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战役中,二七七团一营渡过闽江,歼敌一个连,攻占了琅歧岛,全团进驻琅歧岛,部队在此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总结了福州战役的经验教育,开展了评功评奖、补充兵员等工作。
由于福建地区民情复杂,地方武装、土匪流寇较多,群众基础较差,部队补充兵员比较困难,只能从“解放战士”中补充。
当时,我团从“解放战士”中补充了一千多人,军里对此提出了意见,认为“馅大皮簿”恐怕包不住,意思是担心新兵成份太多,老兵太少,达不到巩固部队的目的而出事。
因此,团里安排我去组建警卫二连,主要任务是为基层部队储备兵源,就是把新补充的“解放战士”先放到一起进行思想和纪律教育,然后根据需要再陆续补充到一线战斗连队。
我立即投入到警卫二连的组建工作中,从轮训队抽调班排级骨干人员,搭建起连队的骨架,对新补充的“解放战士”开展诉苦教育,纪律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以老带新,使他们迅速转化为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正当警卫二连工作有序开展时,我突然被调回老连队。原来,我团占领琅歧岛后,截获了几艘台湾渔船,为部队渡江(闽江)做准备,营里安排七连派一个班的战士前往看守。
下半夜,渔民趁守备战士疲惫熟睡之际,发起袭击,将他们丢入江中夺船逃走,两名战士不幸牺牲。为了加强七连的领导,我被任命为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三营七连副连长。
我放下警卫二连的工作,回到自己熟悉的老连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配合连长准备下一阶段的漳厦战役。连长刘连振是七连老兵,潍县战斗中(副连长)负伤离队休养,上海战役时归队任副连长,作战勇敢,上海战役结束后任连长。
1949年9月,十兵团发起漳厦战役,三十一军的任务是“首歼同安、漳州之敌,继而向东发展,攻占海澄、港尾、屿仔尾、嵩屿、马銮沿海各要点,最后攻取厦门”。
九十三师自福州至南安县官桥镇,然后向南,一部占同安,一部出角尾,截断漳州之敌缩回厦门岛的陆路和水路。
同安城守敌是福建省保安旅的三个保安团,敌保安团没有营级编制,每团六个连,每连三十人左右,战斗力不强,守备大小西山的是敌保安团一部。大小西山位于同安城西南,距同安城大概十几里路,两山夹一道,海拔一百米左右小西山在路南,海拔二百米左右大西山在路北,是同安城敌人南逃必经之路。
二七七团以二营攻打同安县城,三营攻占同安城以西的大小西山,一营为团预备队。我营以七连攻打大西山,九连攻打小西山,八连为预备队,全力攻占大小西山,切断同安城守敌南逃之路。
进军福建时,部队装备得到加强,每个连四个排,三个步兵排加一个炮排约130人左右,每班配备了一挺轻机枪和三支冲锋枪。9月18日白天,营里组织各连前往大小西山侦察,为夜间偷袭做准备,连长刘连振带走了七班。
入夜,我带领七连(前卫连)向大西山方向进发,到达预定地点后,未能与出去侦察的营连干部汇合。于是我带领两个战士摸进大西山西侧的一个村庄了解敌情,找了几个老乡都因语言不通而无法沟通,后找到保长家,保长有一个十六七岁上中学的儿子能讲普通话,他向我们介绍了一点情况,敌人大多驻守在大西山,小西山白天有人,夜里就撤回大西山了。
下半夜,同安城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判断攻击同安城的战斗打响了。此时营长和连长还没回来,如果敌人向西突围,十几里路,个把小时就能到达西山,跟随我营行动的团副政委当即命令我率领一个排抢占小西山,堵住同安城敌人的退路。
