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记者刘庆泗

源泉西高庄 发表于2019-08-11 18:16:06

    刘庆泗,山东滨州市人,1922年2月生,1939年8月参加革命,1942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过鲁中军区《前卫报》记者编辑、八纵战地记者,新华支社副社长,《文汇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他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历次反“扫荡”及三次讨伐汉奸吴化文的战役,解放沂水城、蒙阴城,葛庄歼灭日伪军的战斗;解放战争中,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上海战役报道。1955年1月,还参加了我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报道。刘庆泗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立功、当选先进和模范T作者二十多次,在南京军区第一届党代表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被评为高级记者,著有《战地采访录》。

    刘庆泗在1942年抗日战争后期,先后调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前卫报》记者、编辑,二十六军《战旗报》和新华社二十六支社担任领导工作。

  攻克沂水城火线采访

  刘庆泗任宣传员期间,常随部队深入战地,和战士并肩作战表现勇敢,并且写过战地通讯和消息。因此,在鲁中部队几次大的作战行动中,他都被《前卫报》社借调去做战地记者。

    1944年8月15日,我鲁中八路军主力部队对盘踞在沂蒙根据地中心沂水城的日伪军发起了进攻。经过一夜和16日上午的激战,攻克沂水县城,城内固守的伪军大部被歼,生俘伪军司令以下千余人,使沂水城两门外的日本鬼子据点完全处于孤立。

    8月16日夜,我鲁中军区四团对沂水城南门外筑有护城河、围墙、电网、大小碉堡和炮楼的日本鬼子据点发起猛攻,经过连续爆破和反复冲杀,击毙日本鬼子31人,俘虏20人,于拂晓前胜利结束战斗。在攻克沂水城和聚歼日本鬼子兵的战斗中,刘庆泗随四团二营做战地采访。营长刘振江中弹牺牲时,他就在刘营长身旁。攻克日军据点时,他跟随突击队二营六连。8月17日天明后,战士们怀着胜利的喜悦,打扫战场,清点了缴获的枪弹物资。太阳爬上东山,除突击连和搬运物资的军民在现场外,其他部队都已撤离。这时,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和地方领导邵德孚等人前来察看,刘庆泗和突击连指导员宋昆、警卫员在现场。当他们刚走进一座大仓库时,突然,躲藏在仓库里的6个漏网的日本鬼子在20米外端着刺刀“呀呀”地号叫着冲了过来。一场意料不到的遭遇战开始了。身高体壮、机警灵活的警卫员见事不好,立即背起年大体弱的首长撤出。宋昆、刘庆泗等人拔枪射击,但没有阻住做垂死挣扎的敌人。这时,突击连范连长一声令下:“二排上,拼刺刀!”随即20多个青年战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3人一组向跳出仓库的日本鬼子包围过去。他们精神抖擞,两眼网睁,英气逼人。困兽犹斗的日本鬼子,也拼死地扑上来,两刀相对,叮当有声,火星直迸。在这块小小的战场上,刀光枪影,杀声阵阵。作为战地记者的刘庆泗,还是第一次目睹这样的拼搏,在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鼓舞下,他也勇气倍增,在旁边为战士鼓劲。只见一个战士拨开敌人的刺刀,大叫一声:“杀!”当即刺中了日本鬼子一条腿。另一个战士也刺中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其余4个日本鬼子也先后被我战士刺死或击毙。这次连续战斗和目睹敌我拼刺刀的场景,让刘庆泗上了一堂实战经验课,也提高了处变不惊的能力。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中,他多次深入战地采访,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战地记者的楷模

    在解放战争中,刘庆泗是新闻战线上的模范和英雄。在全军群英大会上荣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二级人民英雄称号。

