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退休篇(上)作者/水手

水手 发表于2019-11-29 10:30:53

一、起因

前言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世上有几个人能看清人生这场梦?又有几个人能识的梦中人生呢?走到今天,退休了才来看退休,未免有点太晚,也未免有点太早,无论如何看一看也不枉人生一场,无论如何想一想也感到欣慰,无论如何说一说也感觉神清气爽。上对父老祖宗,下对子女儿孙,再对自己人生还有那相携相伴的老妻都应该回头看一看,低头想一想,提笔写一写了。

此章着重回忆退休与退休后的故事和即将老去的时的思绪。记录一些难忘的岁月与思念。

儿时的点点滴滴,呼之欲出的人生岁月,容笔者另行安排篇章慢慢叙述。总归人还在,天不老,一切会比今天更好!

其 一、退休的起因

退休,是在2001年的6月间。

那时,玉溪日报登出一篇玉溪市政府关于鼓励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提前退休的文件。文件中说道:在职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凡女年满50岁,工龄满30年;男年满55岁,工龄满30年者,均可自愿申请退休。申请退休人员,保持退休工资待遇,按实龄退休年龄待遇不变,并可享受晋升两档三级工资的待遇。这就是当时的所谓“三五政策”。

文件强调:国家机关干部,除符合以上条件外,在申请提前退休的同时,还必须签署一份《退休引领民营企业再创业》的承诺文书。(其实,从后来的现实中得出结论,这是当时所谓“国家”及某些“地方政府”为缓解就业难或解决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机构臃肿的一种愚弄老百姓的一套鬼把戏。)

文件一经见报,引起极大反响。大多数当时符合三五政策条件的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尤其是工作在二线的后勤部门干部)积极响应,要求参与执行退休政策退休。

当然,在出台这一政策之前,“国家”还就干部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其中包括年龄45岁以上的干部不得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等等。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的政策出台后,伤了很大一部分年富力强的中年干部的工作进取心,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积极地要求退休。

 后来实践证明,在这次退休潮中,无论个人和国家,都受到极大的损失。

我们(我与爱人)就是在那次退休大潮中积极要求退休的。

当然我积极要求退休,还有着不愿明说的一面。那是因为我所服务的机关,新换了几个很恶心的领导人。(后来的实践证明,其中一个因品质恶劣贪污腐败,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狱劳动改造。)

这里必须交待一下“恶心”领导人的“恶心”程度。其一:原领导人是一位很有工作能力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机关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得到上下级的一致好评。原领导人得到提拔重用调走以后。从某地区调来一位新领导人。此人心胸狭窄,气量狭小,嫉妒心极强。其表现于:刚到任,上级机关在玉溪召开全省部门会议,老领导从上级部门前来参加会议,看望老部下和老同事。老领导前脚刚离开,他就派人了解,哪些干部在会议期间接触了老领导。此事在机关干部中引起很大波动,在我们心中奠定了对其的“恶心”基础。

其二:我当时负责管理抚仙湖分局及干警培训服务中心和机关劳动服务公司,这在当时都是被认为是机关里油水极大的部门。新领导来后,在毫无迹象,毫无理由的情况下,突如其来地通知我,立即向抚仙湖分局移交干警培训服务中心的管理及一切经营管理事务。我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很错愕、很茫然、很不理解。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出了问题?是不是自己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叫领导误解了?脑子里经过几分钟思考以后,马上做出一个“交!立即交!”的决定。

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我本身的自信与一身的清正廉明。因为我自信,在掌控这些所谓油水部门的经营活动中,我是清正廉明的,是两袖清风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也为了自身的清白,为了不让那些宵小之人玩弄。

我也玩弄了个小把戏。本来通知我,应该在三天后,交接移交干警培训服务中心工作。那位来通知领导前脚刚离开我的办公室,后脚我就在没有通知任何下属的情况下,带上会计出纳及一个部门负责人,直奔干警培训服务中心所在地,抚仙湖分局而去。一到地方,立即召开交接会议,会后立即进行交接。不留一丝一毫让人有任何遐想的空隙。半天时间,移交完毕。晚间自掏腰包,请多年一齐工作的干警培训服务中心员工到江川“三道菜”吃了一顿致谢告辞饭。哎,小孩子们大多都流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同时,就有好几个员工提出辞职。我做了他们的工作,请他们一定先留下来,帮助接管中心的领导做好工作。

