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起义——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诞生与发展(文/ 张修己)

沟于家 发表于2019-01-01 22:07:25

1937年12月24日,是胶东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中共胶东特区委员会,领导人民拿起长枪、土炮、大刀和红缨枪,举行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武装起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胜利诞生。

这次起义,犹如巨声霹雳,燃烧起冲天烈火,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三军的大旗,漫卷文登、荣成、威海、蓬莱、牟平、海阳、黄县、福山、即墨等县(市),胶东人民精神振奋,胶东大地一片生机。面临日本侵略者猖狂进攻的胶东人民,看到了生存的曙光,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武装起义的胶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武装,创建了自己的武装;没有根据地,创建了抗日根据地;没有政权,创建了抗日民主政权。

我作为天福山武装起义的参加者,永远忘不了武装起义前后艰苦斗争的动人情景。

 天福山起义前,中共胶东党曾经组织过武装斗争。地主阶级勾结国民党地方官吏,横征暴敛,对穷苦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不时揭竿而起,进行反压迫的斗争。1935年冬,在我党的领导下,胶东一部分县的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一一·四”暴动。斗争的锋芒,直指反动官衙和地主豪绅。手拿土枪大刀的农民,高呼着“反对高租高息和苛捐杂税!”“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权!”“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北上抗日,解放东北!”等口号,打盐务局,围区公所,攻乡夺镇,收缴枪支弹药,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势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急派展书堂的第八十一师和警备旅,加上当地反动武装约三四万人,对这次暴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当时领导起义的特委书记张连珠不幸被俘,英勇就义。国民党军队日夜清剿文(登)、荣(成)、牟(平)、海(阳)一带。在黄山山西头和大庄头,由当地的联庄会和保甲长领路,包围村庄,搜捕住参加过暴动的人,就用铡刀铡,或者用绳子绑在马尾巴上拖,拖死后又割下头来挂在城墙上。白色恐怖,一时笼罩了胶东。这次暴动虽被镇压下去,但“一一·四”暴动的革命火种没有熄灭,农民起义的革命骨干保存下来,挺进昆嵛山,勇敢地坚持着革命斗争。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民族矛盾急剧加深,全国的政治形势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导致日本侵略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侵吞了我平津、河北、上海等大片国土。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消极作战的政策,给动员与统一一切抗日力量,造成了严重障碍,驻守在济南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在张牙舞爪的敌人面前,仓皇而逃。胶东的同民党军政官员,惊恐万状,有的准备当汉奸,有的则携款带眷逃跑,,地方反动武装,什么保安队、联庄会、盐警队等到处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以饱私囊,,广大劳等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七七事变的第2天-7月8日,巾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的宣言,号召全国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8月25日,中共中央又宣布了十大救国纲领。中共胶东特委,冲破国民党反动当局对抗日救亡活动的阻挠和破坏,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动员人民“行动起来,自己救自己,武装保家乡!”号召“共产党员站在抗日的最前列!”“每个党员,不放松一刻工夫,一切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武装起义的发动工作开始了。

中共烟台市委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成员为骨干,团结广大进步青年学生,分赴福山、牟平农村,宣传抗战,各地的教师、学生也相继组织起歌咏队、演唱队、走镇串乡,高唱《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和《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半斗米》等抗日宣传节日。各地共产党员也都根据特委的意图,运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对象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曾参加过一一·四暴动的文登县神格庄一带的一些地下党员,也纷纷参加抗日活动。在沟于家,我以村里小学校董的身份(当时我任中共文登县委书记),中共胶东特委交通张修竹以夜校教师为掩护,在农民和学生中开展丁作,使这个一一·四暴动后被誉为“小苏区”的山村,更加生机勃勃.我们把编印的传单,贴到村头、市集口及路旁的树干和石碑上,大造抗日舆论。党的武装抗日的主张,唤醒了寂静的山村。

8、9月间,在北京上学的共产党员林一山,受中共山东省委的委派,回胶东自己的家乡发动抗日斗争。林一山回来后,东去文(登)荣(成),西到蓬(莱)黄(县),与各县的共产党员联系,进行武装起义的发动工作。10月,石匠玉、宋澄、刘中华等,从狱中出来后,也先后回到胶东,他们在自己的家乡,积极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为武装起义增添了力量。

