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走来的医学家杨在春

源泉西高庄 发表于2019-08-11 18:21:31

    我与杨在春同志相识是在1940年鲁中第一军分区。那时,他是卫生员,我是宣传员。

    他的戎马一生,既坎坷又辉煌,给我们军队医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杨在春同志,1927年生于山东省新泰县一个贫农家庭。1940年1月在本村加人中国共产党(青年党员,按期转正),当年2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四大队(后编为新泰独立营)。采访时,杨在春回忆起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讲起第一次吃到大米饭和日军投降后所在部队进驻楼德镇的情景。

    第一次吃到大米饭

    杨在春所在的新蒙独立营从大崮地区撤出日军包围圈,越过鬼子道道封锁之后,将在大崮受伤同志先抢运到演马庄一带安顿下,部队于1941年11月6日凌晨抵达土门东北的火石沟村。下午,接上级指示:“日军一个运输队于黄昏前路经龙廷河东去,估计是给同攻大崮的鬼子部队运送军需物资的。”全营一听,又有战斗任务来了,个个精神抖擞起来。大家唱起《八路军军歌》: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

    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歌儿,有无限的凝聚力与激勉力,我们的队伍立即集合待命。黄昏已到,范营长发出命令:出发!独立营三个连迅即直奔龙廷、土门之间的河岸隐蔽,部队刚刚部署好,日军的运输队到了。马驮、人挑、汉奸背,长长一大串,正偷偷地渡龙廷河东去,运输队毫无戒备,松松垮垮、断断续续地上岸后,沿着东面的河滩走去。分秒必争,战士们从岸边猛扑到河滩,先是一阵手榴弹打响,继而用机关枪、步枪齐射,日军及运输队顿时吓蒙了,完全乱了阵脚,只有少数鬼子胡乱地举枪抵抗射击,汉奸四散逃离。

    是天兵临空而降吗?鬼子、汉奸都弄不明白,丧魂落魄地狼狈逃窜。汉奸丢盔卸甲,民工也扔下了扁担。民工是被强迫抓来的,在战场上很快就站到我们这一边来了。

    这场截击战打得真解气,当场击毙日、伪军10多人,但因天已黑,又无照明条件,对溃散四逃的日伪军没有逮住活的俘虏。缴获的战利品有:4大箱子弹,10多担大米,20余箱罐头和一大堆军需用物品。

    这次战斗我军没有伤亡。当晚9时许,全营步伐整齐,挑着抬着战利品凯旋。同志们兴高采烈地摸着山路开赴新蒙边区的旋崮河村。

因为新蒙县委已进驻了旋崮河村,独立营在村头受到县长张种玉、县委书记周星夫及机关同志的热烈欢迎。

    营首长向县委的汇报会上,县委书记周星夫、县长张种玉、县机关干部,以及独立营部的人员和连排长们都参加了,气氛热烈。随后,便支起了锅灶,煮上了日本大米,摆上了猪肉罐头,吃了白反“扫荡”以来的第一顿饱饭,也是一顿难得的美餐。对杨在春而言,吃日本大米饭,是生平头一回,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龙廷河滩截击战不到一小时就胜利结束,却极大地震动了日本烟俊六统领的“扫荡”部队。他们原本正在梦呓般地宣扬“沂蒙山的八路军已经全部溃散”,谁知他的后院起火了,八路军又在抗日中心区——龙廷、土门一带冒出来了,而且还截击了他的运输队。敌伪军为了赶“剿”我们这支部队,大崮方面的日军又火速调遣数千鬼子汉奸返回龙廷一带。然而,敌人又扑空了。

    独立营护卫着县委机关迅速安全地转移到花峪、围场一带。这里的乡亲们用激动的心情唱着反“扫荡”之歌,欢迎八路军的到来。

  楼德镇的奇观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投降前夕,毛主席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庄严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们胜利了,天翻地覆慨而慷!”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在春仍抑制不住激动之情。

    杨在春所在军分区前方指挥所,在封振武司令率领下,由司、政、供、卫机关各抽一部分人,随司令员星夜奔赴日军刚刚撤走的泰安楼德镇。时下,他已调卫生处医保科,负责分区首长的保健工作。

    想起在前线指挥所,杨在春有说不完的亲身感受。杨在春说,胜利时刻,不少同胞目击了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场景:

    日军军官哭丧着脸,面对着一台无线电播音机,低头肃立。播音机里放出的是阴冷、悲凄的声音。

    你看,人民在笑,沂蒙山里父老笑了,我们战士们都笑了!你听,那歌儿里在问:“抗战八年全靠谁呀?”

    歌儿里回答:“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为历史所证明,回答得十分正确!