我的这一举动可能取到了一定的效果,后来一直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

有意思的是,两个月后,干警培训服务中心经营出了问题,连月的亏损,入不敷出,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因为培训中心是自负盈亏的),员工辞职,走得培训中心基本没人了,呵呵,伙房厨师走得一个不剩。那样原来分局的干警,吃饭都成了问题(原来干警是在培训中心厨房吃饭,而且是基本免费吃饭)。这样一来,可能我们的新领导也急眼啦。还是那个通知我的领导主动来找我商量,美其名曰的叫我做一个“干警培训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言下之意想请我回去收拾残局。当然了,服从组织是我的信条,谁叫我举手宣誓过呢。也就是在这两难的时刻,退休说的“三五政策”来了。接下来,一切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啰。再接下来,听说我们的干警培训服务中心因为无人经营而不得不采取下下之策,出租出去了事。这也是我积极要求提前退休的心里秘密吧。

我那老伴当然也同我一样,有大致相同的感受经历。她原是部门的副支队长,工作能力极强,很受老领导的器重,也引起有人嫉恨。换了“恶心领导”后,加之所谓的45岁红线,她选择不进则退。在这种情况下,真得感谢“三五政策”的到来。

我们,为了一世英名不被玷污,为了不被恶人所驱使。我们毅然决然地,欢天喜气地,无比激动地举起了申请提前退休的大旗。在通知见报的第二天,就向我们所服务的机关,提出了正式要求提前退休的申请。

经过一系列的手续,我们终于如愿以偿的,结束了30年的革命生涯,光荣的领取了退休证,成为了一名吃国家俸禄的“退休老干部”,早早的开始了漫长的夕阳红生涯。

二、退休初时的回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就是在2001年的6月间,那是我一生最不幸,人生最悲惨难忘的日子。就在我们夫妇被当局批准退休的同时,我的母亲突然一病不起,历经了四十五天的急救,尽管有儿女的精心护理,母亲还是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呜呼,可怜母亲走得匆匆,你老人家慢些走,哪怕享受一下儿子、儿媳退休后给您带来的一点点什么也好啊!心难安!心难安!呜呼,儿不孝啊!儿不孝!时时梦难了。

我的母亲傅范卿,是父亲革命道路上的战友,是患难与共、生死相交、荣辱相融的同志,是人生旅途中风雨同舟、心心相印、互敬互爱、白头偕老的人生伴侣。她于一九二七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开县大慈山。于二〇〇一年七月十六日因病医治无效,故于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终年七十四岁。

母亲一九四八年初参加革命,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五二年春与父亲在山城重庆结为伉俪,同年九月随父亲南下云南。在风风雨雨,坎坷漫长的岁月里,母亲把自己一颗赤诚的心、满腔的血,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边陲的各族人民,献给了这片她曾生活战斗了五十个年头的热土.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支撑着家庭一片天,温暖着膝下的儿女和自己的夫君。她无愧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伟大的女性---母亲称号!父亲曾有诗词吊唁赞颂她,

诗曰:

赠老伴范卿同志

(著于一九九0 年)

夫妻战友加同志,心心相映四十秋.

征粮反霸正少年,并肩战斗扎爱根。

五反运动遭诬陷,昭雪感谢党恩情。

川东撤区扑南疆,献身建设成绩著.

受措相扶互体贴,酸甜苦辣同君尝.

勤俭持家善计划,左邻右舍人人夸,

病魔缠身志不衰,操持家务赛当年.

花甲离休儿孙拜,盛世清平福寿多。

宽宏大量天天笑,能忍不躁乐陶陶。

天涯共处同白首,欢度九十跃星层


忆贤妻(著于二00 二年七月十)

(一)

少女领斗抗粮主,腿遭狗咬含泪归。

包扎一阵破涕笑,抓起棍棒复又冲.

(二)

结婚月半遭诬陷,

开除公职猛上诉。

不久昭雪欢如燕,

振臂高呼党英明.

(三)

反右时期吾遭贬,

爱妻相伴时时劝。

风云变幻有不测,

人生怎会无闪失。

(四)

当年晨炼互赛跑,

老来携手慢步游.

忽见一车冲眼前,

急闪伴倒险冲天。

(五)

闻声下楼接老伴,

四周环顾不见人。

待我纳闷远眺时,

她再身后嘿嘿笑。

(六)

妻病住院渐昏迷,

半醒半睡含泪诉.