小西山从北向南依次有三个小高地,我让三排长带领九班从西侧向上摸,自己带领八班从东北侧向上摸。当我们摸上第一个小高地时并未发现敌人,判断守敌夜里可能撤走了。
于是,我让八班长带一个战斗小组继续向上侦察敌情,自己带领战士们抢筑工事,架设机枪准备截击同安城溃逃之敌。
不久,山上突然传来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我迅速向响枪的地方跑去,赶到时八班长已经牺牲,一名战士负伤,仅剩两名战士。看到此情境,我顿时火冒三丈,想抢过一名小战士手中的冲锋枪往山上冲,小战士说:“副连长,枪给你了我怎么战斗啊,咱们一起上!”。
于是,我率领两名战士向山上发起进攻,接近山腰那个小高地时,我甩出两枚手榴弹,端着匣子枪带领两名战士一口气冲了上去,手枪、冲锋枪、步枪同时开火,毙伤几名敌人后,将敌人一个连三十多人压制在一个石窝子里,敌人随即缴械投降,这时三排长带领九班也从西侧赶了上来,收缴了敌人的枪支,将敌人看押起来。
战斗结束后不久,九连副连长带着部队赶了上来,按照预定任务,我将小西山阵地交给九连,带领战士们下了小西山赶往大西山。
到达大西山,刘连长已率领部队攻占了大西山。我率领三排与刘连长汇合,全连抢修工事,准备迎击同安城溃逃敌。当夜,我团其他部队占了同安城,迅速解决了战斗。
周志坚军长回忆(《峥嵘岁月》):“九十三师首先以二七七团三营攻占同安西山,切断同安守敌南逃退路,然后二七七团二营突入同安城内,敌人混乱溃逃,被二七八团堵击,至19日9时即解决战斗,全歼同安守敌。”

同安战斗结束后,二七七团沿小路向彰州进军,我连担任前卫连,部队行至距江东桥还有五六里路时,突然遭到埋伏在道路一侧小高地上敌人的袭击。
当时,我带领三排走在最前面,刚出一个村庄,前方是一片中等起伏地,道路两旁是甘蔗和水稻田,我连通过一片低洼的水稻田时,前方一个小高地上敌人的机枪突然向我们猛烈射击,我迅速率领三排撤到路边的水稻田中隐蔽,回头一看,全营仍处于行军状态,重机枪,小炮等重武器还都在马背上。
此时,我想必须抢占前方的小高地,控制住道路,保障全营的安全。
于是,我迅速率领战士们沿着弯曲的田埂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打来的子弹“啾啾”落在水稻田里,身边已有战士负伤倒地,我让机枪手在田埂上架起机枪向敌人还击,压制敌人的火力,我率领战士们发起冲锋,击溃了当前的敌人,抢占了小高地。
由于敌情、地形不明,后续部队还没上来,我决定率领全排守在小高地上,保障全营行军安全,就没有继续向前发展。
彰厦战役外围战斗,我带领部队打了两仗,战斗虽然都取得了胜利,却遭到了“批评”。
厦门战役结束后,团里派人对同安战斗进行审查,认为大小西山战斗,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时提前打响,暴露了我军攻占大西山阻敌退路的企图,违反了战场纪律。
鉴于战斗取得了胜利,未对整个战斗造成不利影响,免于处分,也不予计功,我主动承担了责任。两名战士跟随我攻占小西山,俘敌三十多人,战斗中表现勇敢,团里给他们记二等功,予以表彰。
行军途中小高地战斗,我认为按照遭遇战的要求,抢占小高地,解除当前危险,保障部队行军安全,已经达到了目的(当时,连以下干部对部队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当前的战斗)。可营里认为我错失了战机,没有继续向前发展,扩大战果。
后来听说,其他部队(二七九团)从大路包抄到我团前面,将当前之敌全歼,俘虏了大批敌人,缴获了大量装备,取得了很大的战绩。
进军福建时,部队都有轻敌麻痹的思想,认为敌军一击即溃,各部队都在比战果,比缴获,这也为后续厦门战役付出重大牺牲,金门战役失利埋下了隐患。