    他接着说:

    楼德镇是日军驻扎的一个防区司令部所在地。因其天皇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所以这个维持新泰城、磁窑、圩村之间的敌据点,怕被我八路军吃掉,已匆匆撤到了华丰,而许多设施还留在了楼德镇。我们进驻后经历了一些在山沟里从未见识过的、也是我参军六年来第一次见到的“奇观”:

    电灯,太奇妙了,只要一按电钮就亮。我们在山里头转悠了这多年,全是油灯,甚至是燃柴草取亮。而现在楼德镇到处都见电灯亮,把黑暗赶得无影无踪。这小小的电灯泡里装着多少学问呀?第一夜,我高兴得一夜未眠!

    电话,真是神通广大,拿起来摇摇把,铃一响,对方就有人说话,太神了!我们在山沟里,或与敌人作战时,军分区以下部队指挥与通讯联络,从未用过电话,这玩意儿可代替通讯员和司号员了,它是那样的简便快捷!

    自来水,手一拧龙头清水即喷流出来。在整个沂蒙抗战期间,我们全是饮用河水、山水、雨水,哪里用过自来水?现在我们为伤员换药、洗伤口,消毒用水,只要在屋里将自来水煮开,加上消毒剂便可实施,比在山沟里不知方便了多少,不必下河、上井去挑水了。

    第一次进浴室洗澡,就闹了大笑话。日本鬼子的浴室,是用热气冲冷水,即在池子里预先放进水再冲热。而我们没经验,跳进池子拧开热气龙头便洗。霎时,满屋浓烟似的热气笼罩着,却一滴热水没有。顿时都蒙了,不知咋回事。此时,每个水池的人全被高热气冲得赤身作痛,几乎酿成烫伤。马上找管池的人一问,原来我们把程序弄反了。正确程序应是先在池内放满冷水,再拧开热气龙头向冷水内冲气,待池水加热到适浴时,再入池浸泡浴洗。

    这教训向入城部队宣传后,避免了烫伤的发生。

    在楼德日军驻所,接收其遗下的武器弹药时,在武器库里发现了许多箱子贴着“樱花乐”的标牌。我打开一看,是一些橡皮套。开始大家愕然,误认为是日军装什么用的橡皮囊,当我们知道是日本军人糟蹋中国妇女时使用的秽器——避孕套时,我们个个义愤填膺,这是日寇强奸中国妇女的罪证。

    我们第一次光顾楼德大发电厂火力发电时,觉得真是妙不可言。电力工人伟大呀,送进煤炭燃烧后,机器转动便产生电流,带来了光明,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这些长期在山沟里的人从未享受过电带来的光明和方便,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情系烈士后代

    1941年,只有15岁的杨在春,当时是大队的一名小卫生员,亲身经历了新泰市围山庄抗日保卫战的救死扶伤工作。七十年过去了,他仍念念不忘。

    刘杜镇围山庄是个英雄的村庄。1941年秋天,作为重要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围山庄成了日本鬼子的“眼中钉”。9月6日傍晚,日军纠集各据点的日伪军围攻围山庄。围山庄人民在中共党的负责人、寨主许天之的带领下,誓死保卫村寨。自卫反击战从黎明开始,围山庄人民用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千余敌人血战了一天,终因敌强我弱,弹药用尽,被日本侵略军攻人,整个山庄被洗劫一空。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80余人,而只有700余人的围山庄付出了血的代价,有72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9人受伤,有7户全家人皆战死。

    又逢纪念日,为纪念1941年9月6日围山庄人民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誓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杨在春同志感慨万千,特作诗《围山颂》。

    (一)

    新泰圣土倭寇犯,刘杜人民不共天。光明河畔洒热血,围山精神世代传。

(二)

    光明河畔青纱罩,云蒙西麓绿树绕。亲情依旧景犹在,相见喜泪人未老。

(三)

    村前学童红领飘,围山锣鼓震云霄。青少挥汗满街舞,欢迎江南战友到。

(四)

    烈日当空聚联校,全村盛会更热闹。沪宁两地宾朋至,希望工程传捷报。

(五)

  捐赠匾额师生抱,市镇领导发号召。齐为育才多奋力,科教兴国康庄道。他还为围山庄联小写了《小草颂》:

      可爱的小草一

    你在文化天地里流连激荡,在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你在为大地做衣裳,为母亲献上温床。

  人们赞扬你一

  不畏风雨寒署,奋发向上,无惧旱涝雷电,茁壮成长。你为人间播撒着绿洲,用健美的体躯肥壮了牛羊。

    人们喜爱和期盼你——

    用你青春碧绿的桠枝,装点江山,美化城乡,报效祖国,造福四方。

谁在收藏
浏览:98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岳阳山人
    岳阳山人
  • 岳阳山馆人
    岳阳山馆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