我走你要多保重,

不必常念咱金婚。

(七)

病危有话说不出,

目不转睛盯我看。

透过眼神知心事,

不愿分离思念多。

(八)

无奈无奈闭杀眼,

人生总有这一回。

劳瘁一生阎王请,

问心无愧望安息。

(九)

昔日相依为命事,

今朝都又映眼帘。

贤妻虽去深情再,

应共梦中长相伴。

(十)

今晨妻走满周年,

儿孙拜渴集墓前。

泉下有知定欣喜,

但愿真情万代传。


为怀念母亲,我多年后写下小诗一首

《妈妈》

妈妈 您在那边还好吗?

妈妈 儿子想您啊!

牵挂您的冷暖

牵挂您的温饱

牵挂您的健康

牵挂您的一切一切

妈妈 您在那边还好吗

妈妈 儿子怀念您

怀念您肌体精华的哺乳

怀念您牵手教儿咿呀学语步幅蹒跚

怀念您敦敦教诲育儿做人

怀念您灯下白头穿针引线

妈妈 您在那边还好吗

妈妈 儿子盼您啊

盼 夜夜您能回到儿身旁

盼 天天能梦中尝到妈妈烧的饭菜

盼 年年穿上妈妈做的新衣

盼 能再亲口喊一声儿的亲娘  妈妈    

料理、安葬完母亲后,2001年8月初,原服务机关通知:凡本次退休的职工、干部,可享受一次新、马、泰、港、澳游。不幸中的万幸,我算其中之一了。老妻因退休前的一九九八年,因公出使过美利坚合众国而落选。(本来是工会的福利,与原来出差无关,但公私不分,赏罚不明是我以前服务部门的惯例,也是某些眼红小人的伎俩。)

十五天时间遨游新、马、泰、港、澳。既释然了部份母子相离的惆怅,又公款消费了一回异国风光,何乐不为。悠哉,乐哉。

记得多年前,分管抚仙湖分局工作时,就有过一次遨游新、马、泰、港、澳的机会,那是何等的一票难求。当时接到组织的特邀通知。自认为工作太忙,难以分身而推辞了。想想可怜,看看可悲,忆忆可笑。那些过去或现在的贪官们可没有一刻那样想过的吧?而我,那样做了。是不是很傻,傻得可爱,傻得冒气,傻得吐泡?天知道?!

从新、马、泰、港、澳遨游回来后,就正式过起了退休后的生活了。无聊、惆怅、没着没落的度日,在相当一段日子里煎熬着我。

怎么适应、安排、打发漫长的退休生活,成了我这个未老先衰的,提前退休人的当务之急的主要问题之一了。

三、怀念与记忆

我们属于非正常退休。那年,我四十九岁,老伴也才四十七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是我们的资本。浑浑噩噩的度过此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的人生了。

退休后,老伴首先主动担负起了配合照顾母亲——我的岳母的工作。

我的岳母赵云彩,我称她为“老太太”。老太太一生坎坷,生有6朵金花。前三朵金花是与张盾烈士所生,名曰:张伟、张征、张红。后三朵金花是与我的老泰山刘德俊(因公殉职)所生。取名:刘明、刘伶、刘俐,(其中大金花刘明因病早逝)二金花也就是我的老伴了。

老太太1928年5月19日生于河北省赵县西湘洋村。1944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北省赵县一区妇联主任,河北省宁晋县一区抗联主任,河北省辛集市政府民政科科长。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南下云南。曾任通海县一区区委书记,峨山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玉溪地委审干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被错划右派,戴上中右帽子,下放新平县劳动改造。1962年折去头上的右派帽子,调新平县委文教科任科长,主任职务。1969年文革期间被下放玉溪元江五七干校。1972年调到玉溪地区物资局工作。

霹雳一声震天响,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

1980年1月,老太太东山再起,任职于玉溪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副行长职务。1981年10月,主动“让贤”,提前离休。

不幸的是,1990年11月17日老太太脑中风,造成半身不遂。之后21年间一直靠坐轮椅生活,给晚年生活造成极大不幸。

2011年7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3岁。

老太太的一生是光荣而又平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老太太的一生,经历了人生的最大痛苦,两次丧夫,一次失子。苍天啊!不公!不公!!不公!!!

老太太的一生,又是幸福的一生,她经历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设蒸蒸日上光辉历程。她在苦难中为三个家庭(刘德俊南下前家中生有一个女儿)哺育了六朵金花,八个孙男孙女,还在兄弟家庭困难中多方给予援助,帮助、资助侄子、侄女就学成才,并抚育侄孙辈就学成才。老太太不愧为伟大的女中豪杰!不愧为人类家庭的楷模!!不愧为伟大的母亲!!!我们永远敬仰她!永远怀念她!!永远以她为人之楷模!!!