当时,在胶东各地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民党杂牌军、地方军政人员和地方武装,其中有的愿意与我党合作抗日;有的则保持中立,企图在抗战过程中保存力量;还有的顽固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破坏抗战。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做了大量T作。lO月,柳运光、于娘,按照特委的指示,到牟平城找国民党政训处主任屈凌汉,商谈联合抗日的事宜。在昆嵛山区和于得水一起坚持革命斗争的王亮,这时虽然还未与特委取得联系,但抗日心切,便只身到文登县政训处开展工作。

柳运光、于娘找到屈凌汉,提出国共合作,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的建议。屈凌汉一面表示愿意合作抗日,一面又转弯抹角地摸我们力量的“底”。他不止一次地提问:“贵方到底有多少人?枪支弹药怎样?力量有多大?”柳运光同志神态自若地回答:

“我们的人很多,枪支也不少,只是群众踊跃参加,仍感枪支不足,屈先生能否设法帮助解决.一”屈凌汉支支吾吾地表示,联合抗日可以,帮助解决武器“无能为力”。其实,政训处是韩复榘训练知识青年并派到各县专事军事训练的机构,它只是一个空架子,虽然什么实权也没有,但它却代表一种势力  这次商谈,使我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i

王亮与文登县政训处进行商谈,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文登县政训处在威海《黄海潮报》上刊登了这项协议。文登县长李毓英,一见报上刊登的这个协议,怕我们和政训处联合起来吃掉他,便装出一副坚决拥护联合抗日的姿态,说什么“我早就准备抗日了,共产党为什么不和我谈判?”他既然扬言要抗日,我们就表示欢迎。于是特委又派柳运光和于烺前去商谈。在商谈到拉队伍抗日时,李毓英耍起两面派,坚持要所有在文登境内活动的抗日武装,全部归国民党文登县政府统一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各抗日武装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自主的主张,死也不肯接受。这就暴露了他实际执行的是一条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抗战路线。由于国民党县政府缺乏诚意,联合抗日的谈判没有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李耀文、曹漫之、李蔚川等根据特委的部署,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在荣成的国民党军政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抗日活动,,

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有一天,主持胶东特委-作的吕志恒找到我,要我到昆嵛山区去找于得水。于得水是一一·四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暴动受挫后,他带领着三十几名暴动队员进了昆嵛山。从此,胶东半岛出现了第一支精悍的人民武装——胶东红军游击队。他们在昆嵛山里,饥食野菜,渴饮河水,夜宿山洞,受尽艰辛地坚持游击战。他们经常下山,打击地头蛇,为民除害,张贴传单,扩大政治影响。国民党反动当局,则经常派便衣,埋伏于村头,隐藏于路旁,每逢集日,层层设卡,严加盘查,甚至贴出布告,悬重赏缉拿于得水。所有这些,都是枉费心机的。红军游击队在这里坚持战斗,达两年之久,成为我们即将举行武装起义的骨干。l0月底,我愉快地接受了特委的指示,匆匆地做好准备,就从我的家乡——文登县沟于家直奔昆嵛山去找于得水。

我装扮成串乡收账人的模样,肩头背着钱褡子,趁着黑夜上了路。一踏上路,红军游击队上山时唱的那支激昂、雄壮的歌曲,好像又响在我的耳边:

    大雪飘飘在天空,

    胶东正在闹革命,

    官府布置“清乡团”

    军阀下令向我攻,

    机枪扫,大炮轰,

    多少烈士流血红.,

    失败开出胜利路,

    革命一定能成功!

    我爬坡上崖,越沟过岭,专拣树林子和荆棘丛抄近路走,恨不能马上就见到于得水。夜里,山风很凉。我忘了冷,忘了饿,只是一股劲地走,一夜没歇脚,天蒙蒙亮便赶到了。我很快找到了于得水。我们俩一见面,于得水同志高兴得流下了热泪。他的心情我是理解的。经年累月孤军奋战的老于,一旦见到了党派来的同志,怎能不激动呢!于得水讲了他们开展斗争的情况,说起找不到特委的焦急心情,这位铮铮铁汉眼泪又止不住地淌下来。

待到心情平静下来后,我把特委决定准备武装起义并要他带领队伍出山的事告诉了他,这时,于得水兴奋极了,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了一瓶酒,咕咚喝了一大口,把嘴一抹,说:“可是盼到日子了,照特委指示办,准备起义!”

