增由于过度操劳,积劳成病,病情十分严重,难以行走,真是欲走不能,欲留不行,处于进退两难。在区会议上,大家决定把他抬走,但王学增坚决拒绝,并要大家立即行动。赶快撤离,他则坚持留下来,准备隐蔽,待病稍愈后再回县归队。 但他哪里知道,待区长齐彦春带领区机关人员走后。当天中午,李芝才匪部就到了腾龙镇(今龙场)街上,得知区机关撤走之后,便派出大批爪牙四处搜查,并沿进城路线追踪。匪中队长李德芳率领众匪徒追至官箐,料到追赶不上,才停止追袭。后来,李匪得到密报,立即调动大批匪徒,围攻腾龙镇碉堡(区领导住处)。由于事发突然,王学增未来得及转移,加之身染重病,体软无力,但面临危难,不得已而奋起抵抗。经过时许战斗,他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终于倒了下来。最后,众匪进了碉堡,将毫无抵抗能力的王学增扶持着拖出。他知道杀身之祸在所难免,所以,当匪徒杨配贤问他:“你还向我们要粮不要?”,王学增则以愤怒的目光作答。或许匪徒们以为拷问没有什么作用,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就把他拉到半边街枪杀了,时年30岁。 1951年7月1日,龙场人民在龙场村为王学增烈士修墓建碑,铭文刻字,以慰烈士英灵于地下。碑上端镌“为民捐躯”,正中竖刻“王学增之墓”;右边铭刻短小祭文,其曰:“政委学增,耿耿忠心;吾织解放,主政三区;夙夜匪懈,积劳成病;群众信仰,待奏殊勋;三月突变,仅以身殉;悲哉壮哉,家国光荣”。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王学增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