自老太太半瘫后,儿女们围绕着老人,尽心尽意的伺奉着老人。老伴退休后,配合姐妹们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老太太的各种伺奉护理之中,并兼顾做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被玉溪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为工作人员;被原工作单位聘请撰写《刑事侦查志》;被玉溪市地方志办公室聘请撰编《政法志》、《旅游志》、《人大志》;被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聘请撰编《抚仙湖保护志》。为家、为老人、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里,对老太太尽心尽力伺奉的儿女们应该一赞的有:老太太的侄女梅卿,自老太太偏瘫后,她就因家庭变故,来到老太太身边,尽心尽力地伺候老太太的生活起居,并哺育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这里更应该赞扬的是我们的三姨嬷。她对老人无微不至地照顾,那种舍家忘我的精神更是感天动地。自她退休后把家丢在昆明,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对老人的照顾。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我佛慈悲的精神,这是儿女大孝的精神。

总之大姐、二姐、小姨妹及老太太的儿女们,对老太太的大孝,都充分的体现了一个中华大美德!被世人亲戚传为佳话!!!老太太有福气啊!!!

在这里,我必须对老泰山、岳父大人,我私底下称之为老爷子的刘德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叙述。

老爷子大号刘德俊。生于1921年12月3日,祖籍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刘家庄。1939年前在家乡务农,1940年至1941年迫于生计带着一家老小和堂弟北上“闯关东”,到了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台做雇工,给地主老财种菜维持生活,终年苦死累活还难得温饱。在苦难中雪上加霜,一家大小染上了伤寒,可怜老爷子一生唯一的儿子,一病不起永远地留在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地。

那一年日寇在我国东北大肆抓捕劳工,送到他们东瀛小国做苦役。为躲避被日寇抓劳工的命运,情急之下,老爷子变买了全部家当,仅够买了一张船票,让堂兄弟先回了山东老家,其后,夫妇二人历尽艰辛辗转返回了家乡。

1942年返回家乡后的老爷子,在亲眼目睹了日寇暴行,饱尝了亡国奴痛苦情形下,毅然决然地参加领导了家乡的抗日斗争,并担任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政府的乡农会委员、民兵联防大队长。1944年4月任东莞区农会干事。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老爷子曾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分别担任过中共东莞区委会组织委员、干事,东莞区委副书记,东莞区委书记,中共莒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并于1949年7月至9月,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高级党校进行过系统的学习。1949年9月24日,奉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六大队二中队南下云南。

在云南工作期间,老爷子先后担任过中共云南省呈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玉溪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峨山县委书记,玉溪地委常委、组织部长。

1958年5月,晴天霹雳,一向对党忠心耿耿的老爷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年富力强,斗志旺盛,春风得意的年代,会被停职检查,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11月在甄别后被摘去帽子,从此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摘帽右派”。这顶可怕的帽子压了老爷子21年,整整一生人。

摘帽后,老爷子凭着对党的忠诚,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分别被调往新平县十里河铁厂任副厂长,新平县戛洒铁厂任副厂长,新平县腰街铁厂任厂长,新平县机械厂任副厂长,新平县堵岭农场任场长。新平县农水科任科长。后在文革期间被当做死老虎,分别挪到新平县农水科劳动,新平县“五七”干校劳动,元江县玉溪地区“五七”干校劳动,最后在玉溪钙镁磷肥厂任调度。

霹雳一声震天响。在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党在“左”倾错误路线上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

拨开迷雾见青天。1979年6月,老爷子的右派得到改正,派往云南省委党校学习。1979年10月恢复工作,先后担任中共玉溪地委纪律检查组副组长,玉溪地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1983年退居二线,担任中共玉溪地委顾问。

万万不幸的是, 1985年7月27日,64岁的老爷子在参加玉溪地区第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返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牺牲。

老爷子的一生,是对党忠心耿耿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为人楷模的一生。

忆往昔,老爷子的风采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他在新平县农水科任科长时,一人常常行走在新平县原始森林的山山水水间,考察全县的水利分布情况。

记得他在新平县农水科劳动时,一人坚守在水库的小窝棚内,一守就是成年累月。

记得他回老家丢了钱包,没了粮票。为了省下粮食给孩子吃。自己一人在山里、水库旁的窝棚里吃土豆数月不为人知。

记得他为党的拨乱反正,奔走相告,夜以继日地拼搏。

记得他为维护党的纪律,不畏风险与违纪分子斗智斗勇。

记得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奔走相告,在大雪天扫雪的身影。

记得他那为三位一体的家庭幸福与和睦,开阔的胸怀与爽朗的笑声。

记得他为孙辈天不亮就奔走在漆黑的取奶路上。

忘不了啊!忘不了!一桩桩一幕幕,历历在目啊!!!

