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征途的记忆》坚持大别山6

lysun 发表于2017-10-29 22:55:02

16.啼笑皆非的夜行军

   1947年的夏天,我在大别山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夜行军。那天天下着细雨,我们跋山涉水受尽千辛万苦,奔走了整整一夜才走出三华里,令人啼笑皆非。怎么回事呢?

   在大别山的日日夜夜,不是行军就是打仗。突破敌人层层包围要打仗,阻击掩护部队转移也要打仗,甩掉敌人追击就要急行军,抓住战机了解到哪里敌人周围无援,就长途奔袭去歼灭敌人,还要行军打仗。

   这一次的夜行军,是在突破重围甩掉敌人追击,连续两天两夜打仗行军后,怕再有敌军堵截而继续再前进转移的夜行军。所以我们都困乏疲劳不堪。

   这次行军带队人还是团部张参谋,我是跟随该团一营三连行军,出发地是一个叫杨家湾的村庄。夜里,部队向西南山区的羊肠小道开进,山路虽不算难走,但因大多数人都困乏得睁不开眼睛,便不断有人摔倒或滚到路旁水沟里,因为闭上眼老看不见路上石头,不是被绊倒,就是山路拐弯了他还直着走。

   我也是边走边睡一下摔倒在路旁稻田里的。凉水把我惊醒了,爬起来一看,我掉队了,就不顾胸膛以下的衣服全都湿透赶紧追了上去。前面一个劲地向后传口令:“快点走紧跟上!”有的回头传令时见后面的人睡着了,还得拍醒他再传口令,有的人迷里迷糊听不清楚,把“紧跟上”听成“别上当”,就一个一个向后传:“快点走,别上当”!口令传到最后,队尾是连指导员,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传回口令:“向前进,上什么当?”这口令向前传到队中间就知道是传错了,原本是“紧跟上”怎么改成“别上当!”又向后传:是“紧跟上”不是“别上当!”这一听惹得大家好笑,都感到清醒了许多。

   下山来到了平地,走了一会困神又上来了,我又睁不开眼睛,强打着精神使劲瞪起眼往前走。前面要经过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队前面传来口令:“别说话,别有响声”。我知道,这是路过村庄时怕惊动群众才传的口令。因为群众在夜晚听到有部队,不知是蒋匪军还是解放军他们就先跑为妙,半夜雨天叫群众逃难多不好。所以过村不准说话,身上带的刺刀手榴弹不能碰出声响来。大别山的群众穷,养狗的人家很少,夜行军从不听见狗叫声,这真方便我们的夜行军。

   我正困乏得东倒西歪迷迷糊糊地走着,正好路过道旁三间草屋的一户人家,忽听到“吭”的一声响,接着,窗户里传出像拉风匣似的呼噜呼噜的响声,啊,这是群众酣睡的打鼾声,这是多么动听幸福的声音!我心里羡慕极了,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酣睡一场啊,那有多么好啊!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这么想着,抬头看见他窗户旁边挂着一大串红辣椒,便顺手摘下一个装在了衣袋里。心想这回可有治瞌睡的良药了,走不多远我掐下一块辣椒皮,用舌头舔了两下,好厉害!一股辣气嗖地冲进了我的鼻子,辣得舌头针扎火燎,嘴皮麻木,眼泪夺眶而出。这一下子可提起了精神,很长时间再没有打瞌睡。

   平地行军困难多,雨夜行军困难更大。平地到处都是稻田,没有较宽的道路,多半都走在田径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天上下雨地上路滑,狭窄的田径路,可以想像路是多么难走。部队一走上这样的路,你听吧,“劈里啪啦”都往稻田里摔跤,炊事班的行军锅和炊具摔得叮当响,笑声中夹杂着骂声。张三去拉李四,李四未等爬起来张三又滑倒了,一个个在稻田里滚成了泥巴人。如果在白天,背枪的,挑担的,这个打扮的行军队伍扭来转去一定活像个秧歌队。但在这雨夜里,三五步外连个人影也看不见,当你摔到再爬起来时,就看不见前面的人了,最容易掉队。特别是走到两岔路口时,部队是从哪条路走了,你根本看不见。白天行军,如果掉队很远了,前面带队人会用携带的稻草灰在路口撒上路标,走的路撒个箭头,把不走的路撒横线堵死,或在不走的路插个树枝,表示堵住不走,你一看就知道走哪条路了,可这样的黑夜什么也看不见。在这样的环境里最怕掉队,离开部队无依无靠不说,有时甚至连饭也吃不上。掉了队再找就麻烦了,弄不好找到敌人窝里去当了俘虏送了命,谁都害怕。