1937年严冬的一天夜里,尖利的西北风卷着碎雪满天飞,天冷得伸不出手。我正和吕志恒、柳运光、张修竹、林一山、宋澄、王台、于得水等人在我家里议论最近一段时间的抗日发动工作情况的时候,忽听有人敲打后窗,我出门一看,意料不到,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竟站在我的眼前!

 理琪第一次来胶东是1936年4月,他和特委的同志一起,共同总结了一一·四暴动的经验教训,整顿了党组织,使革命斗争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同年底,因叛徒告密在烟台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营救出狱,并接受了山东省委的指示,重返胶东工作。

理琪的突然到来,大家都很激动,一齐让他上炕暖和。他笑笑说:“不用,不用,我心里很热!”说着,在一条凳子上坐下,便和吕志恒商量,决定立即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决定。

会议检查了前段工作以后,理琪说:“蒋介石同意抗战,完全是被迫的。他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不是真诚的,对人民的抗日运动仍然不肯开放,对人民的革命力量又十分仇恨。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省委要求我们,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发动抗日群众运动,使用一切能够使用的武器,举行起义,把千百万群众武装起来,在胶东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我们原来就在准备起义,现在有了省委的指示,理琪又回来领导工作,大家十分高兴。同志们热烈发言,仔细分析了形势。认为目前正处在一个大变动时期,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胶东地区广大工人、农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学生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地主富户也有人倾向抗日;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民族矛盾加深,国民党内部也在起变化,死心塌地想当汉奸的只是少数。当然,大家也清楚地看到,眼前还有障碍,还会遇到困难和曲折,这就是群众发动得还不够充分,形势发展得还不够平衡。但是大家一致认为,武装起义势在必行,党的指示完全符合胶东人民的愿望。于是会议研究决定:起义地点,在天福山。天福山地处文(登)荣(成)威(海)边区,环境偏僻,交通不便,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周围的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我们举事。起义时间,定为12月24日,接近年底,可以乘敌不备,突然进行。会议还确定,要进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所有干部都分散到各地去发动群众,统一行动。为了防备万一,参加起义仪式的,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主,人数不超过100人。宋澄、王台、张玉华等连夜赶写传单、标语,我和张修竹加紧筹划供给。从理琪12月15日带着省委指示二次来到胶东,到正式举行武装起义,前后只有9天的时间1

12月24日,天还不亮,胶东特委的几个领导便登上了天福山。在玉皇庙里,大家凑在煤油灯下,再次周密地研究天亮后的具体行动。天福山静得很,周围的一切也都静悄悄的。头上稀疏的晨星闪闪烁烁,山脚下村庄的灯火忽明忽暗,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的声音。可是我们每个人心里却极不平静!想起肩负的使命,想起即将展开的斗争,人人心里都像揣着一团火。天刚拂晓,于得水、柳运光等带着红军游击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昆嵛山里赶来了。接着,邢京昌(绰号金牙三子)、柏希斌以及其他参加起义的同志,也都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了。大家相见,谁也不说话,彼此只是庄严地点一下头,或有力地紧握一下手。

天大亮了,火红的太阳升起来,天福山这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在悲壮的国际歌声中,起义仪式正式开始了。首先,理琪代表中共胶东特委讲话,他说,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进攻中国,中华民族处于万分危急的关头,现在,抗日的烽火在胶东燃烧起来了。我们要争取一切愿意抗日的人,都投入到抗日斗争的行列中来。当他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时,一面绣着银色大字的军旗迎风竖起。紧接着,“团结起来,武装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在空旷的山谷里震响。我看着迎风飘舞的军旗,禁不住眼睛潮润。那是我在特委决定起义的会议后,专程跑了几十里山路买回的红布,又和家里人连夜赶制出来的。为了打起这面红旗,特委的同志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人们曾付出多少血的代价啊!战士们凝视着迎风飞舞的军旗,军旗映红了战士们的面容。