父亲!岳父!!我的老爷子!!!

接下来我们不能遗忘的是我们的伯父。大姐、二姐、三姐的亲生父亲张盾伯伯。

张盾伯伯河北省束鹿县(辛集)周家村人,生于1924年12月21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目睹了日寇对我大好河山的入侵,中华国土惨遭践踏。为了抗击日寇,拯救中华民族,年仅14岁就投身于抗日斗争的行列之中(1938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盾伯伯参加革命工作以后曾担任过:宁晋县县委宣传干事,宁晋县五区宣传委员,宁晋县县委秘书,城区区委书记。1949年奉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二团一支队南下云南,任玉溪地区通海县县委书记。

1950年7月31日晚,张盾伯伯在通海县杨广区政府安排工作时,被化装为解放军的匪徒枪杀,英勇牺牲,时年26岁。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张盾伯伯献出了年青的生命。我们的大姐、二姐、三姐失去了亲生父亲,我的岳母失去了深深爱着的爱人。呜呼!求上天眷顾这些为国为民的英灵吧!!!

四、走出困惑

提前退休后,我在茫然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干什么呢?做什么好?我生性好静,继承的是父亲的养生哲学,“百动不如一静”的乌龟哲学。思前想后,决定学电脑,学写作,把儿时没有完成的学业找回来,把“一年级万岁”的帽子彻底揭掉。决心一经下定,行动马上实施。和老伴商量,把她用的那台老方正电脑调拨给我学习使用,并拜其为师。先从学打字开始。还好,我虽然读书上学时是个一年级万岁的“尖子生”,但万岁的结果,使我的拼音基础比一般常人优秀不少。我的拼音程度只达到会拼不会写,不会认的程度(我可以把每一个字的拼音读出来,但不只知道那些字母怎么写,哪怕是看见字母也不知道它们怎么读)。老伴为我买来了拼音字母表,教会了我认识电脑键盘上的功能与使用。我看着拼音字母表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着拼,对着打。就这样天长日久,熟能生巧,我终于练成了“一指禅”的打字高手(一指禅是指:我打字从开始就不正规,养成了只用一个手指打字的习惯)。

我从此开始在电脑中漫游。学习、写作、游戏、唱歌、办论坛、开微博等等等等,应学尽学,应玩尽玩。在电脑里,我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自传、回忆录、文章;在电脑里,我向虚拟的老师朋友们学习了诗词写作的基本要领,写下了几百首自我欣赏的诗词歌赋,并创建了自己的“微博”,将自己的作品展示于网络朋友中,得到一致好评;在电脑里,我结识了无数的虚拟朋友,是他们静静地陪我神聊世界,度过了日日夜夜;在电脑里,我初通并学会了唱歌、简谱,自己开办了音乐论坛,与虚拟的朋友们欢歌燕舞,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美好时光。

电脑对于我这个退休老头,到如今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份了,生活中大事小情,新闻、问病、疑难杂事、解惑、卜卦,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电脑。可以说,生活中“宁可食无肉,不可缺电脑。”

五、首次烟台行

2000年9月,女儿考上烟台大学英语专业。那时我和老伴还在工作。我们请了一年一度的公休假,欢天喜地的送我们宝贝女儿希希去烟台。从云南滇池畔,四季如春的昆明,到山东东海之滨,风景如画的烟台,行程三千多公里,一家三口,开心着我们的开心,欢乐着我们的欢乐。到了烟台,顺着海滨大道乘坐公交车,前往烟台大学所在地莱山区。一路沿着大海边行走,东海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时而是游人如织的银色海滩,时而是浪花飞溅的峭壁海岸,时而是渔翁静坐的海湾,时而是汽笛声声的繁忙码头。向大海深处一眼望去,蓝天、白云,天水相连;海鸥、白帆、舰船,交织着层层浪花。美不胜收!对于我们这些来自祖国西南高原,无一寸海岸线的滇王国的臣民,真是百看不厌,心潮澎湃,垂涎三尺啊。

