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征途的记忆》坚持大别山9

lysun 发表于2017-10-29 22:53:14

20.我见到了刘伯承司令员

    在领导和指挥坚持大别山的艰苦斗争中,被人尊敬的二野刘伯承司令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保密,不仅对敌人要绝对保密,就是在自己部队内部也不容许有半点疏忽。因此,一般的人在大别山上很难看到他。我在一年的斗争中只见到他一次,还是因为他曾是我们抗大的校长才认出来,那些不认识他的人,包括部队中、下层干部在内,和他走对面时也不知道他就是刘伯承司令员。

   刘伯承司令员在大别山区转战

     1947年11月间,我军经一个月的紧张反围剿后,甩掉敌人的尾追,到岳西大山去修整。一天上午的行军路上,各连的连长都到团部去开会,回来传达说:师部有指示,今天可能要和友邻部队会师。要求部队在行军中,要特别注意军容风纪,服装和武器携带都要整齐,走起路来要振作起精神来,不准掉队拉下距离,不要松松垮垮左顾右盼说话,要有个正规队伍样儿,给人家留个好印象。

    战士们听了传达就议论起来。有的说:“什么友邻部队,还值得这么郑重其事的?”有的说:“莫不是一纵或二纵的战友又来了?”有的说:“一纵或二纵的都是咱们二野的,自己人还用得着这样嘛!”还有的说:“不能这么说,一纵二纵是老大哥、老二哥,咱们三纵是小弟弟,小弟弟对老大哥老二哥都得敬重点!”田连长不耐烦地说:“别再瞎猜疑胡乱扯了!上级叫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错就是了。”正说着话,队伍前头传下口令来:“向后传,不要说话,紧跟上!”不一会儿又传下口令:“振作起精神来,两眼向前看!”就这样一个口令接着一个口令往后传,把部队还真搞得“雄赳赳,气昂昂”的,有个英姿洋溢勇往直前的样子了。

    在天色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山顶上的一块平坦地方,看到了“友邻部队”,他们不成队不成型地散布在一个大石堆的周围。大石堆的中间坐着一个戴墨光眼镜的胖首长,他双手拄着一根长木杖向正前方凝视着,像在思考什么。他的贴身周围站着一群身披武装带,手提匣子枪的警卫员,正不时地关注四方,恰似众星托月,着落在那里。我们的队伍就从他们旁边的山路上走了过去。

    当我来到靠近大石堆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那坐在大石堆中间的首长正是刘伯承司令员。这意外的惊喜使我意识到了上级对“与友邻会师”所要求的意义。我为了能多看他几眼,便故意装着被踩掉一只鞋出队蹲在一旁提鞋的样子,在此间,我仔细看他的衣着打扮,还和四六年在邯郸他接见我们抗大武装翻身队时差不多,那时他穿着褪色的旧灰军装,两膝两肩四个大补丁。这次两肩的补丁没有了,只剩下两膝的两块浅蓝色大补丁。天色晚了,他又戴着墨光眼镜,看不清他的脸面形象,但他那胸怀韬略,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磅礴气派,依然洋溢在外。

    在此不宜久留,我多看了几眼之后,赶紧起身去追赶部队,当我赶上部队时,部队又要下山上坡在翻一道上岭。队伍前面传下口令:“停止前进,就地休息!”我听战士又在议论:“这是什么友邻部队?你看松松垮垮、零零散散,就没有个队伍样儿!”有的说:“还叫咱给他留个好印象呢,他就没给咱们个好印象!”我听了这些话心中暗笑,心想,这才是不知“庐山真面目”,莫名其妙呢!但是我不敢透漏半点消息。

在大别山能见到刘伯承司令员,引起了我许多往事的回忆。我在抗大学习时,就听说他早年留学苏联,是被斯大林看重的军事人才。斯大林曾叫他指挥苏联红军打过仗,对他的军事天才有高度评价。他在苏联还写了一本军事名著《合作战术》。

    归国后,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八年抗日战争,是久经考验的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他最擅长运用的战术是“回马枪”“猛虎掏心”“口袋战术”等,另外,“调虎离山”“引蛇出洞”也是他惯用的战法,被誉为中国“四大军事家”之一。

    1946年春,蒋介石撕毁旧政协决议,调兵遣将,沿平汉铁路大举进攻解放区,抢夺抗日胜利果实,我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刘伯承将军在河南焦作、磁县间,用“口袋战术”一夜之间消灭了蒋匪马法五的三十军和四十军共三万余人,并活捉首将马法五。敌人不服输说:“本来你们是打不过我们,活该我们这个‘天下铁军’倒霉,来到磁县铁军被‘磁’吸住了”。

    马法五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听说马法五被俘,蒋介石伤心吐血,立即向中共提出,以皖南事变被俘的新四军军长叶挺换回马法五,中共同意。叶挺将军就是那时出狱的,但在与王若飞、博古、秦邦宪等党国元老同机回延安途中,于晋西北黑茶山发生了“四八遇难”事件,造成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1947年,刘伯承在大别山时已年过半百,身体肥胖,一只眼睛视力不佳,走路爬山都非常困难,也不能骑马,据说当时全靠警卫员们轮流背着、架着他走,吃苦受累可想而知。但我们的与敌斗争却离不开他的英明指挥,如果没有他用兵如神,英明巧妙的指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一年的斗争中我亲身体会到,他的确不愧是卓越著名的军事家,他指挥我军闯过了难以想像的艰险和危难,机动灵活,以少胜多。在斗争最严峻的时刻,他把部队化整为零,以一个团或一个营为单位活动,与敌人展开游击战、麻雀战,到处都有我们的部队,到处都能机动灵活地捕捉战机打击敌人,能吃掉的就吃掉他,吃不掉打不过的就跑;敌人要合击我军,不等他包围合拢,我军又钻空隙逃走,不等敌人追赶上来,我军便又转回来了;敌人侦察到我军驻在哪里要来进攻时,我军不能早撤也不能晚撤,在敌人枪响进村时,我军才掩护撤退,他从村东进村,我掩护从村西撤走,他从村南进攻,我从村北掩护撤走。这样,敌人进村扑个空,又不知我军的转移去向;要是我军过早撤走,敌人就不来了,他就会用报话机告诉其他敌人,在前面堵截我们,再包围打我使我措手不及,无暇应对;如果我军撤退晚了被他缠住就走不脱了。就这样不早不晚地恰到好处,才能使我军撤退无误,安全转移,而且在转移中有时抓住战机还能给敌人一个突然袭击,使敌人的进攻毫无办法。

    你看,我们就是这样和敌人辗转拼搏了一年,敌人不但没有消灭我们,也没有把我军赶出大别山,反而我们还以少胜多坚持到底,完成了外线作战的战略任务。这都是刘伯承将军英明指挥的结果。

浏览:93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