根据特委决定,参加起义的全体同志,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一大队下设三个中队,一个宣传队。理琪当时特别强调,一大队不仅是一支先遣战斗队,更是一支武装宣传队。要通过武装宣传和斗争,扩大抗日武装,特别是要把过去已脱离家庭或半脱离家庭的同志组织起来;动员教师、学生到部队来,解决和充实政工人员。对国民党的驻军,则宣传国难当头,联合起来共同抗战。对想逃跑投敌的国民党官员,要把他们的武器拿过来,交给人民用来抗战。对地主、资本家,动员他们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抗日为先。

就这样,这支起义队伍从天福山拉下来,在沟于家村稍作停留,紧接着便按特委部署,西进文(登)牟(平)海(阳)开展武装斗争的宣传。我和张修竹在沟于家做联络工作,接待来往的同志。理琪、吕志恒、柳运光、林一山,分头到各地,继续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

于得水把队伍集合起来,宣传了部队纪律:不打人,不骂人,不拿老百姓半点东西,吃饭要开条子,损坏东西要赔偿,人人都要做宣传工作。纪律宣布后,他带着队伍向西挺进。临别时,理琪握着于得水的手,一再叮嘱:“老于啊,我们要向西发展,使

胶东与鲁南联成一片,你这次西进的任务很艰巨,又很光荣啊!”于得水斩钉截铁地回答:“坚决执行党的决定!”

天福山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在莱阳,中共莱阳县委以民先队为骨干,发动抗日武装,于1938年1月,成立了第三军第九大队,庄扶吾任大队长,沈阳任政委。在即墨,袁超以少先队为基础,集合散留即墨境内的海军陆战队,于2月举行起义,成立了第三军第七大队。在蓬莱,于眉、于仲淑等组建了第三军二路。在黄县,陈文其、范心然、仲曦东、陈迈千、王纬仲等,组建了第三军四路。在烟台,中共烟台市委动员了一批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了第三军各路部队,市委书记李丙令来到第i军总部,

第三军的大旗,揭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壮丽序幕,给占领了济南、青岛的口军背上,插上了一把尖刀。广大人民欢庆有了自己的武装。大家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地看望自己的队伍。各地第三军队伍每到一村,男女老少送水送饭,青年人踊跃报名入伍。

我党举起第三军大旗后,胶东也出现了一些冒牌抗日游击队。地主、土豪劣绅、官僚,慑于起义人民,也慌忙地拉起队伍。打着抗日的旗号,企图巩固封建统治势力。特委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大局为重,对这些杂牌地方武装仍是在斗争中求团结。但他们的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他们不抗战,也不让人民抗战。

第三军声威大震,大地主、恶霸、土豪惊恐万状。他们一面连连向城里的国民党政府告急,一面偷偷地加紧购买枪支,补充那些冒牌的所谓抗日军.,国民党军政官僚,面对迅猛发展的人民抗日武装凶相毕露,搞突袭,搞暗杀,妄图扑灭蓬勃兴起的人民武装。牟平的反动武装,在一天黑夜溜进上夼村,捕捉发动抗日的共产党员丁希田未成,把他的二弟和丁学云捉去了。国民党海阳县长赵长江派人到圈港村将邵川田同志绑去,活活拖死。顽固派张建勋、苗占魁等部,埋伏在扁担峪、鹰嘴石一带,准备突袭我起义部队,幸被我及早发现,绕道而过,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勾结县大队长丛镜月,纠集公安局、保安队、盐务局、联庄会等共五六百人,埋伏在葛家集一带。1937年12月31日,我一大队到达岭上村,正在向群众宣传抗日时,被这股反动武装突然包围。为了避免冲突,保存抗日力量,宋澄带领干部和战士29人,与李谈判而遭到逮捕。于得水指挥留下的同志坚决抵抗,突围脱险。宋澄等29人被敌人绑押到文登城。敌人发现被捕的人中有刑京昌、王洪、隋原清等三人,是被他通缉的参加过一一·四暴动的人,当即杀害了他们,又将其余26人投入了监牢,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岭上事件”。“岭上事件”的同一天,特委派往牟平、海阳两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的共产党员王润恒、丁希昆等8位同志,在海阳县罔港村,被国民党海阳县长赵长江率部300余人包围。我方高喊“我们是抗日军,我们要枪口一致对外打日本鬼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赵竞指挥部队向我8位同志开枪射击。王润恒、丁希昆掩护其他人突围脱险。丁希昆不幸中弹牺牲。王润恒在击毙敌小队长后,在自己身上使用了他剩下最后的一颗子弹。穷凶恶极的敌人,竞残忍地扒出了王润恒、丁希昆二人的心,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但是,反动派的阻挠、破坏和血腥镇压,不仅没有丝毫动摇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念,相反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无比愤慨,增强了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特委详细分析了当时新的形势,果断采取了新的斗争方式和方法,即利用一切矛盾,打击坏巾之坏,争取中问,团结进步,立即采取行动,从敌人手里把武器缴下来,加紧武装人民大众。正是在特委这一思想指导下,起义队伍迅速发展,战果不断扩大。