   在这样的黑夜怎么才能保证不掉队呢?开始有人想办法,把军帽翻过来戴,帽子里是白色的,戴在头上,十步以内能看到个白点,走了一会儿这个办法还不行,因为人走远点还是看不见。怎么办?有人又想出一个办法,把裹腿解下来接起来,大家都抓住裹腿带走,这样我们就成了一串一串的行军队伍了,不但不掉队,谁要摔倒还能马上把他拉起来。这天夜晚我第五次摔倒时,屁股还未等落水,就被裹腿带提了起来。这个办法真好。

   这样走了不到一小时,前头突然停住了。一等不走,二等不动,大家站在泥巴路上,两腿酸痛四肢麻木,也没有一处干净地方坐一坐歇一歇,真是劳累得无以复加。有人干脆就一屁股瘫坐在了泥巴路上。

   停了半个多小时,前头带队的张参谋终于传来了停留的原因:“向导受不了罪跑了,天黑路滑,附近又没有村庄,在两岔路口不知该走哪条路!”他拿出军用地图,用手电筒照着事先用红笔标好的行军路线,从经过村庄和路线不断地矫正方向,但该走哪条路他也拿不准主意。开始,他判断应该走右边这条路,但走了一会又觉得左边那条路对,就从田径上又转到右边路上去走,走着走着这条路大转弯了,他一看不对再转回到左边那条路上去走。这样一反复,后面部队就难受了。走一走站一站等一等看一看,来回折腾没有完!真把大家拖垮了,拖急了,就向前传话问:“为什么来回拉锯走?”张参谋听到传话心里更急,想:不能再来回摆动拿不定主意,要看准方向再走。他在行军路线图上看了又看,确定一条路,认为方向对头,就带领队伍一直走下去。走了好长时间,终于转出了这难走的稻田地,这条路尽头伸向了山区。雨停了,路也好走了,紧张一夜的心像放下一块石头,轻松多了。天也快亮了,张参谋叫大家好好休息一下,再走的时候,为了提高大家的情绪,就向后传口令:“快点走,快到目的地了!”大家一听高兴起来,折腾一夜又累又饿,真盼到目的地好好吃饭好好休息。

   走了一会儿天果然亮了,看见前面有一个村庄,都认为这就是目的地。在村头上遇见个拄拐棍的老人,张参谋想知道这一夜到底走了多少路,就上前问:“老大爷,这里离杨家湾有多远?”

   老大爷一指那个渐渐清晰的村庄:“快到了,还有三里地。”

   张参谋一听 “轰”的一声头就大了,急得使劲一拍大腿:“哎呀,坏了!又转回来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抱头一阵沮丧:“这一夜的辛苦白费了,就等于只走了三里路,我对不起同志们!”

   大家看他痛心疾首的样子,同情地把他拉起来说:“张参谋,你不用难过,这能全怪你吗?要怪就怪这坏天气和恶劣的环境,如果天上能见星星地上能见树林,我们在大自然里就能辨别出方向,可这黑夜什么也看不见。不仅是你迷失了方向,我们都迷糊了一夜,没有一个人能看出你错领了方向。叫谁领队能领对呢?”有的说:“对!谁也不要埋怨了,就算我们扭了一夜秧歌扭错了,人家是走三步退一步,我们是走三步退三步等于不走,记住这教训就是了。”

   这个成为大家笑话的夜行军,虽有幸没有和敌人遭遇,没有受到什么大损失,但它在我们大别山艰苦斗争史上,是一个啼笑皆非的遗憾,也是一个难忘的教训。 

谁在收藏
浏览:66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