公交车一直开到烟台大学的大门口。哦!好气派大学。幢幢高楼相交排列,绿树成荫,道路纵横。从大学的大门一眼望去,一条校园大道直通大海边,银色的海滩历历在目。

一路兴奋的我们一家子,提着行李,拿着用具,左顾右盼地步入校园。一进校园大门,前方草坪上卧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书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大字,让我萧然起敬,浮想联翩。也不怕看官笑话,在大学门口看见这几个字,在下当时的心里解读是:“俯首,乃是大学府衙里之意。甘为孺子牛,就是进了大学的学生要心甘情愿地做一条温顺的、听话的、乖乖的、好学上进的小牛。孺子牛,小孩子也。”呵呵呵,别怪老夫。老夫一辈子只是个一年级万岁的主嘛。

在校园里陪着孩子办理了一应入学手续,安排了宿舍。我们老小三口,漫步在美丽的校园里。教学楼、学生餐厅、操场、体育场、小卖部、超市等等转了个遍。最后,直奔学校后门外的大海边而去。走出学校后门不出百米就是银色的大海滩。那细腻的海沙,那微风中追逐着的一波又一波的浪花,那浪花中满岸边爬动的小沙蟹,那随着层层浪花翻滚的小贝壳,惹的我们不得不赶快脱去鞋子,踏着软软的海沙,追逐着朵朵浪花和那些可爱的小沙蟹与小贝壳。美啊,陶醉的美啊。从孩子的笑脸里,我看出了舒心,看出了满意,看出了快乐,看出了希望。我和老伴相视而笑,感到了温馨与放心。

日落西下时分,我们从海滩穿过学园,进入学校对面的集市。

集市人头攒动,各类店铺、摊贩,各种商品、吃食、瓜菜、水果应有尽有,叫卖声声,香气扑鼻,一派典型北方集市的景象。

民以食为天。闻着香味,我们走进一家店面不大的餐馆。餐馆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沏茶倒水,问寒问暖。“听口音几位是南方人吧?”老板娘问道。“南方人喜欢吃辣,我们这里有鱼香肉丝,青椒炒肉。几位吃什么?”老板娘根据自己对生意经的熟练,精道地、因人而异地介绍推荐着自己的生意。殊不知,我们几位是典型的北方种南方人。是吃遍四方,酸甜苦辣来者不拒的吃货。

本来南方人一向以精打细算著称,一分钱能掰成两半用。但天下人大多不知道云南人,尤其是山东籍的云南人在吃货里的豪气。我们一口气点了三样大菜:一盘炸小黄花鱼、一盘蛤蜊(一种贝)、一盘鱼香肉丝。本以为三人三菜最合适不过了,待到几分钟后菜一盘一盘的上来,我们这些吃货才傻眼了。真正的山东人实诚啊!那一盘菜,顶我们云南的两盘还多,三人再大的肚子看来也难以吃完。再看旁边的食客,大家都好奇地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我们。我们再看人家桌上,三四个人也就点一两个菜。老板娘可能看出了我们的尴尬,笑眯眯的说“客官吃吧,吃吧,没事,没事。吃不完我给打包。”哎,还精打细算的南方人呢。那一餐,我们拼着命地吃也就吃了三分之一的菜吧。北方人太实诚了。当然包是没打了,要打了,到哪里弄吃去啊?

不过在一切美好中也让我们遗憾了一把。吃完饭已是华灯初上,我们一边欣赏着北方的夜市,一边寻找着下榻旅店。本以为找寻旅店、饭店、酒店在我们云南是手到擒来,很随便的小事一桩,在北方大地也应该不成问题。殊不知真的寻找起来才知道不易,找遍学校周边真是一店难求,闹不好我们要露宿街头了。原因有二:其一,烟台大学是个新建大学,建成没几年,周边发展还不是那么跟得上。其二,正值大学新生入学,送孩子的家长多,本来为数不多的各种旅店就人满为患了。好不容易在一个偏僻的犄角旮旯里寻到一间小旅店,价钱不贵,15元一个人,赶快付钱订房。进得房间一看,我的妈呀!两张木架子床,床上一张芦苇席,床前一个油亮油亮的枕头,一床散发着脚臭的棉被。我的天哪!我情愿出高价住像样点的旅店,但有吗?!哭笑不得。

送孩子回学校后,我们无奈的合衣将就了一夜,到今天我都记不得那一晚睡着没有。反正一夜大多数时间都在回忆烟台海滨的美景,寻思着能住在这样的人间仙境该有多美啊。

第二天学校就开始军训新生了。为了不影响孩子,我和老伴挥泪离开了我们从没离开过的孩子,踏上回家的旅程。

浏览:1497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