 1938年1月,林一山到威海,通过政训处的孙端夫(民先队员)和专员孙玺凤的弟弟孙玺祺(又名孙明光,民先队员),了解到威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经过理琪、林一山、孙端夫等人的努力,争取了海军教导队中立,与孙玺凤达成协议,他把一部分枪支交给我们,我们护送他离开威海。于是,我们便于1938年1月15日,由我带进威海的30几名小伙子,孙端夫从政训处带出的30多人,以及于烺从大水泊组织的20多名党员和青年,威海中学的二三十名学生,共l00余人,把孙玺凤的一个军械库打开,把人全副武装起来,在威海又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部队高举“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威武雄壮地离开了威海。

 文登县盐务局头子王兴f加紧反共,盐警到处捉人,搜刮民财,群众无不痛恨。一天,一群盐警到顶子村抢劫捉人,我起义军前往将其包围、缴械,武装了自己。不久,义连续缴下了高村、黄山、汗疃等乡校的枪支。在很短时间里,起义武装又发展到300多人,枪200多支。

    于得水同志带着从“岭上事件”巾脱险的战士,返回特委驻地沟于家。在特委的营救下,1938年1月29日被捕入狱的宋澄等26名同志也释放回来了。

 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特委根据新的形势,于1938年1月19日,决定成立胶东军政委员会,由理琪、吕志恒分任正副主席;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i军司令部,理琪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又把部队整编为两个大队,一个特务队。第一大队孙端夫任大队长,宋澄任政治委员;第二大队于烺任大队长(后于得水接任);特务队杜梓林任队长。特委还派王亮、柏希斌、王本贤、张铎、曲荣本分别去海阳、荣成等县去继续组织发动武装。

    四

1938年2月初,日军由青岛分兵进占福山、烟台,并西攻蓬(莱)黄(县)掖(县),东犯牟(平)威(海),,国民党的县长纷纷逃跑,剩下的一些官员和地方武装,认贼作父,屈膝投敌,成立“维持会”,建立伪政权。在这乌云压城的时刻,三军奔赴抗日最前线。第二大队留守保卫机关,防范顽同派丛镜月、郑维屏、张建勋等部捣乱。理琪率领第一大队,星夜兼程,奔袭牟平城。2月13日,牟平城被我军攻克,活捉了刚到任两天的伪县长宋健吾、伪商会会长常继伍和伪公安局长等,消灭了伪商团100余人,当天下午又血战雷神庙,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攻克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各地起义军乘胜出击。2月15日.三军二路围困蓬莱城,伪县长张季瑞投降,3月4日,张又叛变,我二次攻克蓬

莱城,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3月7日,掖县县委郑耀南等同志,率部攻克掖县城,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和抗日民主政府。3月13日,三军一部攻克福山城,陈煜率部反正,后叛变投国民党。事实告诉了人民,三军是真正的抗日武装,坚定了胶东人民抗日的必胜信心。

4月末,三军各路部队会师黄县。在掖县组建的胶东抗日第三支队也迅速发展。渤海区兄弟部队七、八支队东进掖(县)黄(县),人民武装汇成了抗日的巨流,初创了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并建立了三县抗日民主政府。9月18日,三军和三支队在掖县沙河镇合编,改番号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是人民的军队,它和人民一起挽救了胶东抗战初期的危局,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地发展壮大。

来源/《八路军山东纵队》回忆史料(上)

谁在收藏
浏览:699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王帅
    王帅
  • 南之木
    南之木
  • 红色革命
    红色革命
  • 林平
    林平
  • 贴地飞行
    贴地飞行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