    这一时期,他是二十六军支社采通主任,往往是在极端困难艰苦的情况下完成每次的紧急任务。行军中,他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替战士扛枪,边走边谈,到达宿营地,他马上写好稿子念给战士听,并征求战士们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这样,既充实了稿子的内容,也提高了部队情绪。同时,他还协助团报T作,把通讯力量组织起来,帮助团报记者写稿。1947年6月沂鲁山阻击战中《周锡昌班大战寨山角》一稿,就是他和团报记者合作写成的。他在十天的长途行军中,写成六篇稿子,全部为支社所采用。

    刘庆泗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不单是采访,而且有许多报道,是他直接参加战斗所获得的材料写成的。为了迎接人民解放战争周年纪念,他在二二六团二连召开了座谈会,组织大家回忆一年来的进步和胜利,并让每个与会同志把自己在一年来战争中的思想变化和现在作一个对比,然后,他把座谈会上收集到的具体生动的思想、事实,写成稿子,又召集大家讨论通过。这篇稿子对当时部队中有些不愿离开鲁中,怕行军,以及有怀疑、动摇、不满思想的同志,有很大的教育启示作用。如有的同志在回忆中说道:“两条腿歼灭了快速纵队。”“莱芜战役上了一课,从心里服从上级指挥了。”“美国武器吓不住人,拿过来,打敌人。”“土地回了家,安心把敌杀。”稿子在军《战旗报》上登出后,很多连队指导员都说:“这办法好!”有的部队把这篇稿子当作人民解放战争周年纪念的教材。

    1947年9月外线出击到豫、皖、苏,在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时,刘庆泗在二三O团三营总结会上发现了典型人物——七连担架班长李文彬。李文彬深人群众宣传调查搞得很好,他就去采访,并写成稿子给七连支部为李文彬评功,供给营里向团作书面汇报,在师政《土改通讯》上刊用。营进行土改教育时,教导员亲切地对刘庆泗说:“你给上大课吧!”他欣然接受了。四天中给战士上了四课。讲课内容先和教导员讨论。讲课时,他善于运用生动的事例,其中有一课就是讲怎样学习李文彬。战士们说:“咱记者见啥讲啥叫人爱听。”刘庆泗把李文彬这个典型作了连续报道。战士经过教育,思想情绪开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时全营由土改教育转入诉苦运动,刘庆泗又及时向营领导建议总结土改教育经验,在总结会上,他又获得了更充实的材料。他不仅是报道者,而且是部队里的政治工作者。

    10月,该营执行扫荡土匪、发动群众的任务,他的采访重点就放在群众T作上。每驻一村,他都访问、宣传。24日下午,教导员让他去九连驻村协助发动群众,他在群众大会上宣读了《土地法大纲》,受到群众欢迎。25日,该营接受了主攻陈留县城的任务,他随军夜行50里,第二天下午又参加了九连四班的战斗动员会,他对四班的战士们说:“同志们胜利完成任务,我给你们照相!”四班长大声响应:“对,一定答应记者的要求。”当晚奔袭途中,他鼓励机枪连接受九连“坚决完成任务”的挑战。战斗中他又在营指挥所协助指挥员工作,随时了解战斗发展情况,随军人城,采访居民。天明后他又在街上写标语。当晚连续行军,途中他向九连指导员了解爆破城门的经过。宿营后为了让营长和教导员安静休息,他就把电话机放在自己床头代为联系。

次日清晨他又去九连采访爆破手的典型材料,替四班照相,实现战前的诺言。晚上他又为营里整理表扬战斗模范的材料,直至深夜……几乎每天他都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着。每次参加战斗采访,他都亲临前线。战士们对刘记者是熟悉的,是爱护的,曾有一战士为掩护他而负伤。战斗打响前,有些战士亲切地对他说:“刘记者,今回我打好仗,你写篇稿,让俺爬爬报纸!”他对干部战士也是熟悉的,到一个连队采访几天,他可以叫出全连人员的姓名,帮助指导员进行思想工作。

谁在收藏
浏览:86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刘力群
    刘力群
  • 柳影
    柳影
  • 西土耳
    西土耳
  • 岳阳山人
    岳阳山人
  • 岳阳山馆人
    岳阳山馆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